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座旋转结构及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2966发布日期:2021-11-06 03:5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婴儿车座旋转结构及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结构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婴儿车座旋转结构,还涉及婴儿车。


背景技术:

2.婴儿车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时的必须品。
3.现有婴儿车的种类繁多,如可折叠婴儿车、可座位调向婴儿车,但是现有的可座位调向的婴儿车再调向时,需要将座位拆卸下来进行调向,操作过程繁琐,调向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婴儿车座旋转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设计出婴儿车座旋转结构,包括:
7.手把杆、第一收合关节、限位锁止装置、上旋转座、下旋转座和座位架,所述座位架设于所述上旋转座上方,所述手把杆与第一收合关节连接,所述限位锁止装置一端与第一收合关节连接、另一端与上旋转座连接,所述上旋转座设于所述下旋转座上且可相对下旋转座转动;
8.所述限位锁止装置包括连动块,所述连动块一端固接有连动销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锁定销,所述连动销杆与第一收合关节上的第一凹槽滑动配合,所述锁定销与所述下旋转座上的锁定孔卡合,用于锁止上旋转座相对于下旋转座转动,当第一收合关节收合时,第一收合关节驱动连动销杆从第一凹槽内滑出,并带动连动销杆向上旋转座方向移动,进而驱动锁定销上移并与下旋转座上的锁定孔脱离卡合,解锁上旋转座与下旋转座的锁止。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座位架需要调向时,推动手把杆向座位架前端折叠,手把杆带动第一收合关节收合,第一收合关节驱动连动销杆一端从第一凹槽内滑出,并带动连动销杆向上旋转座方向移动,进而驱动锁定销上移并与下旋转座上的锁定孔脱离卡合,解锁上旋转座与下旋转座的锁止,之后使手把杆、座位架转动连动上旋转座相对下旋转座水平转动180
°
,从而切换座位架的朝前或者朝后的调向,操作简便,调节方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10.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更佳的技术方案: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把杆包括上手把杆和下手把杆,所述上手把杆端部连接有伸缩固定关节,上手把杆端部插设于下手把杆内,并且伸缩固定关节上的卡块与下手把杆上的卡孔卡接,所述上手把杆上设有第一按钮,上手把杆内设有一端与第一按钮连接、另一端与伸缩固定关节连接的第一钢绳,按动第一按钮带动第一钢绳收紧,可以使所述卡块与所述卡孔脱离卡接。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合关节包括第一收合壳体、第一关节杆和第一收
合座,所述第一收合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收合座上设有第一滑槽、以及一对第一卡槽、一对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关节杆上设有第一弹簧槽、第一滑孔、第二滑孔和两个锁止销,所述第一弹簧槽与第一滑孔连通,所述第一弹簧槽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关节杆上端插设于所述下手把杆内,所述下手把杆下端插设于第一收合壳体内,所述第一关节杆下端与第一收合壳体活动配合,所述下手把杆、第一关节杆、第一收合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销杆连接在一起,且第一销杆与第一滑孔活动配合,两个所述锁止销穿过第一收合壳体上的两个第三滑孔与两个第一卡槽卡合,所述第一收合壳体、第一关节杆、第一收合座通过第二销杆连接在一起,且第二销杆与第二滑孔活动配合。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锁止装置还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壳体一端插设于上旋转座内,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收合关节上的第一收合座内,所述第二壳体固设于第一壳体内,所述连动块一端活动插设于第二壳体内,另一端与第一壳体滑动配合,所述连动块上设有锁定销孔、倾斜结构的第四滑孔、第五滑孔和第二弹簧槽,所述第四滑孔与第二弹簧槽连通,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壳体通孔和第一避让孔,所述连动块左端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右端与第一壳体滑动配合,所述锁定销活动设于锁定销孔内,锁定销上连接的第三销杆的两端与第四滑孔和壳体通孔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弹簧设于第二弹簧槽内,所述第五滑孔内滑动配合有第四销杆,所述第四销杆两端与上旋转座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第一避让孔对应的第二避让孔。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动块上设有第六滑孔,所述第六滑孔内滑动配合有第五销杆,所述第五销杆两端与所述第一收合关节上的第一收合座连接。
