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红外测距感应的共享单车响铃

文档序号:26157129发布日期:2021-08-06 12:5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红外测距感应的共享单车响铃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红外测距感应的共享单车响铃。



背景技术:

共享单车(bicycle-sharing)是指一种能让大众租赁自行车使用权的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共享经济。其主要依靠载体为自行车,可以很充分利用城市因快速的经济发展而带来的自行车出行萎靡状况,最大化的利用了公共道路通过率。

现有很多共享单车的机械式手铃易损坏,造成骑行过程中无法打铃铛,会有很多的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铃铛不能很好的主动识别行人进行响铃,需要不断人工响铃,影响骑行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红外测距感应的共享单车响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红外测距感应的共享单车响铃,包括把手套,所述把手套的外壁套接有硅胶套,且硅胶套远离把手套的一侧内壁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内壁卡接有喇叭组件,所述硅胶套的一侧内壁设有电池仓,且电池仓的内壁设有纽扣电池,所述硅胶套的顶端外壁中部设有按压按钮,且按压按钮的端部和喇叭组件相连接,所述把手套的一侧外壁垂直设有机盒,且机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的输出端和把手套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振动马达的外壁通过导线连接有接线插头,所述硅胶套的外壁远离电池仓的一侧设有接线孔,且接线插头的端部插接在接线孔的内壁上,所述硅胶套的一角处设有红外测距仪,且红外测距仪的信号端和喇叭组件通过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硅胶套的外壁和把手套的连接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所述第一束带的外壁中部设有卡孔,且卡孔的内壁卡接在机盒的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束带的端部设有固定扣,且第二束带的外壁等距离平行分布有调节孔,所述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通过固定扣和调节孔之间卡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喇叭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喇叭单元,且驱动单元包括升压电路、压电感应单元和反馈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与电池仓相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和压电感应单元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喇叭单元用于在压电感应单元通电后驱动与压电感应单元振动作业,且喇叭单元为外磁塑胶喇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喇叭组件和按压按钮相连接,且按压按钮通过导线连接有微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充电口,所述振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的接线插头为usb接口、type-c接口和lighting接口中至少一种接口,所述硅胶套的内壁中部内设有锂电池,且锂电池的端部通过导线和充电口的内壁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nfc感应区,所述硅胶套的内壁设有蓝牙模块,且蓝牙模块和喇叭组件中驱动单元相连通,所述nfc感应区的端部通过导线和蓝牙模块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共享单车响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固定在把手上的把手套,用于对骑车者的主动响铃和被动响铃的提醒,通过振动马达振动传导到把手部分,可更好的提醒骑行者对响铃的把握,另一部分为电子响铃,电子响铃直接按压按钮则产生大分贝的铃声,无需大力拨动响铃部件,即可可有效提醒单车周围的其他行人和用户;

2.本共享单车响铃中电子响铃部分还设有红外测距功能,在刹车至减速过程中,距离前部分的行人或者骑行者距离为满足安全距离时响铃,同时振动反馈骑行者,加大刹车,保证提醒骑车者和行人的双重保障,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红外测距感应的共享单车响铃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红外测距感应的共享单车响铃实施例1的把手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红外测距感应的共享单车响铃实施例1的车铃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红外测距感应的共享单车响铃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套;2、机盒;3、硅胶套;4、按压按钮;5、喇叭组件;6、红外测距仪;7、电池仓;8、振动马达;9、接线插头;10、接线孔;11、第一束带;12、第二束带;13、固定扣;14、nfc感应区;15、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带红外测距感应的共享单车响铃,包括把手套1,把手套1的外壁套接有硅胶套3,且硅胶套3远离把手套1的一侧内壁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内壁卡接有喇叭组件5,硅胶套3的一侧内壁设有电池仓7,且电池仓7的内壁设有纽扣电池,硅胶套3的顶端外壁中部设有按压按钮4,且按压按钮4的端部和喇叭组件5相连接,把手套1的一侧外壁垂直设有机盒2,且机盒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振动马达8,振动马达8的输出端和把手套1的内壁相连接,振动马达8的外壁通过导线连接有接线插头9,硅胶套3的外壁远离电池仓7的一侧设有接线孔10,且接线插头9的端部插接在接线孔10的内壁上,硅胶套3的一角处设有红外测距仪6,且红外测距仪6的信号端和喇叭组件5通过电性连接,硅胶套3的外壁和把手套1的连接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束带11和第二束带12,第一束带11的外壁中部设有卡孔,且卡孔的内壁卡接在机盒2的外壁上,第一束带11的端部设有固定扣13,且第二束带12的外壁等距离平行分布有调节孔,第一束带11和第二束带12通过固定扣13和调节孔之间卡接固定,喇叭组件5包括驱动单元和喇叭单元,且驱动单元包括升压电路、压电感应单元和反馈电路,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与电池仓7相连接,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和压电感应单元相连接,喇叭单元用于在压电感应单元通电后驱动与压电感应单元振动作业,且喇叭单元为外磁塑胶喇叭,喇叭组件5和按压按钮4相连接,且按压按钮4通过导线连接有微处理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共享单车响铃通过把手套1安装在把手一侧,然后将接线插头9固定在接线孔10内,共享单车使用时,可主动挤压按压按钮4使喇叭组件5响起,同时利用红外测距仪6检测车辆和行人、骑行者未达安全距离时,主动响起铃声,同时振动马达8振动提醒骑行者控制车辆和刹车,保持安全距离。

实施例2

参照图4,一种带红外测距感应的共享单车响铃,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充电口15,振动马达8的输出端连接的接线插头9为usb接口、type-c接口和lighting接口中至少一种接口,硅胶套3的内壁中部内设有锂电池,且锂电池的端部通过导线和充电口15的内壁相连接,还包括nfc感应区14,硅胶套3的内壁设有蓝牙模块,且蓝牙模块和喇叭组件5中驱动单元相连通,nfc感应区14的端部通过导线和蓝牙模块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基于实施例1中工作原理,将其中的连接插头9替换成了充电口15,内置电池可进行充电使用,提高喇叭使用寿命和续航,同时充电口15可应急充电使用。

同时设有nfc感应区14,可通过手机快速触碰连接,调节响铃的声音大小和响铃声音种类,使整体的响铃更加多元化,有利于提升骑行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