一种大批量零件生产用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6565发布日期:2021-02-27 13:4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批量零件生产用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批量两件生产用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以粉末冶金零部件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其加工过程中的零部件的堆放问题,长期以来一直缺少好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0003]
目前多数粉末冶金零件批量生产过程中,机械零部件从加工生产线上完成后往往被堆放在一起搬运,搬运过程中由于磕碰会对零部件表明产生划痕甚至破坏,即使采用人工排料将零部件分隔开放置在托盘内的方式,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加工时,由于托盘被堆放在一起,依旧需要人工干预,难以配合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批量零件生产用管理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批量零件生产用管理装置,包括:
[0006]
托盘升降机构,所述托盘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主动导轨模组和从动导轨模组;所述主动导轨模组与所述从动导轨模组间并列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通过第一传动链连接主动导轨模组,所述主动导轨模组与从动导轨模组间通过换向装置连接后呈相反的运动方向;
[0007]
托盘组,所述托盘组为两组,分别设置在主动导轨模组和从动导轨模组上,每组所述托盘组均包括多个垂直间隔的设置的托盘;
[0008]
托盘同步交换机构,所述托盘同步交换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单元、底部托盘交换模组和顶部托盘交换模组,所述底部托盘交换模组、顶部托盘交换模组均垂直于所述主动导轨模组和所述从动导轨模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连接底部托盘交换模组,所述底部托盘交换模组通过第二传动链连接顶部托盘交换模组,所述底部托盘交换模组设置在所述主动导轨模组和所述从动导轨模组上的托盘组底端,所述顶部托盘交换模组设置在所述主动导轨模组和所述从动导轨模组上的托盘组顶端。
[0009]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导轨模组为主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包括一侧的第一主双环链式导轨和另一侧的第二主双环链式导轨,所述第一主双环链式导轨和第二主双环链式导轨间设有托盘;
[0010]
所述从动导轨模组为从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包括一侧的第一从双环链式导轨和另一侧的第二从双环链式导轨,所述第一从双环链式导轨和第二从双环链式导轨间设有托盘。
[0011]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双环链式导轨和第二主双环链式导轨同
一高度上设有多个托盘挂板;
[0012]
所述第一从双环链式导轨和第二从双环链式导轨同一高度上也设有多个托盘挂板;
[0013]
所述托盘挂板上设有托盘。
[0014]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电机和与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减速器通过两个第一传动链分别连接两个第一长轴,所述第一主双环链式导轨设置在其中一根第一长轴上,所述第二主双环链式导轨设置在另一根第一长轴上。
[0015]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0016]
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主动导轨模组上,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第一长轴上,所述第一长轴通过第一传动链连接第一驱动单元;所述从动导轨模组设置在第一长轴上。
[0017]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托盘交换模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底链式导轨,所述顶部托盘交换模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顶链式导轨,两个所述顶链式导轨分别对应的设置在两个所述底链式导轨上部处,所述顶链式导轨与所述底链式导轨间通过第二传动链连接。
[0018]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推拨装置,所述推拨装置包括顶推拉拨爪和底推拉拨爪,所述顶推拉拨爪设置在所述顶链式导轨的底端;
[0019]
所述底推拉拨爪设置在所述底链式导轨的顶端,所述顶推拉拨爪与所述底推拉拨爪间呈相反的运动方向,所述底推拉拨爪与托盘底端相互匹配。
[0020]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和与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二减速器通过第二长轴与两个所述底链式导轨连接,两个所述顶链式导轨间也通过另一第二长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长轴间通过一组第二传动链连接。
