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控制器的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8295发布日期:2022-02-23 20:0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控制器的车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车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控制器的车架。


背景技术:

2.电动助力车型的电动助力系统分为三大类,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和电控系统等。目前比较常见的电动助力车型有两类电动助力:第一类是中置电机驱动类型,就是控制器和电机驱动系统一体设计,控制器的敏感器件包含在电机驱动系统的内部;第二类是是后置电机驱动类型,单独的控制器,控制器和电机驱动系统没有设计在一起,一般是搭配后置花鼓电机、控制器系统和电池系统三大件组合而成。两类车型的车架形态也有很大区别,中置电机驱动类型的电动助力车型,车架的五通上要悬挂电机;而后置电机的电动助力车架,五通还是常见的自行车普通五通,结构更符合自行车类别,外形更小巧,车架重量也能减轻明显。第一类的中置电机驱动类型的车架的结构复杂精密度高,但是成本比较昂贵;第二类的后置电机驱动类型的车架的结构相对简单,成本受控,市场接受度高。
3.但现有的后置电机驱动类型的电动助力车型,控制器一般是做成独立件悬挂在车架中管的外部,比如中管的后方或者前方,控制器的线束和接线接口都裸露在车架的外部,不够美观,安全性比较差,接线接口容易松脱,也容易被人为破坏,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控制器的车架。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控制器的车架,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主架,所述主架包括中管和控制器,中管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管上端的横截面呈圆形,中管下端的横截面与控制器的横截面相适配,且中管的上端至下端平滑过渡,中管的下端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的控制器沿该开口安装于中管下端的内部,用于控制电控系统。
6.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控制器为长方体,相应的,所述中管下端的横截面为方形。
7.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中管的开口上设有盖板,该盖板固定在中管上后,压紧在所述的控制器上,并封闭所述的开口。
8.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主架还包括下管,下管上设有支撑座和电池盒,支撑座通过螺丝固定于下管的外壁,电池盒固定于支撑座上,
9.电池盒与支撑座上均设置有电性接触的导电触点,使电池盒与支撑座电性连接;
10.支撑座上的导电触点通过电源线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给控制器供电。
11.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支撑座上设有钥匙锁,钥匙锁用于固定或松开电池盒。
12.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下管为中空结构,下管的下端设有走线孔,下管的下端管口固定于所述中管下端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中管与下管的下端管口的固定连接处设有导线孔,支撑座的电源线依次穿过走线孔和导线孔后,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3.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走线孔设于被支撑座覆盖的位置。
14.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主架还包括五通和后下叉,所述中管的下端与五通固定连接,所述下管的下端管口与五通连通;所述后下叉为中空结构,后下叉的一端与所述五通连通,另一端与后花鼓电机连接,
15.所述支撑座的电源线依次穿过走线孔、下管、五通和后下叉后,与后花鼓电机电性连接,用于给后花鼓电机供电;
16.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线依次穿过导线孔、下管、五通和后下叉后,与后花鼓电机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后花鼓电机。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控制器隐藏固定在中管内,既提升了视觉美感,又避免了控制器受风吹雨打、尘土等污染物的侵蚀,避免控制器的接线接口松脱或被人为破坏,保证了控制器的安全性,延长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并且中管密封,控制器与外界隔绝,实现对控制器的进一步保护;控制器的后续维护简便易行。
附图说明
18.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控制器的车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附图2为图1中的开口与盖板的结构的放大图示意图。
20.附图3为图1中导线孔的结构的放大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23.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带控制器的车架,包括主架1,所述主架1包括中管2和控制器3,中管2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管2上端的横截面呈圆形,中管2下端的横截面与控制器3的横截面相适配,且中管2的上端至下端平滑过渡,中管2的下端的一侧设有开口4,所述的控制器3沿该开口4安装于中管2下端的内部,使控制器3能很好的隐藏在中管2下端的内部空间中来控制电控系统,控制器3的线束和接线接口也都隐藏在中管2的内部,既提升了视觉美感,又避免了控制器3受风吹雨打、尘土等污染物的侵蚀,避免控制器3的接线接口松脱或被人为破坏,保证了控制器3的安全性,延长了控制器3的使用寿命。
24.所述控制器3为长方体,相应的,所述中管2下端的横截面为方形,中管2下端的横截面的宽度略大于控制器3的宽度,使控制器3正好稳固地卡在中管2下端的内部。结合图2所示,所述开口4上设有盖板5,盖板5通过螺丝固定于中管2上,压紧在所述的控制器3上,使控制器3进一步地固定,并封闭开口4,使中管2密封,控制器3与外界隔绝,实现对控制器3的进一步保护;并且在后续维护中,可松开螺丝,取下盖板5,通过开口4将控制器3从中管2取
出,方便后续对控制器3的维护。
25.所述主架1还包括下管6,下管6上设有电池盒7和支撑座8,支撑座8通过螺丝固定于下管6的外壁,电池盒7固定于支撑座8上,支撑座8上设有钥匙锁9,转动钥匙锁9即可将电池盒7固定在支撑座8上,再转动钥匙锁9即可将电池盒7从支撑座8上松开,电池盒7与支撑座8上均设置有电性接触的导电触点,使电池盒7与支撑座8电性连接;支撑座8上的导电触点通过电源线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实现对控制器3的供电。
26.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下管6为中空结构,下管6的下端设有走线孔10,下管6的下端管口固定于所述中管2下端的远离所述开口4的一侧,所述中管2与下管6的下端管口的固定连接处设有导线孔11,支撑座8的电源线穿过走线孔10进入到下管6的下端的内部,再穿过导线孔11,进入到中管2的下端的内部,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使支撑座8的电源线最大化的隐藏,减少支撑座8的电源线与外界的接触,保护支撑座8的电源线免受外界影响。进一步的,所述走线孔10设于下管6下端的被支撑座8覆盖的位置,如此,使支撑座8的电源线被完全隐藏,与外界进一步隔绝,实现对支撑座8的电源线的进一步保护。
27.所述主架1还包括五通12和后下叉13,所述中管2的下端与五通12固定连接,所述下管6的下端管口与五通12连通;所述后下叉13为中空结构,后下叉13的一端与所述五通12连通,另一端与后花鼓电机14连接,所述支撑座8的电源线穿过走线孔10后进入到下管6的下端的内部,再依次穿过五通12和后下叉13后,与后花鼓电机14电性连接,使得电池盒7可以给后花鼓电机14供电;
28.所述控制器3的控制线穿过导线孔11后进入到下管6的下端的内部,再依次穿过五通12和后下叉13后,与后花鼓电机14电性连接,使控制器3可以控制后花鼓电机14的工作状态,保证后花鼓电机14的正常工作。
2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控制器的车架,通过将控制器隐藏固定在中管内,既提升了视觉美感,又避免了控制器受风吹雨打、尘土等污染物的侵蚀,避免控制器的接线接口松脱或被人为破坏,保证了控制器的安全性,延长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并且中管密封,控制器与外界隔绝,实现对控制器的进一步保护;控制器的后续维护简便易行。
30.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