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悬置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69293发布日期:2021-11-06 02:3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悬置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悬置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非承载式车身通过悬置装置支承在车架上,悬置装置可以减缓车身受到车架的振动,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3.相关技术中,悬置装置包括上悬置软垫、下悬置软垫、套管、螺栓和螺母,上悬置软垫设置于非承载式车身与车架之间,下悬置软垫设置于车架的下表面上,套管依次穿过上悬置软垫、车架、下悬置软垫,螺栓依次穿过非承载式车身上的螺栓孔和套管,并通过螺母锁紧。
4.然而,由于悬置装置内嵌设有套管,将悬置装置分别与非承载式车身和车架紧固连接后,非承载式车身与车架之间存在刚性连接,因此,悬置装置的减震效果较差,从而影响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悬置装置及车辆,以解决软垫的减震效果较差和车身地板容易损坏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身悬置装置,包括:软垫、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
7.所述软垫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8.所述软垫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紧固件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侧的表面;
9.所述软垫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紧固件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侧的表面。
10.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
11.所述第一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一紧固件外,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紧固件螺纹连接;
12.所述第二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二紧固件外,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螺纹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为第一螺栓,所述第二紧固件为第二螺栓;
14.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凸出于所述第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外,且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螺纹连接;
15.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嵌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凸出于所述第二侧的表面,所述第二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外,且与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螺纹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限位环;
17.所述限位环套设于所述软垫的侧壁外。
18.进一步地,所述软垫为圆柱形软垫,所述限位环为圆形限位环,所述圆形限位环的轴线与所述圆柱形软垫的轴线重合。
19.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加强结构;
20.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软垫的第一侧的表面上,所述加强结构在与所述第一紧固件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孔。
21.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平板以及与所述平板连接的翻边;
22.所述平板设置于所述软垫的第一侧的表面上;
23.所述翻边朝向所述软垫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限位环与所述软垫的侧壁之间;
24.所述第三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平板上,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孔。
25.进一步地,所述翻边远离所述软垫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弹性件。
26.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加强板;
27.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软垫的第二侧的表面上,所述加强板在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四安装孔。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地板、车架安装板和上述车身悬置装置;
29.所述车身地板设置在所述车身悬置装置的软垫的第一侧,所述车身地板在与所述车身悬置装置的第一紧固件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30.所述车架安装板设置在所述车身悬置装置的软垫的第二侧,所述车架安装板在与所述车身悬置装置的第二紧固件相对的位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悬置装置可以应用于非承载式车身,通过在软垫的第一侧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一紧固件部分嵌设于第一安装槽内,且部分凸出于第一侧的表面,这样,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将软垫的第一侧与非承载式车身连接于一起;通过在软垫的第二侧设置第二安装槽,第二紧固件部分嵌设于第二安装槽内,且部分凸出于第二侧的表面,这样,可以通过第二紧固件将软垫的第二侧与车架连接于一起。可见,本实施例的车身悬置装置避免了非承载式车身与车架之间存在的刚性连接,提升了软垫的减震性能,从而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安装在车身地板与车架安装板之间
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与车架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
38.10

