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的电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6064发布日期:2021-10-27 19:0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可变形的电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自行车技术领域的电动自行车,特别是一种前后轮通过快速链接装置链接和分离的可变形的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2.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3.对于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史,业内普遍认同为三个发展阶段:电动自行车的初级阶段、初现生产规模化阶段、超速发展阶段。
4.电动自行车是目前快递行业完成最后配送环节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电动自行车到达居民楼附近时,因为电动自行车过长很难进电梯,所以只能舍弃电动自行车进行人工配送,这样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上楼送快递时只能把不需配送的快递跟随电动自行车留滞楼下,存在快递丢失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可变形的电动自行车,通过快速链接装置链接和分离的电动自行车,前后轮分开后,后半部分展开两个辅助轮就变形成一辆电动三轮车,可以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后轮、驱动电机、承重支架、转向手柄装置、座椅、电池、辅助轮、辅助轮支架、快速链接装置后部、车把、前轮、后主梁、前主梁、快速链接装置前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后轮、驱动电机的中心部位,以及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均与后主梁的后端连接在一起,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后轮旋转;转向手柄装置的下端、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均与后主梁的中间部位相连接,第二支撑杆布置在转向手柄装置的前方;承重支架与第一支撑杆连接;座椅安装在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快速链接装置后部安装在后主梁的前端,快速链接装置前部安装在前主梁的后端;快速链接装置后部与快速链接装置前部相匹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相结合或分离;电池安装在后主梁上并位于快速链接装置后部、第二支撑杆之间;辅助轮支架的上端与后主梁相连接,辅助轮支架的下端与辅助轮的中心部位相连接;前轮的中心部位,以及第三支撑杆的下端部位均与前主梁的前端连接在一起;转向手柄装置通过链接装置与辅助轮相链接。
7.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辅助轮、辅助轮支架均为两个。
8.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转向手柄装置为可伸缩装置,转向手柄装置通过齿轮、齿轴、万向节、链轮、拉索或同步带与辅助轮相链接。
9.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快速链接装置后部与快速链接装置前部之间的连接型式为榫卯结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快
速链接装置链接和分离的电动自行车,前后轮分开后,后半部分展开两个辅助轮就变形成一辆电动三轮车;不但可以使整车长度变短,而且还可以沿用原车电池、电机和控制器。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形后的轮系布置示意图;
14.其中,1、后轮,2、驱动电机,3、承重支架,4、转向手柄装置,5、座椅,6、电池,7、辅助轮,8、辅助轮支架,9、快速链接装置后部,10、车把,11、前轮,12、后主梁,13、前主梁,14、快速链接装置前部,15、第一支撑杆,16、第二支撑杆,17、第三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16.实施例
17.具体实施例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后轮1、驱动电机2、承重支架3、转向手柄装置4、座椅5、电池6、辅助轮7、辅助轮支架8、快速链接装置后部9、车把 10、前轮11、后主梁12、前主梁13、快速链接装置前部14、第一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16、第三支撑杆17;后轮1、驱动电机2的中心部位,以及第一支撑杆15的下端均与后主梁12的后端连接在一起,驱动电机2用于驱动后轮1旋转;转向手柄装置4的下端、第二支撑杆16的下端均与后主梁12的中间部位相连接,第二支撑杆16布置在转向手柄装置4的前方;承重支架3安装在第一支撑杆15上;座椅5安装在第二支撑杆16的上端;快速链接装置后部9安装在后主梁12的前端,快速链接装置前部14安装在前主梁13的后端;快速链接装置后部9与快速链接装置前部14相匹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相结合或分离;电池6安装在后主梁12上并位于快速链接装置后部9、第二支撑杆16之间;辅助轮支架8的上端与后主梁12相连接,辅助轮支架8的下端与辅助轮7的中心部位相连接;前轮11的中心部位,以及第三支撑杆17 的下端部位均与前主梁13的前端连接在一起;转向手柄装置4通过齿轮与辅助轮7相链接;辅助轮7、辅助轮支架8均为两个;快速链接装置后部9与快速链接装置前部14 之间的连接型式为榫卯结构。
1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中,前后轮通过快速链接装置后部9与快速链接装置前部 14相链接或分离。分离后两个辅助轮7撑开后变形成三轮电动车,转向手柄4可以收缩或撑开,转向手柄4通过链接装置(齿轮、齿轴、万向节、链轮、拉索、同步带等等) 与辅助轮7链接,通过转动手柄4可以使辅助轮7转动,从而控制车辆运行方向。
1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形的电动自行车,包括后轮(1)、驱动电机(2)、承重支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手柄装置(4)、座椅(5)、电池(6)、辅助轮(7)、辅助轮支架(8)、快速链接装置后部(9)、车把(10)、前轮(11)、后主梁(12)、前主梁(13)、快速链接装置前部(14)、第一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16)、第三支撑杆(17);后轮(1)、驱动电机(2)的中心部位,以及第一支撑杆(15)的下端均与后主梁(12)的后端连接在一起,驱动电机(2)用于驱动后轮(1)旋转;转向手柄装置(4)的下端、第二支撑杆(16)的下端均与后主梁(12)的中间部位相连接,第二支撑杆(16)布置在转向手柄装置(4)的前方;承重支架(3)与第一支撑杆(15)连接;座椅(5)安装在第二支撑杆(16)的上端;快速链接装置后部(9)安装在后主梁(12)的前端,快速链接装置前部(14)安装在前主梁(13)的后端;快速链接装置后部(9)与快速链接装置前部(14)相匹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相结合或分离;电池(6)安装在后主梁(12)上并位于快速链接装置后部(9)、第二支撑杆(16)之间;辅助轮支架(8)的上端与后主梁(12)相连接,辅助轮支架(8)的下端与辅助轮(7)的中心部位相连接;前轮(11)的中心部位,以及第三支撑杆(17)的下端部位均与前主梁(13)的前端连接在一起;转向手柄装置(4)通过链接装置与辅助轮(7)相链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7)、辅助轮支架(8)均为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手柄装置(4)为可伸缩装置,转向手柄装置(4)通过齿轮、齿轴、万向节、链轮、拉索或同步带与辅助轮(7)相链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链接装置后部(9)与快速链接装置前部(14)之间的连接型式为榫卯结构。

技术总结
一种可变形的电动自行车,包括驱动电机、转向手柄装置、电池、辅助轮、辅助轮支架、快速链接装置、支撑杆;快速链接装置后部安装在后主梁的前端,快速链接装置前部安装在前主梁的后端;快速链接装置后部与快速链接装置前部相匹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相结合或分离;辅助轮支架的上端与后主梁相连接并位于电池的下方,辅助轮支架的下端与辅助轮的中心部位相连接;转向手柄装置通过链接装置与辅助轮相链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前后轮通过一个快速链接装置链接,可快速分离,分离后两个辅助轮撑开后变形成三轮电动车。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可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进电梯问题。可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进电梯问题。可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进电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胡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毅
技术研发日:2021.04.10
技术公布日:2021/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