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蓝牙功能的竞赛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11019发布日期:2022-01-08 02:27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蓝牙功能的竞赛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带蓝牙功能的竞赛车。


背景技术:

2.竞赛自行车是用于竞速比赛的自行车,具有强度高、自重轻、骑行轻快灵活的特点。采用全封闭式菱形车架,其高度依运动员体材有多种规格,甚至可专门为运动员“量体裁衣”定制。
3.而现有的竞赛自行车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将无法有效的观察自己在锻炼时的消耗量以及运动量,使用户无法有效的评估自己的能力以及锻炼效果。
4.所以需要一种带蓝牙功能的竞赛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蓝牙功能的竞赛车。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带蓝牙功能的竞赛车,包括,
8.车架;
9.还包括,
10.蓝牙模块,其设置在车架上;
11.飞轮,其可旋转的设置在车架上,飞轮的转轴上设置有光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与蓝牙模块通讯连接;
12.刹车,其一端与车架铰接,其另一端位于飞轮上方;
13.拉簧,其两端分别与车架和刹车的自由端连接,拉簧使得刹车的自由端始终具有朝向远离飞轮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14.直线驱动器,其设置在车架上,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刹车的自由端抵靠,直线驱动器的输出方向朝向飞轮,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蓝牙模块通讯连接。
15.优选的,刹车上设置有滑槽,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抵靠在第一滑槽上。
16.优选的,车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拉伸杆,第一拉伸杆上设置有车把手,车把手的两个扶手上还设置有摩擦块,第一拉伸杆一侧的车架上还设置有外向延伸的第一螺纹筒,第一螺纹筒上设置有与其对应的第一螺纹柱,第一螺纹柱外侧设置有与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把手。
17.优选的,第一拉伸杆顶端还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位于两个车把手之间,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活动连接并且第二支架上还设置有卡槽。
18.优选的,车架上还设置有第二拉伸杆,第二拉伸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上设置有与其对应的滑块,滑块上还安装有座椅,第二拉伸杆一侧的车架上设置有外向延伸的第二螺纹筒,第二螺纹筒上设置有与其对应的第二螺纹柱,第一螺纹柱外侧设置有
与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把手,第二滑槽的底端还设置有外向延伸的第三螺纹筒,第三螺纹筒上设置有与其对应的第三螺纹柱,第二螺纹柱外侧设置有与固定连接的第三转动把手。
19.优选的,座椅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上还设置有贯穿座椅的第一通孔。
20.优选的,车架上还设置有转动轮,转动轮可旋转的与车架活动连接,转动轮的轮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上设置有与飞轮转轴连接的三角带,转动轮的两端还设置有通过多个曲轴活动连接的脚踏板。
21.优选的,车架上还设置有张紧轮,张紧轮设置在飞轮转轴的一侧。
22.优选的,脚踏板上还设置有与脚踏板卡接的鞋框,鞋框包裹在脚踏板外侧。
23.优选的,车架上还设置有外壳,外壳设置在座椅以及把手的下端,外壳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螺纹孔上还设置有螺钉,并且外壳上还设置有能够穿过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以及第三螺纹柱的第二通孔。
2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技术通过用户操控直线驱动器,使直线驱动器推动刹车并将刹车活动端抵靠飞轮上,位于直线驱动器上的输出端会将抵靠的压力数值通过蓝牙模块传输至手机,通过手机app通过压力计算出飞轮受到的摩擦力,飞轮的转轴上的光电编码器会记录飞轮的旋转圈数并通过蓝牙模块将其传输手机计算出飞轮的转速,然后通过摩擦力以及飞轮的转速计算出用户所消耗的体力,解决了如何通过蓝牙模块将飞轮的摩擦力和转的圈数发给手机的技术问题。
26.2.本技术通过第一滑槽保证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方向一直保持一致,防止因没有第一滑槽使直线驱动器输出端切斜导致压力测量不准确,解决了如何保持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方向不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
27.3.本技术通过用户人工对第一拉伸杆调整至所需位置,之后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把使第一螺纹柱在第一螺纹筒上螺旋推进,从而穿过车架抵住内部的第一拉伸杆使其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摩擦块是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的握紧车把手,解决了如何调节车把手高度的技术问题。