车架安装板,20

软垫,21

第一安装槽,22

第二安装槽,30

车身地板,40

第一紧固件,50

第二紧固件,60

第一螺母,70

第二螺母,80

限位环,90

加强结构,91

平板,92

翻边,100

加强板,110

第一垫圈,120

第二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参照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安装在车身地板与车架安装板之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与车架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悬置装置,应用于非承载式车身,所述车身悬置装置具体可以包括:软垫20、第一紧固件40和第二紧固件50;软垫2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上侧)和第二侧(下侧);软垫20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1,第一紧固件40部分嵌设于第一安装槽21内,且部分凸出于第一侧的表面(软垫的上表面);软垫20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22,第二紧固件50部分嵌设于第二安装槽22内,且部分凸出于第二侧的表面(软垫的下表面)。
41.具体而言,软垫20为一体式结构,在软垫20一体成型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紧固件40部分预埋在软垫20第一侧设置的第一安装槽21内,第一紧固件40的其它部分凸出于第一侧的表面;并且,可以将第二紧固件50部分预埋在软垫20第二侧设置的第二安装槽22内,第二紧固件50的其它部分凸出于第二侧的表面。
42.在实际应用中,非承载式车身的车辆设有车架,非承载式车身包括车身地板,车身悬置装置设置于非承载式车身(下文简称车身)与车架之间,为了便于车身悬置装置可以安装于车架上,本实施例可以在车架的两侧设置车架安装板,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身悬置装置设置于车身地板30与车架安装板10之间,具体的,车身地板30设置在软垫20的第一侧,车身地板30在与第一紧固件40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紧固件4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这样,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40将软垫20的第一侧与车身地板30连接于一起;车架安装板10设置在软垫20的第二侧,车架安装板10在与第二紧固件50相对的位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紧固件50穿设于第二安装孔,这样,可以通过第二紧固件50将软垫20的第二侧与车架安装板10连接于一起。
43.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的孔表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紧固件40的凸出部分设置有与第一内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在实际装配中,可以将第一紧固件40的凸出部分穿过车身地板30上的第一安装孔,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使软垫20的第一侧与车身地板30紧固连接于一起。同样地,第二安装孔的孔表面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紧固件50的凸出部分设置有与第二内螺纹配合的第二外螺纹,在实际装配中,可以将第二紧固件
50的凸出部分穿设于车架安装板10上的第二安装孔,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配合使软垫20的第二侧与车架安装板10紧固连接于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车身悬置装置取消了套管,避免了非承载式车身与车架之间存在的刚性连接,提升了软垫20的减震性能,从而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并且,可以减小车身受到的扭转力,从而使车身不容易受到损坏,另外,该车身悬置装置安装的便易性高。
44.在实际应用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架安装板10受到冲击力经过软垫之后会减小,也就是说,车架安装板1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车身地板30受到的冲击力,基于此,本实施例可以在软垫20的第二侧设置多个第二安装槽22,一个第二安装槽22对应一个第二紧固件50,车架安装板10在每个第二紧固件50相对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二安装孔。优选地,第二安装槽22的数目为3个,也即,第二紧固件50和第二安装孔的数位也为3个,当一个第二紧固件50的凸出部分穿设于一个第二安装孔时,以使软垫20的第二侧与车架安装板10紧固连接于一起,这样设置符合三角形的稳固性原理,可以提高软垫20第二侧与车架安装板10的安装稳定性。当然,本实施例对于第二安装槽、第二紧固件和第二安装孔的设置数目可以不做限定,具体的设置数目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设定。
45.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车身地板30受到的冲击力较小,为了节省生产成本,第一紧固件40的数目优选1个,当然,为了提高软垫20第一侧与车身地板30的安装稳定性,第一紧固件40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安装槽21、第一安装孔与第一紧固件40对应设置即可,本实施例对于第一安装槽、第一紧固件和第一安装孔的设置数目可以不做限定,
4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第一螺母60和第二螺母70;第一螺母60套设在第一紧固件40外,第一螺母60与第一紧固件40螺纹连接;第二螺母70套设在第二紧固件50外,第二螺母70与第二紧固件50螺纹连接。
47.在实际应用中,螺母带有内螺纹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母60带有第一内螺纹孔,第二螺母70带有第二内螺纹孔,第一螺栓的凸出部分设置有与第一内螺孔配合的外螺纹(第一外螺纹),第二螺栓的凸出部分设置有与第二内螺孔配合的外螺纹(第二外螺纹)。
48.具体而言,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紧固件40的凸出部分穿设于第一安装孔,然后将第一螺母60套设在第一紧固件40的凸出部分外,通过拧紧第一螺母60以使软垫20的第一侧与车身地板30紧固连接。同样地,可以先将第二紧固件50的凸出部分穿设于第二安装孔,然后将第二螺母70套设在第二紧固件50的凸出部分外,通过拧紧第二螺母70以使软垫20的第二侧与车架安装板10紧固连接。并且,第一紧固件40与第一螺母60为可拆卸连接,第二紧固件50与第二螺母70为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方便对车身悬置装置进行后期的维修和检查。
