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电动自行车动力切断与接通的车把

文档序号:27006205发布日期:2021-10-19 22:4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制电动自行车动力切断与接通的车把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制电动自行车动力切断与接通的车把,属于非机动车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当前的电动自行车控制电路在开关打开时,仅靠右手就能控制加速转把,通过霍尔元器件对磁场的感应实现加速。
3.在使用电动自行车时,人们在骑行中经常会因为拥堵、过马路等一些特殊原因,出现需要下车推动电动自行车行走的情况;或者是在电动自行车倒地后,需要扶起电动自行车的情况。此类情况下,无论是扶起电动自行车还是推动电动自行车行走时,都容易发生转动加速转把导致电动车加速的状况。同时,孩童等不具备骑行电动自行车能力的群体,会因为好奇等原因触摸车把,致使电动自行车加速,失去控制。
4.在正常骑行时,许多骑行者还经常出现单手骑车,另外一只手插口袋或者使用手机等,这都给骑行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因此,实现电动自行车动力即时切断与接通能够有效避免单手骑行的情况,也能够在出现危险时即时切断动力进行刹车,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得在单手握转把时,无法实现动力输出,减少误触加速开关引发的交通事故,杜绝单手骑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制电动自行车动力切断与接通的车把,该车把与电动自行车的加速车把配合使用,保证骑行者双手骑行时才能够实现动力接通与输出,提升骑车规范。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可控制电动自行车动力切断与接通的车把,包括把手、按压杆、升降机构、金属触头、动力电路、以及用于布置动力电路的空心轴;所述的动力电路用于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动力;
8.所述按压杆的一端与把手连接,另一端向上翘起;
9.所述空心轴穿插在把手的内部,空心轴中的动力电路上设有切断电路的v 型金属触点,与所述v型金属触点位置相对应的空心轴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把手的内部连通形成气室槽,气室槽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
10.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气室、活塞和活塞柱;所述气室固定在气室槽中;所述活塞柱穿过第一通孔和气室,其底端安装金属触头,顶端固定在把手外部的按压杆上;所述活塞套设在活塞柱上,且在套设位置的上下侧分别设有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所述气室内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气室底部,另一端固定在下限位结构上。
11.与现在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控制电动自行车动力切断与接通的车把,在现有的控制电路中增加了一个常开开关,通过把手上的按压杆控制金属触头与常开开关的配合动作。当按压杆上不施加力的作用时,金属触头与
常开开关上的v型金属触点不接触,动力电路保持关断,动力无法输出,只有当骑行者双手骑行时,用左手在按压杆上施加力的作用,金属触头与常开开关上的v型金属触点接触,动力电路接通,此时旋转动力车把实现动力输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够杜绝单手骑车,提升骑车规范,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可控制电动自行车动力切断与接通的车把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施例车把中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

把手;2

按压杆;3

空心轴;4

升降机构、401

活塞柱、402

活塞、 403

上限位结构、404

下限位结构、405

气室、406

阻尼孔、407

第一通孔、408
‑ꢀ
第二通孔;5

回位弹簧;6

动力电路;601

v型金属触点;7

金属触头;8

气室槽。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6.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控制电动自行车动力切断与接通的车把,现有的控制电路中增加了一个常开开关,通过车把实现常开开关的切断与接通。该车把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把手1、按压杆2、升降机构4、金属触头7、动力电路6、以及用于布置动力电路的空心轴3;所述的动力电路用于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该车把一般用于电动自行车上的左车把,本实用新型对右车把的结构不具备限定作用。
1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左车把上设计一按压式常开开关,使得控制电路保持断开状态,保证骑行人在非主观意愿触发加速信号时动力不输出,同时能够避免骑行人单手骑行,确保行车安全。
18.如图1所示的车把结构示意图,所述按压杆2的一端与把手1连接,另一端向上翘起;
19.所述空心轴3穿插在把手1的内部,空心轴3中的动力电路6上设有切断电路的v型金属触点601,与所述v型金属触点601位置相对应的空心轴3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07;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把手1的内部连通形成气室槽8,气室槽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408;
20.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气室405、活塞402和活塞柱401;所述气室405固定在气室槽8中;所述活塞柱401穿过第一通孔407和气室405,其底端安装金属触头7,所述的金属触头7优选为梯形结构,与控制电路中v型金属触点601相配合实现通路;其顶端固定在把手1外部的按压杆2上;所述活塞 402套设在活塞柱401上,且在套设位置的上下侧分别设有上限位结构403和下限位结构404;所述气室405内设有回位弹簧5,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气室405底部,另一端固定在下限位结构404上。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具体实施中,所述的按压杆可以为刚性件,也可以为带有弧度的弹性件。当按压杆为刚性时,按压杆的一端与把手1铰接,另一端向上翘起,按压杆与把手之间形成20

40
°
角。当按压杆为弧形弹性结构时,则无需铰接,只需要将一端固定在把手上,另一端自由向上翘起,所述的弧形弹性结构可以向下按压,带动升降机构中的活塞柱上下运动。
22.为了使得活塞柱向下按压的距离是确定的,避免产生过度按压破坏动力电路,所
述回位弹簧5的可压缩距离与金属触头7和v型金属触点601的距离相等,当完全按压时,电路接通。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具体实施中,所述把手的材质为塑料或橡胶。把手内部的气室槽与气室之间属于过盈配合。活塞402与活塞柱401之间属于间隙配合,活塞402圆周方向设有若干阻尼孔406,在阻尼孔的作用下,能控制活塞402上行与下行的速度。在活塞柱的下方通过下限位结构限定运动位置,上方通过上下位结构限定运动位置,所述的下限位结构404为活塞柱加工时形成的环形凸起,所述的上限位结构403为限位螺栓,所述的限位螺栓安装在活塞柱内部的螺纹孔中,螺纹孔的轴向与活塞柱的轴向垂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具体实施中,将上述车把用于电动自行车上的左车把,将常规的转动可加速的车把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右车把。
25.当处于初始状态时,左把手在回位弹簧5的作用下,活塞柱底部的金属触头处于上升状态,动力电路断开,无法完成动力输出,骑行者误转动右车把时不会发生意外危险。骑车者在有意骑行过程中,通过左手握住左车把,通过左手握力按下按压杆2,推动活塞柱401下行,下行一段距离后,上限位结构与活塞触碰,活塞402在上限位结构403的带动下下行,直至梯形金属触头7与v型金属触点601接触,实现电路通路。此时可以转动右把手,控制加速。
26.解除加速时,可以直接松开右把手的转把,停止输出动力。还可以直接通过左车把断开动力电路,停止输出动力,具体方式为:松开左把手按压杆2,在回位弹簧5的作用下,活塞柱401上行,上行一段距离后,活塞402在下限位结构 404的带动下上行,直至梯形金属触头7与v型金属触点601分离,实现控制电路断路,动力解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把保证了骑行者必须双手骑行,解决了单手骑行的安全隐患。
27.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