15.由此,可以保证连动块平稳移动。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一收合座中右侧的第一收合座上设有第一限位孔,左侧的第一收合座上设有第二限位孔,且所述第一限位孔位于右侧的第一收合座上的第一滑槽底部并靠近其上的第二卡槽位置,所述第二限位孔位于左侧的第一收合座上的第一滑槽底部并靠近其上的第一卡槽位置,所述第一限位孔活动配合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另一端与所述下旋转座滑动接触,所述第二限位孔活动配合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另一端伸入到所述下旋转座上的限位槽内、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限位杆上固设有第一限位环、以及套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一端与右侧的第一收合座弹性接触,另一端与第一限位环弹性接触,所述第二限位杆上固设有第二限位环、以及套设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一端与左侧的第一收合座弹性接触,另一端与第二限位环弹性接触;
17.当第一限位杆一端未伸入到所述限位槽内,第二限位杆一端伸入到所述限位槽内时,第一限位杆另一端伸入到右侧的第一收合座上的第一滑槽内,第二限位杆另一端未伸入到左侧的第一收合座上的第一滑槽内,当上旋转座相对下旋转座转动时,第二限位杆脱离限位槽并与下旋转座侧壁接触,当上旋转座相对下旋转座转动180
°
后,第一限位杆一端伸入到所述限位槽内,第二限位杆脱离限位槽,此时,第一限位杆另一端未伸入到第一滑槽内,第二限位杆另一端伸入到第一滑槽内。
18.由此,当按动第一按钮解锁所述卡块与所述卡孔脱离后,推动上手把杆下端缩进下手把杆内并抵触第一关节杆斜向下移动,第一关节杆上的两个锁止销与两个第一卡槽脱离,之后推动手把杆向座位架前端收合,使手把杆大概处于竖直状态即可,手把杆带动第一收合壳体收合,第一收合壳体驱动连动销杆从第一凹槽内滑出,并连动连动销杆向上旋转
座方向移动,进而驱动锁定销上移并与下旋转座上的锁定孔脱离卡合,解锁上旋转座与下旋转座的锁止,之后使手把杆、座位架转动连动上旋转座相对下旋转座水平转动180
°
,切换座位架的朝向,当手把杆大概处于竖直状态位置时,左侧的第一关节杆下端的锁止销绕过第二限位杆,右侧的第一关节杆上下端的锁止销未绕过第一限位杆,当上旋转座相对下旋转座水平转动180
°
后,第一限位杆一端伸入到所述限位槽内,第二限位杆伸入到左侧的第一收合座上的第一滑槽内,此时,第二限位杆阻挡手把杆向座位架后端移动复位,只能继续将手把杆向座位架前端推移,当两个锁止销与两个第二卡槽对应时,在第一弹簧复位弹力的作用下使锁止销卡设于第二卡槽内,此时,座位架与手把杆相对,这样可以保证手把杆始终位于婴儿车的后侧,便于推车。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座位架与第一收合座卡接,所述座位架与第一收合座卡接,座位架包括:
20.底座,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收合关节和第三收合关节;
21.靠背杆,与所述第二收合关节连接,所述靠背杆上设置有第二按钮,靠背杆内设有一端与第二按钮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收合关节上的连动杆连接的第二钢绳,按动第二按钮带动第二钢绳联动连动杆移动解锁第二收合关节;
22.联杆,一端与第二收合关节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收合关节卡合,通过第二收合关节的收合与展开可联动联杆与第三收合关节脱离卡合或卡合;
23.扶手杆,与所述第三收合关节连接。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设计出婴儿车,包括:婴儿车座旋转结构和下车架结构,所述下车架结构连接在所述婴儿车座旋转结构下方。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车架结构包括:前脚管架、后脚管架和三个连接板,所述婴儿车座旋转结构上的下旋转座设有一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前脚管架与第一连接部和后脚管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端部内活动设有连接卡头,所述下旋转座底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连接卡头缩回的拉手、以及解锁拉手可以拉动的解锁按钮,所述连接卡头与所述后脚管架上的后脚管卡槽卡合,三个连接板的一端铰接,三个连接板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前脚管架、后脚管架、第二连接部铰接,所述前脚管架上连接有前轮,所述后脚管架上连接有后轮。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脚管架上设有用于将后轮锁止的脚刹。