4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第一紧固件40为第一螺栓,第二紧固件50为第二螺栓;第一螺栓的头部嵌设于第一安装槽21内,且第一螺栓的螺杆凸出于第一侧的表面,第一螺母60套设在第一螺栓的螺杆外,且与第一螺栓的螺杆螺纹连接;第二螺栓的头部嵌设于第二安装槽22内,且第二螺栓的螺杆凸出于第二侧的表面,第二螺母70套设在第二螺栓的螺杆外,且与第二螺栓的螺杆螺纹连接。
50.在实际应用中,螺栓由头部和螺杆(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紧固件,与螺母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在本实施中,第一紧固件40为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头部可以预埋于第一安装槽21内,第一螺栓的螺杆凸出于软垫20的上表面,
这样,第一螺栓的螺杆先穿设于第一安装孔,然后将第一螺母60套设在第一螺栓的螺杆外并拧紧第一螺母60,通过第一螺母与第一螺栓的螺杆的螺纹连接以使软垫20的第一侧与车身地板30紧固连接。同样地,第二紧固件50为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的头部预埋于第二安装槽22内,第二螺栓的螺杆凸出于软垫20的下表面,这样,第二螺栓的螺杆先穿设于第二安装孔,然后将第二螺母70套设在第二螺栓的螺杆外并拧紧第二螺母70,通过第二螺母与第二螺栓的螺杆的螺纹连接以使车架安装板10与软垫20的第二侧紧固连接。
5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身地板30与软垫20第一侧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垫圈110,这样,可以增大软垫20上表面与车身地板30之间接触表面的面积,降低单位面积压力,从而保护车身地板30不被损坏。
5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架安装板10与软垫20第二侧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垫圈120,这样,可以增大软垫20下表面与车架安装板10之间接触表面的面积,降低单位面积压力,从而保护车架安装板10不被损坏。
5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限位环80;限位环80套设于软垫20的侧壁外。
54.在实际应用中,软垫20采用橡胶材质一体成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软垫20会发生变形,为了限制软垫20的变形程度,以保证软垫20的减震效果,本实施例在软垫20的侧壁外套设有限位环80,限位环80采用钢板材质,限位环80的底端可以与车架安装板10固定连接,以限定限位环80的位置。具体而言,软垫20可以减小车身地板30受到来自车架安装板10的一部分扭转力,为了使软垫20可以通过合适的变形来消除这部分扭转力,限位环80与软垫2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本实施例对于该间隙的大小可以不做限定。
5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软垫20为圆柱形软垫20,限位环80为圆形限位环80,圆形限位环80的轴线与圆柱形软垫20的轴线重合。这样,可以提高车身悬置装置安装的便易性。
5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加强结构90;加强结构90设置于软垫20的第一侧的表面上,加强结构90在与第一紧固件40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第一紧固件40穿设于第三安装孔。
57.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软垫20的上表面和车身地板30之间设置加强结构90,加强结构90的材质可以为钢板、铁板等硬度较高的材质。实际应用中,车身地板30上的第三安装孔的孔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三内螺纹,第一紧固件40的凸出部分依次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和第三内螺纹的配合,以使加强结构90的下表面与软垫20的上表面紧固连接在一起,以及,加强结构90的上表面与车身地板30紧固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提高软垫20的上表面的强度和刚度,减小车身地板30受到来自车架安装板10的扭转力,从而保护车身不受损坏。
58.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加强结构90的安装稳定性,加强结构90的下表面可以通过硫化、粘贴等的固定方式固定于软垫20的上表面上。
5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结构90包括:平板91以及与平板91连接的翻边92;平板91设置于软垫20的第一侧的表面上;翻边92朝向软垫20的方向延伸,且位于限位环80与软垫20的侧壁之间;第三安装孔设置于平板91上,第一紧固件40穿设于第三安装孔。
60.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加强结构90包括平板91和与平板91连接的翻边92,翻
边92是从平板91上表面的边沿朝向下延伸形成的。平板91位于软垫20的上表面与车身地板30之间,第三安装孔设置于平板91上,第一紧固件40的凸出部分依次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通过第一外螺纹分别与第一内螺纹和第三内螺纹的配合,以使平板91的下表面与软垫20的上表面紧固连接于一起,以及,平板91的上表面与车身地板30紧固连接于一起。
61.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加强结构90的安装稳定性,平板91的下表面可以通过硫化、粘贴等的固定方式固定于软垫20的上表面上。
62.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翻边92从平板91的上表面的边沿朝向软垫20的方向延伸,且位于限位环80与软垫20的侧壁之间,翻边92的内表面(靠近软垫20的表面)与软垫20的侧壁固连接,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软垫20侧壁的强度,从而减小车身地板30受到来自车架安装板10的扭转力,从而保护车身地板不受损坏30,并且,在软垫20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可以避免软垫20的侧壁与限位环80发生碰撞而受损。
6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边92远离软垫20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弹性件。
64.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翻边92远离软垫20的表面(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弹性件,这样,在软垫20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弹性件可减缓翻边92与限位环80的碰撞,从而起到保护软垫20的作用。
65.具体而言,弹性件的材质可采用橡胶材质、塑胶材质等可变形的材质,对于弹性件的具体材质,本实施例可以不做限定。
6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加强板100;加强板100设置于软垫20的第二侧的表面上,加强板100在与第二紧固件50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安装孔,第二紧固件50穿设于第四安装孔。