[0021]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盘升降机构和所述托盘同步交换机构设置在框架上,所述框架是钣金件制作而成的开放式框架;
[0022]
所述框架内还设有挡柱,所述挡柱位于所述主动导轨模组和从动导轨模组间,且所述挡柱与所述框架顶端、框架底端间均留有间距;
[0023]
所述框架底部设有四个滚轮,四个所述滚轮上均设有刹车装置。
[0024]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盘上设有多个凹槽。
[0025]
本实用新型的管理装置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将托盘间隔设置在托盘升降机构内,零部件可分隔放置在托盘内,通过托盘升降机构和托盘同步交换机构的配合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了零部件托盘的交替循环,通过将零部件分开放置,可保证零部件的表面质量,提高批量生产过程中零部件管理的可靠性和效率,避免零部件从加工生产线上完成后被堆放在一起搬运的问题,避免各个零部件间的表面由于碰撞产生划痕甚至破坏;本零件生产管理装置可配合自动化加工设备使用,适应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身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托盘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同步交换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
[0031]
1.框架;101.挡柱;102.滚轮;
[0032]
2.托盘升降机构;201.第一电机;202.第一减速器;203.第一传动链;204.主动导轨模组;205.从动导轨模组;206.换向装置;2061.第一齿轮;2062.第二齿轮;207.托盘;208.第一主双环链式导轨;209.第二主双环链式导轨;210.托盘挂板;2011.第一从双环链式导轨;2012.第二从双环链式导轨;2013.第一长轴;
[0033]
3.托盘同步交换机构;301.第二电机;302.第二减速器;303.第二长轴;304.底部托盘交换模组;305.顶部托盘交换模组;306.第二传动链;307.底链式导轨;308.底推拉拨爪;309.顶链式导轨;310.顶推拉拨爪。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大批量零件生产用管理装置,包括:
[0037]
托盘升降机构2,所述托盘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驱动单元、主动导轨模组204和从动导轨模组205;主动导轨模组204与从动导轨模组205间并列设置,第一驱动单元通过第一传动链203连接主动导轨模组204,主动导轨模组204与从动导轨模组205间通过换向装置206连接后呈相反的运动方向;
[0038]
托盘组,所述托盘组为两组,分别设置在主动导轨模组204和从动导轨模组205上,每组托盘组均包括多个垂直间隔的设置的托盘207;
[0039]
托盘同步交换机构,托盘同步交换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单元、底部托盘交换模组304和顶部托盘交换模组305,底部托盘交换模组304、顶部托盘交换模组305均垂直于主动导轨模组204和从动导轨模组205,第二驱动单元连接底部托盘交换模组304,底部托盘交换模组304通过第二传动链306连接顶部托盘交换模组305,底部托盘交换模组304设置在主动导轨模组204和从动导轨模组205上的托盘组底端,顶部托盘交换模组305设置在主动导轨模组204和从动导轨模组205上的托盘组顶端。
[0040]
当从动导轨模组205顶端上的托盘装满零部件,其余托盘内都是空的时,第一驱动单元带动主动导轨模组上的所有托盘做上移运动,由于主动导轨模组和从动导轨模组通过换向装置连接后呈相反的运动方向,则从动导轨模组上的所有托盘做下降的动作,因此在主动导轨模组内所有托盘上升一定距离的同时,从动导轨模组内的所有托盘下降一定距离,此时第一驱动单元停止工作;启动第二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将旋转运动传递给底部托盘交换模组,当底部托盘交换模组将从动导轨模组底部的一个空的托盘拉动至主动导轨模组上时,顶部托盘交换模组将主动导轨模组顶端上的一个空的托盘推动至从动导轨模组顶层上,完成一个托盘的推拉动作,实现一个动作的循环。
[0041]
实施例2: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区别是:
[0042]
如图2所示,主动导轨模组为主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包括一侧的第一主双环链式导轨208和另一侧的第二主双环链式导轨209,第一主双环链式导轨208和第二主双环链式导轨209间设有托盘207,通过第一主双环链式导轨208和第二主双环链式导轨209的同步升降,使得托盘均匀受力稳步升降;在第一主双环链式导轨208和第二主双环链式导轨209同一高度上均设有多个托盘挂板210;托盘挂板210上设有托盘207,托盘挂板的设置可防止零部件排满托盘,负载较大情况下托盘滑落,保证托盘水平放置,使得托盘两侧均匀受力且同步升降。
[0043]
从动导轨模组为从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包括一侧的第一从双环链式导轨2011和另一侧的第二从双环链式导轨2012,第一从双环链式导轨2011和第二从双环链式导轨2012间设有托盘,通过第一从双环链式导轨2011和第二从双环链式导轨2012的同步升降,使得托盘均匀受力稳步升降;第一从双环链式导轨2011和第二从双环链式导轨2012同一高度上也设有多个托盘挂板210;托盘挂板210上设有托盘207,托盘挂板的设置可防止零部件排满托盘,负载较大情况下托盘滑落,保证托盘水平放置,使得托盘两侧均匀受力且同步升降。
[0044]