28.4.本技术通过将手机等电子产品放置在第二支架的卡槽上,再通过转动第二支架调整视角,解决了手机等电子产品如何放置的技术问题。
29.5.本技术通过用户人工对第二伸杆调整至所需位置,之后通过转动第二转动把手使第二螺纹柱在第二螺纹筒上螺旋推进,从而穿过车架抵住内部的第二拉伸杆使其固定,再通过用户需要人工对第二滑块进行调整,之后通过转动第三转动把手使第三螺纹柱在第三螺纹筒上螺旋推进,从而穿过第二滑槽抵住内部的滑块使其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动把手、第二转动把手以及第三转动把手都是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抓力点,解决了如何调节座椅高度以及前后位置的技术问题。
30.6.本技术通过第一凹槽上的第一通孔与外界空气连通,使空气传输至第一凹槽上,为用户透气,解决了如何使运动者能够更加舒适的坐在座椅上的技术问题。
31.7.本技术通过用户用脚踩踏脚踏板,脚踏板会通过多个曲轴带动转动轮进行旋转,转动轮则通过第二凹槽内的三角带带动飞轮进行旋转,解决了如何使转动轮与飞轮连接的技术问题。
32.8.本技术通过张紧轮抵住三角带的一边使三角带处于绷紧状态,从而起到加固转
动轮与飞轮之间的连接,并且张紧轮还能增加三角带与飞轮与转动轮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传动效率,解决了如何使飞轮与转动轮连接的更牢固的技术问题。
33.9.本技术通过鞋框能包裹用户的脚掌,使脚掌只能够从鞋框的开口端脱离,这样能够加强用户对脚踏板的抓合力,解决了如何使用户更好地抓紧脚踏板的技术问题。
34.10.本技术通过外壳保护蓝牙模块以及内部结构在下雨天以及其他状况下避免遭受损坏,第二通孔则是为了使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以及第三螺纹柱能安设在外壳外侧便于人们进行调整,外壳上的螺纹孔则是与螺钉配合便于外壳的拆卸或安装,解决了如何防止外界对车辆的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外壳后的立体图一;
37.图3是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38.图4是图2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3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外壳后的立体图二;
40.图6是图5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4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外壳后的侧视图;
42.图8是图7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4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外壳后的俯视图;
44.图中标号为:
45.1-车架;1a-蓝牙模块;1b-飞轮;1c-刹车;1c1第一滑槽;1d
‑ꢀ
拉簧;1e-直线驱动器;
46.2-第一拉伸杆;2a-车把手;2a1-摩擦块;2b-第一螺纹筒;2b1
‑ꢀ
第一螺纹柱;2b2-第一转动把手;2c-第一支架;2c1-第二支架;2c3
‑ꢀ
卡槽;
47.3-第二拉伸杆;3a-第二滑槽;3a1-第三螺纹筒;3a2-第三螺纹柱;3a3-第三转动把手;3b-滑块;3c-座椅;3c1-第一凹槽;3c2
‑ꢀ
第一通孔;3d-第二螺纹筒;3d1-第二螺纹柱;3d2-第二转动把手;
48.4-转动轮;4a-第二凹槽;4b-三角带;4c-脚踏板;4c1-鞋框; 4d-张紧轮;
49.5-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51.为了解决如何通过蓝牙模块将飞轮的摩擦力和转的圈数发给手机的技术问题,如图1-9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52.一种带蓝牙功能的竞赛车,包括,
53.车架1;
54.还包括,
55.蓝牙模块1a,其设置在车架1上;
56.飞轮1b,其可旋转的设置在车架1上,飞轮1b的转轴上设置有光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与蓝牙模块1a通讯连接;
57.刹车1c,其一端与车架1铰接,其另一端位于飞轮1b上方;
58.拉簧1d,其两端分别与车架1和刹车1c的自由端连接,拉簧1d 使得刹车1c的自由端始终具有朝向远离飞轮1b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59.直线驱动器1e,其设置在车架1上,直线驱动器1e的输出端与刹车1c的自由端抵靠,直线驱动器1e的输出方向朝向飞轮1b,直线驱动器1e的输出端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蓝牙模块1a通讯连接。
60.具体的,当工作时,用户操控直线驱动器1e,使直线驱动器1e 推动刹车1c并将刹车1c活动端抵靠飞轮1b上,位于直线驱动器1e 上的输出端会将抵靠的压力数值通过蓝牙模块1a传输至手机,通过手机app通过压力计算出飞轮1b受到的摩擦力,飞轮1b的转轴上的光电编码器会记录飞轮1b的旋转圈数并通过蓝牙模块1a将其传输手机计算出飞轮1b的转速,然后通过摩擦力以及飞轮1b的转速计算出用户所消耗的体力。
61.为了解决如何保持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方向不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如图3和6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62.刹车1c上设置有滑槽,直线驱动器1e的输出端抵靠在第一滑槽 1c1上。
63.具体的,刹车1c上的第一滑槽1c1则是为了保证直线驱动器1e 的输出端方向一直保持一致,防止因没有第一滑槽1c1使直线驱动器 1e输出端切斜导致压力测量不准确。