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婴儿车座旋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婴儿车座旋转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婴儿车座旋转结构的第一收合关节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婴儿车座旋转结构的第一收合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婴儿车座旋转结构的限位锁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婴儿车座旋转结构的限位锁止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婴儿车座旋转结构的下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婴儿车座旋转结构的右侧的第一收合座与下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婴儿车座旋转结构的左侧的第一收合座与下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婴儿车座旋转结构的第一收合座与上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婴儿车座旋转结构的上旋转座相对下旋转座水平旋转180
°
后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婴儿车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3为图12的婴儿车的下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实施例1
42.参考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车座旋转结构,包括:手把杆1、第一收合关节2、限位锁止装置3、上旋转座4、下旋转座5和座位架6,所述座位架6设于所述上旋转座4上方,所述手把杆1与第一收合关节2连接,所述限位锁止装置3一端与第一收合关节2连接、另一端与上旋转座4连接,所述上旋转座4设于所述下旋转座5上且可相对下旋转座5转动。
43.其中,手把杆1包括上手把杆11和两个下手把杆12,上手把杆11两端部内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固定关节,上手把杆11端部插设于下手把杆12 内,并且伸缩固定关节上的卡块13与下手把杆12上的卡孔卡接,所述上手把杆11上设有第一按钮14,上手把杆11内设有一端与第一按钮连接、另一端与伸缩固定关节连接的第一钢绳,按动第一按钮14带动第一钢绳收紧,可以使所述卡块13与所述卡孔脱离卡接,当卡块13与所述卡孔脱离卡接后,斜向下推动上手把杆11可使其缩进到下手把杆12内。
44.第一收合关节2设有两个,第一收合关节2包括第一收合壳体21、第一关节杆22和第一收合座23,所述第一收合壳体21上设有两个第一凹槽 210,第一凹槽210内具有倾斜面,倾斜面便于连动销杆331滑出,所述第一收合座23上设有第一滑槽230、以及一对第一卡槽231、一对第二卡槽 232,第一滑槽230呈环状结构并与第一卡槽231、第二卡槽232连通,所述第一关节杆22上设有第一弹簧槽、第一滑孔221、第二滑孔222和两个锁止销223,第一滑孔221与第二滑孔222形状一致,所述第一弹簧槽与第一滑孔221连通,所述第一弹簧槽内设有第一弹簧224,所述第一关节杆 22上端插设于下手把杆12内,所述下手把杆12下端插设于第一收合壳体 21内、并与第一收合壳体21活动配合,所述下手把杆12、第一关节杆22、第一收合壳体21之间通过第一销杆225连接在一起,且第一销杆225与第一滑孔滑动配合,两个所述锁止销223穿过第一收合壳体21上的两个第三滑孔211与两个第一卡槽231卡合,所述第一收合壳体21、第一关节杆22、第一收合座23通过第二销杆连接在一起,且第二销杆与第二滑孔222滑动配合。
45.限位锁止装置3包括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连动块33和第二弹簧34,所述第一壳体31一端插设于上旋转座4内并与之固接,另一端插设于第一收合座23内并与之固接,所述第二壳体32固设于第一壳体31内,所述连动块33左端活动插设于第二壳体32内,右端与第一壳体31滑动配合。
46.连动块33一端固接有两个连动销杆331,两个连动销杆331穿过第一收合座23与第一收合壳体21上的两个第一凹槽210滑动配合;连动块33 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锁定销332。进
一步,连动块33上设有锁定销孔333、倾斜结构的第四滑孔334、第五滑孔335、第六滑孔336和第二弹簧槽,第五滑孔335与第六滑孔336形状一致,第五滑孔334与第二弹簧槽连通,第二弹簧34设于第二弹簧槽内,第一壳体31上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避让孔310,第二壳体32上设有前后贯穿的壳体通孔320和上下贯穿的第二避让孔321,锁定销332活动设于锁定销孔333内,锁定销332上连接有第三销杆337,第三销杆337两端与第四滑孔334和壳体通孔320滑动配合,第五滑孔335内活动设有第四销杆339,第四销杆339两端与上旋转座4连接,第六滑孔336内活动设有第五销杆,第五销杆两端与第一收合座23连接。
47.第一避让孔310与第二避让孔321上下对应,为了供锁定销332通过。
48.下旋转座5顶部设有锁定孔51、外侧壁设有限位槽52,下旋转座5上端插设于上旋转座4内并与之铰接,锁定销332下端穿过第二避让孔321、第一避让孔310以及上旋转座4上的通孔后与锁定孔51卡合。
49.座位架6与第一收合座23卡接。座位架6包括:底座61、靠背杆62、联杆63和扶手杆64。