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电机201和与第一电机201连接的第一减速器202,第一减速器202通过两个第一传动链203分别连接两个第一长轴2013,第一主双环链式导轨208设置在其中一根第一长轴2013上,所述第二主双环链式导轨209设置在另一根第一长轴2013上,通过第一长轴2013将驱动力传递给主动导轨模组上。
[0045]
如图2所示,换向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061和第二齿轮2062;第一齿轮2061设置在主动导轨模组204上,第二齿轮2062设置在第一长轴2013上,第一长轴2013通过第一传动链203连接第一驱动单元;从动导轨模组205设置在第一长轴2013上;第一驱动单元通过第一长轴带动从动导轨模组的运动,同时,第一驱动单元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后驱动主动导轨模组的上升或下降运动,由于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061和第二齿轮2062的设置,使得同一驱动装置带动主动导轨模组204和从动导轨模组205运动时呈相反的运动方向,实现从动导轨模组上的托盘呈下降运动的同时,主动导轨模组上的托盘呈上升运动。
[0046]
如图3所示,底部托盘交换模组304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底链式导轨307,顶部托盘交换模组305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顶链式导轨309,两个顶链式导轨309分别对应的设置在两个底链式导轨305上部处,顶链式导轨309与底链式导轨307间通过第二传动链306连接,即通过第二传动链306实现顶链式导轨和底链式导轨的同步同向运动。具体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301和与第二电机301连接的第二减速器302,第二减速器302通过第二长轴
303与两个底链式导轨307连接,两个顶链式导轨309间也通过另一第二长轴303连接,两个第二长轴303间通过一组第二传动链306连接。
[0047]
本管理装置还包括推拨装置,推拨装置包括顶推拉拨爪310和底推拉拨爪308,顶推拉拨爪310设置在顶链式导轨309的底端,具体地,且顶推拉拨爪310位于靠近主动导轨模组一侧处;底推拉拨爪308设置在底链式导轨307的顶端,且底推拉拨爪位于靠近从动导轨模组一侧上,在顶链式导轨309和底链式导轨307做同步同向运动时,顶链式导轨309底端设置的顶推拉拨爪310与底链式导轨顶端的底推拉拨爪308间呈相反的运动方向,为了便于推拉托盘,底推拉拨爪308与托盘底端相互匹配,当托盘被托盘升降机构下降至某个高度时,两侧的推拉拨爪可同时与托盘底部的特征接触,同步推或者拉着托盘沿着两侧托盘挂板进行直线滑动。
[0048]
当从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内顶部的托盘207被装满零部件,其余所有托盘207都是空的时,首先由第一电机201转动并带动第一减速器202,第一减速器202再通过一对第一传动链203转动将旋转运动同步传递给主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由于主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和从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间使用换向装置连接,二者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在主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内所有托盘207上升一定距离的同时,从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内所有的托盘207下降一定距离,第一电机201停止工作;此后,第二电机301转动并带动第二减速器302,第二减速再通过第二长轴303将旋转运动同步传递给底部托盘交换模组304,由于底部托盘交换模组304和顶部托盘交换模组305间通过一对第二传动链306连接,使得顶部托盘交换模组底端上的顶推拉拨爪与底部托盘交换模组顶端的底推拉拨爪间二者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在底部托盘交换模组304上的推拉拨爪308将一个空的托盘由从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底层拉动至主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底层的同时,顶部托盘交换模组将一个空的托盘由主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的顶层推动至从动双环链式导轨模组204的顶层,至此完成一个循环。
[0049]
实施例3:如图4所示,托盘升降机构和所述托盘同步交换机构设置在框架1上,框架1是钣金件制作而成的开放式框架,易于查找故障部位以及更换零部件;
[0050]
框架1内还设有挡柱101,挡柱101位于主动导轨模组204和从动导轨模组205间,挡住可防止管理单元移动过程中托盘的滑移,且挡柱101与框架1顶端、框架1底端间均留有间距,便于主动导轨模组和从动导轨模组顶端和底端上托盘的交换;
[0051]
框架1底部设有四个滚轮102,四个滚轮102上均设有刹车装置,可以推动整体管理单元自由移动或在某个固定位置制动。
[0052]
为了实现零部件位置的固定,避免零部件在托盘内移动,托盘207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零部件的凹槽,且可根据零部件的不同设计不同形状的凹槽。
[005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54]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