67.具体而言,软垫20的下表面和车架安装板10之间设置有加强板100,加强板100的形状与软垫20的下表面相适配,例如,软垫为圆柱体,加强板100的形状则为圆形,并且圆形的直径与圆柱体的底面的直径相等。加强板100在与第二紧固件50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安装孔,第四安装孔的孔表面设置有第四内螺纹,第二紧固件50的凸出部分穿设于第二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通过第二外螺纹分别与第二内螺纹和第四内螺纹的配合,以使加强板100的上表面与软垫20的下表面紧固连接于一起,加强板100的下表面与车架安装板10紧固连接于一起,这样,可以提高软垫20下侧的强度,减小车架安装板10受到的扭转力,从而保护软垫20不受损坏。
68.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加强板100的安装稳定性,加强板100的上表面可以通过硫化、粘贴等的固定方式固定于软垫20的下表面上。
6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7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悬置装置可以应用于非承载式车身,通过在软垫的第一侧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一紧固件部分嵌设于第一安装槽内,且部分凸出于第一侧的表面,这样,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将软垫的第一侧与非承载式车身连接于一起;通过在软垫的第二侧设置第二安装槽,第二紧固件部分嵌设于第二安装槽内,且部分凸出于第二侧的表面,车架安装板设置于软垫的第二侧,这样,可以通过第二紧固件将软垫的第二侧与车架连接于一起。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车身悬置装置取消了内部的套管,避免了非承载式车身与车架之间存在的刚性连接,提升了软垫的减震性能,从而提高了乘坐的舒适
性,并且,可以减小非承载式车身受到的扭转力,从而保护非承载式车身不受损坏,另外,本实施例车身悬置装置安装的便易性高。
7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地板30、车架安装板10和上述车身悬置装置;车身地板30设置在车身悬置装置的软垫20的第一侧,车身地板30在与车身悬置装置的第一紧固件40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紧固件4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车架安装板10设置在车身悬置装置的软垫20的第二侧,车架安装板10在与车身悬置装置的第二紧固件50相对的位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紧固件50穿设于第二安装孔。
72.具体而言,该车辆的车身为非承载式车身,非承载式车身的车辆设有车架,车身本体悬置于车架上,车架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多个车架安装板10,车身本体包括车身地板30,也就是说,车架与车身本体通过多个车身悬置装置连接,这样,车架的振动通过车身悬置装置传到车身上,大部分振动被减弱或消除,发生碰撞时,车架能吸收大部分冲击力,在路况不好的情况下行驶时,车身悬置装置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车厢变形小,平稳性和安全性好,而且厢内噪音低。
73.具体而言,车身地板30设置在软垫20的上侧,为了使车身地板30与软垫20的上侧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于一起,车身地板30在与第一紧固件40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紧固件4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车架安装板10设置在软垫20的下侧,为了使车架安装板10与软垫20的下侧可以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于一起,车架安装板10在与第二紧固件50相对的位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紧固件50穿设于第二安装孔。
74.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的孔表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紧固件40的凸出部分设置有与第一内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在实际装配中,可以将第一紧固件40的凸出部分穿过车身地板30上的第一安装孔,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使软垫20的第一侧与车身地板30紧固连接于一起。同样地,第二安装孔的孔表面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紧固件50的凸出部分设置有与第二内螺纹配合的第二外螺纹,在实际装配中,可以将第二紧固件50的凸出部分穿设于车架安装板10上的第二安装孔,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配合使软垫20的第二侧与车架安装板10紧固连接于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车身悬置装置取消了内部的套管,避免了车身地板30与车架安装板10之间存在的刚性连接,提升了软垫20的减震性能,从而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并且,可以减小车身地板30受到的扭转力,从而使车身不容易受到损坏,另外,该车身悬置装置安装的便易性高。
7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7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车辆包括车身地板、车架安装板和车身悬置装置,在车身悬置装置中,通过在软垫的第一侧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一紧固件部分嵌设于第一安装槽内,且部分凸出于第一侧的表面,车身地板设置于软垫的第一侧,第一紧固件穿设于车身地板上的第一安装孔,以使车身地板与软垫的第一侧连接于一起;通过在软垫的第二侧设置第二安装槽,第二紧固件部分嵌设于第二安装槽内,且部分凸出于第二侧的表面,车架安装板设置于软垫的第二侧,第二紧固件穿设于车架安装板上的第二安装孔,以使车架安装板与软垫的第二侧连接于一起。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车辆的车身悬置装置取消了内部的套管,避免了车身地板与车架安装板之间存在的刚性连接,提升了软垫的减震性能,从而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并且,可以减小车身地板受到的扭转力,从而保护车身不受损坏,另外,该车身悬置装置安装在车辆上的便易性高。
77.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8.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9.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