50.底座61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收合关节65和第三收合关节66。靠背杆 62与所述第二收合关节65连接,所述靠背杆62上设置有第二按钮621,靠背杆62内设有一端与第二按钮6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收合关节65上的连动杆连接的第二钢绳,按动第二按钮621带动第二钢绳联动连动杆移动解锁第二收合关节65。联杆62一端与第二收合关节65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收合关节66卡合,通过第二收合关节65的收合与展开可联动联杆63 另一端与第三收合关节66脱离卡合或卡合;扶手杆64与所述第三收合关节66连接。
51.当需要对座位架6进行折叠时,按动第二按钮621带动第二钢绳联动连动杆移动解锁第二收合关节65,之后推动靠背杆62向底座61前端进行折叠,第二收合关节65连动联杆63另一端与第三收合关节66脱离卡合,推动扶手杆64向底座61前端进行折叠,从而实现座位架6的整体折叠。
52.参考图8至图10所示,为了分清楚两个第一收合座23的位置,以人朝向座位架前端对为参考,右侧的第一收合座23上设有第一限位孔233,左侧的第一收合座23上设有第二限位孔234,且所述第一限位孔233位于右侧的第一收合座23上的第一滑槽230底部并靠近其上的第二卡槽232位置,所述第二限位孔234位于左侧的第一收合座23上的第一滑槽230底部并靠近其上的第一卡槽231位置,所述第一限位孔233活动配合有第一限位杆235,所述第一限位杆235另一端穿过上旋转座4的通孔与所述下旋转座5滑动接触,所述第二限位孔234活动配合有第二限位杆236,所述第二限位杆236另一端穿过上旋转座4的通孔后伸入到下旋转座5上的限位槽 52内、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限位杆235上固设有第一限位环237、以及套设有第三弹簧238,第三弹簧238一端与右侧的第一收合座23弹性接触,另一端与第一限位环237弹性接触,所述第二限位杆236上固设有第二限位环239、以及套设有第四弹簧240,第四弹簧240一端与左侧的第一收合座23弹性接触,另一端与第二限位环239弹性接触。
53.当第一限位杆235一端未伸入到所述限位槽52内,第二限位杆236一端伸入到所述限位槽52内时,第一限位杆235另一端伸入到右侧的第一收合座23上的第一滑槽230内,第二限位杆236另一端未伸入到左侧的第一收合座23上的第一滑槽230内,当上旋转座4相对下旋转座5转动时,第二限位杆236脱离限位槽52并与下旋转座5侧壁接触,当上旋转座4相
对下旋转座5转动180
°
时,第一限位杆235一端伸入到所述限位槽52内,此时,第一限位杆235另一端未伸入到第一滑槽230内,第二限位杆236 另一端伸入到第一滑槽230内。
54.当座位架6需要调向时,按动第一按钮14带动第一钢绳收紧,从而使所述卡块13缩回与所述卡孔脱离卡接,斜向下推动上手把杆11使其下端缩进到下手把杆12内,手把杆11抵触第一关节杆22斜向下移动、连动两个锁止销223与一对第一卡槽231脱离卡合,解锁第一收合关节2,之后推动手把杆1向座位架6前端收合,使手把杆1大概处于竖直状态即可,手把杆1带动第一收合壳体21收合,第一收合壳体21驱动两个连动销杆331 从第一凹槽210内滑出、并连动连动销杆331向上旋转座4方向移动,进而驱动锁定销332上移并与下旋转座5上的锁定孔51脱离卡合,解锁上旋转座4与下旋转座5的锁止,之后使手把杆1、座位架6转动连动上旋转座 4相对下旋转座5水平转动180
°
,切换座位架6的朝向,操作简便,调节方便;当手把杆1大概处于竖直状态位置时,左侧的第一关节杆22下端的锁止销223绕过第二限位杆236(此时第二限位杆236一端伸入到限位槽 52内,另一端未伸入到左侧的第一收合座23上的第一滑槽230内),右侧的第一关节杆22下端的锁止销223未绕过第一限位杆235,当上旋转座4 相对下旋转座5水平转动180
°
后,第一限位杆235一端伸入到所述限位槽 52内,第二限位杆236一端伸入到左侧的第一收合座23上的第一滑槽230 内,此时,第二限位杆236阻挡手把杆1向座位架6后端移动复位,只能继续将手把杆1向座位架6前端推移,当两个锁止销223与两个第二卡槽 232对应时,在第一弹簧224复位弹力的作用下使锁止销223卡设于第二卡槽232内,参考图11所示,此时,座位架6与手把杆1相对,这样可以保证手把杆1始终位于婴儿车的后侧,便于推车。
55.实施例2
56.参考图12、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车,包括:婴儿车座旋转结构和下车架结构7,下车架结构7连接在婴儿车座旋转结构下方。其中,婴儿车座旋转结构参考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一致。
57.下车架结构7包括:前脚管架71、后脚管架72和三个连接板73,所述婴儿车座旋转结构上的下旋转座5设有一对第一连接部53和一对第二连接部54,所述前脚管架71分别与第一连接部73和后脚管架72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54端部内活动设有连接卡头541,所述下旋转座5底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连接卡头541缩回的拉手55、以及解锁拉手55可以拉动的解锁按钮56,所述连接卡头541与所述后脚管架72上的后脚管卡槽720卡合,三个连接板73一端铰接,三个连接板73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前脚管架71、后脚管架72、第二连接部54铰接。
58.当下车架结构7需要折叠时,按下解锁按钮56,之后拉动拉手55驱动连接卡头541缩回与后脚管卡槽720脱离卡合,之后使前脚管架71、后脚管架72相互靠近,实现折叠。
59.所述前脚管架71上连接有前轮74,所述后脚管架72上连接有后轮75。
60.后脚管架72上设有用于将后轮锁止的脚刹76。
6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