64.为了解决如何调节车把手高度的技术问题,如图4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65.车架1上还设置有第一拉伸杆2,第一拉伸杆2上设置有车把手 2a,车把手2a的两个扶手上还设置有摩擦块2a1,第一拉伸杆2一侧的车架1上还设置有外向延伸的第一螺纹筒2b,第一螺纹筒2b上设置有与其对应的第一螺纹柱2b1,第一螺纹柱2b1外侧设置有与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把手2b2。
66.具体的,当需要调节车把手2a高度时,用户需要人工对第一拉伸杆2调整至所需位置,之后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把使第一螺纹柱2b1 在第一螺纹筒2b上螺旋推进,从而穿过车架1抵住内部的第一拉伸杆2使其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摩擦块2a1是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的握紧车把手2a。
67.为了解决手机等电子产品如何放置的技术问题,如图5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68.第一拉伸杆2顶端还设置有第一支架2c,第一支架2c位于两个车把手2a之间,第一支架2c上设置有第二支架2c1,第二支架2c1 与第一支架2c活动连接并且第二支架2c1上还设置有卡槽2c3。
69.具体的,第一支架2c设置在两个把手之间则是为了不妨碍用户握紧把手,工作时将手机等电子产品通过卡槽2c3放置在第二支架 2c1上,第二支架2c1与第一支架2c活动连接,所以用户可以通过转动第二支架2c1调整视角。
70.为了解决如何调节座椅高度以及前后位置的技术问题,如图7-8 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71.车架1上还设置有第二拉伸杆3,第二拉伸杆3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滑槽3a,第二滑槽3a上设置有与其对应的滑块3b,滑块3b上还安装有座椅3c,第二拉伸杆3一侧的车架1上设
置有外向延伸的第二螺纹筒3d,第二螺纹筒3d上设置有与其对应的第二螺纹柱3d1,第一螺纹柱2b1外侧设置有与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把手3d2,第二滑槽3a的底端还设置有外向延伸的第三螺纹筒3a1,第三螺纹筒3a1 上设置有与其对应的第三螺纹柱3a2,第二螺纹柱3d1外侧设置有与固定连接的第三转动把手3a3。
72.具体的,当用户需要调节座椅3c的高度时,用户需要人工对第二伸杆调整至所需位置,之后通过转动第二转动把手3d2使第二螺纹柱3d1在第二螺纹筒3d上螺旋推进,从而穿过车架1抵住内部的第二拉伸杆3使其固定,当用户需要调节座椅3c的前后位置时,用户需要人工对第二滑块3b进行调整,之后通过转动第三转动把手3a3 使第三螺纹柱3a2在第三螺纹筒3a1上螺旋推进,从而穿过第二滑槽 3a抵住内部的滑块3b使其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动把手2b2、第二转动把手3d2以及第三转动把手3a3都是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抓力点。
73.为了解决如何使用户能够更加舒适的坐在座椅上的技术问题,如图9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74.座椅3c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3c1,第一凹槽3c1上还设置有贯穿座椅3c的第一通孔3c2。
75.具体的,当用户坐在座以上时,第一凹槽3c1上的第一通孔3c2 会与外界空气连通,使空气传输至第一凹槽3c1上,为用户透气。
76.为了解决如何使转动轮与飞轮连接的技术问题,如图2、5和9 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77.车架1上还设置有转动轮4,转动轮4可旋转的与车架1活动连接,转动轮4的轮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4a,第二凹槽4a上设置有与飞轮1b转轴连接的三角带4b,转动轮4的两端还设置有通过多个曲轴活动连接的脚踏板4c。
78.具体的,当用户骑在竞赛车上使时,通过用脚踩踏脚踏板4c,脚踏板4c会通过多个曲轴带动转动轮4进行旋转,转动轮4则通过第二凹槽4a内的三角带4b带动飞轮1b进行旋转。
79.为了解决如何使飞轮与转动轮连接的更牢固的技术问题,如图5 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80.车架1上还设置有张紧轮4d,张紧轮4d设置在飞轮1b转轴的一侧。
81.具体的,当三角带4b与飞轮1b连接时,张紧轮4d会抵住三角带4b的一边使三角带4b处于绷紧状态,从而起到加固转动轮4与飞轮1b之间的连接,并且张紧轮4d还能增加三角带4b与飞轮1b与转动轮4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传动效率。
82.为了解决如何使用户更好地抓紧脚踏板的技术问题,如图2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83.脚踏板4c上还设置有与脚踏板4c卡接的鞋框4c1,鞋框4c1包裹在脚踏板4c外侧。
84.具体的,当用户将脚放置在脚踏板4c上时,鞋框4c1能够包裹用户的脚掌,使脚掌只能够从鞋框4c1的开口端脱离,这样能够加强用户对脚踏板4c的抓合力。
85.为了解决如何防止外界对车辆的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如图1-2 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86.车架1上还设置有外壳5,外壳5设置在座椅3c以及把手的下端,外壳5上设置有多
个螺纹孔,螺纹孔上还设置有螺钉,并且外壳 5上还设置有能够穿过第一螺纹柱2b1、第二螺纹柱3d1以及第三螺纹柱3a2的第二通孔。
87.具体的,外壳5能够保护蓝牙模块1a以及内部结构在下雨天以及其他状况下避免遭受损坏,第二通孔则是为了使第一螺纹柱2b1、第二螺纹柱3d1以及第三螺纹柱3a2能安设在外壳5外侧便于人们进行调整,外壳5上的螺纹孔则是与螺钉配合便于外壳5的拆卸或安装。
8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