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大棚用的小车式移盆装置

文档序号:26026932发布日期:2021-07-27 13:3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室大棚用的小车式移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大棚用的小车式移盆装置。



背景技术:

大量的温室大棚作物以盆栽的方式进行种植,盆栽的盆体一般采用上大下小的乙烯圆盆,圆盆上有便于搬运的外翻边沿。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各盆栽需转移到温室大棚的不同苗床上。一个温室大棚种植的作物可达万株,移盆工作十分繁重。在地多人少的欧洲,移盆装置采用输送线的方式,苗床之间安装有输送线,苗床上也安装有输送线。这虽然节省了人力,但需要对温室大棚进行大规模改造,而且需要占用大量的面积,这并不符合我国国情。

专利201320242151.9公开的“一种小型批量移盆装置”是一种人手操作的耙形移盆工具,该工具有多个以圆盆直径为间距的盆抓,可同时移动一排圆盆,但盆抓间距不可调,不能用于各种不同直径的圆盆上,也不能用于圆盆盆距不同的情况。专利201610887534.x公开的“一种温室物流植保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方法”只能在温室的主道上行走,需要移动圆盆的工作仍是人工的。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温室大棚用的小车式移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室大棚用的小车式移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无需对温室大棚进行改造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室大棚用的小车式移盆装置,包括:

框架机构;

输送机构;以及

抓盘机构;

其中框架机构包括顶架和两个支架,两个支架分立在顶架的下方并与顶架相连接;

其中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和第一电机,输送带设置在顶架上,第一电机设置在输送带上;

其中抓盘机构包括两个伸缩杆、抓盆器、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伸缩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轴与支架连接,第二电机设置在支架上并与第一旋转轴驱动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旋转轴与抓盆器连接,第三电机设置在抓盆器上并与第二旋转轴驱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抓盆器设有连接轨和成组的盆抓,成组的盆抓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成组的盆抓设有盆抓夹,成组的盆抓通过盆抓夹夹紧在连接轨上,其中成组的盆抓中的两个盆抓的间距可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成组的盆抓上设有抓取用的配合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抓盆器还设有用于检测盆是否处于抓取位置的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架上设有车轮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顶架上设有摄像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伸缩杆为气动式伸缩杆或者点动式伸缩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电机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旋转轴进行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三电机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第二旋转轴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温室大棚用的小车式移盆装置,采用伸缩杆和抓盆器配合,通过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旋转驱动,实现自动移盆过程,操作简单,无需对现有温室大棚进行改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盆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抓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温室大棚用的小车式移盆装置,包括框架机构10、输送机构20以及抓盘机构30;

框架机构10包括顶架11和两个支架12,两个支架12分立在顶架11的下方并与顶架11相连接,在支架12上设有自动向前向后行进的车轮组13,顶架11上设有摄像头14,通过摄像头14检测苗床上的圆盆的位置。

输送机构20包括输送带21和第一电机22,如图1所示,输送带21设置在顶架11上,第一电机22设置在输送带21上,通过第一电机22的持续转动将输送带21上的圆盆进行输送、转移。

抓盘机构30包括两个伸缩杆31、抓盆器32、第二电机33和第三电机34,伸缩杆31优选为气动式伸缩杆,伸缩杆31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轴35与支架12连接,第二电机33设置在支架12上并与第一旋转轴35驱动连接,伸缩杆3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旋转轴36与抓盆器32连接,第三电机34设置在抓盆器32上并与第二旋转轴36驱动连接。

抓盆器32抓取圆盆后,第二电机33和第三电机34启动以将圆盆转移至输送带21上,其中第二电机33的转动带动抓盆器32进行转动至输送带21的上方,第三电机34的转动位置抓盆器32的平衡,也即始终保持水平形态。

进一步的,第二电机33优选通过第一齿轮组37驱动第一旋转轴35进行转动,第三电机34优选通过第二齿轮组38驱动第二旋转轴36进行转动,以提高驱动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抓盆器32如图2所示,抓盆器32设有连接轨321、传感器322和成组的盆抓323,成组的盆抓323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轨321上,其中可以设置多个成组的盆抓323以进行多个圆盆的同步抓取。

成组的盆抓323设有盆抓夹324,成组的盆抓323通过盆抓夹324夹紧在连接轨321上,其中成组的盆抓323中的两个盆抓的间距可调,通过盆抓夹324的夹紧位置不同即可完成调整。

在成组的盆抓323上设有抓取用的配合缺口,配合缺口优选为与圆盆适配的圆形缺口或者弧形缺口,以提供足额的抓取作用力。

本实施例由摄像头14检测苗床上的圆盆,第二电机33的转动带动伸缩杆31围绕第一旋转轴35进行转动,首先带动抓盆器32移动到圆盆处,通过传感器322检测圆盆是否已经进入盆抓内,然后控制伸缩杆31进行缩短,盆抓提起圆盆,再次启动第二电机33,在第二电机33的转动下把圆盆移动到输送带上方,同时启动第三电机34使得抓盆器32围绕第二旋转轴36转动以维持抓盆器32的平衡,最后伸缩杆31再次缩短,圆盆被摆放到输送带上进行输送、转移。

当本实施例移动到目的地的苗床上时,先由摄像头14确定苗床上未放圆盆的位置,然后以与上述进程相反的步骤把圆盆摆放到目的地的苗床上;根据圆盆的不同直径及盆距,通过调节盆抓夹324在连接轨321上的位置调节成组的盆抓323之间的间距,以对不同直径、盆距的圆盆进行自动移盆,节约了人手,而且无需对温室大棚进行改造。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