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挂车厢体用前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55804发布日期:2022-04-22 09:3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半挂车厢体用前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半挂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在力学性能上可做局部加厚设计以降低自重及材料成本、提高连接强度和性能稳定的半挂车厢体用前板装置。


背景技术:

2.半挂车是车轴置于车辆重心后面,并且装有可将水平和垂直力传递到牵引车的联结装置的挂车,是通过牵引销与半挂车头相连接的一种重型的运输交通工具。与“单体式”汽车相比,半挂车更能够提高公路运输的综合经济效益,运输效率可提高30-50%,成本降低30-40%,油耗下降20-30%。更重要的是,半挂车的使用,还能对我国物流的组织形式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3.现有技术的半挂车,由于配件本身结构的原因,造成自重较大,不利于增加货物运输重量。
4.现有技术的半挂车厢体用前板一般包括前板、固定在前板的外板面上的下横梁和上横梁以及多根竖梁,所述竖梁采用矩形管,且竖梁位于下横梁与上横梁之间。该类结构的半挂车厢体用前板使得其自重较大,为了保证足够的强度,下横梁和上横梁也采用矩形管,由于工艺能力限制,所述矩形管材每一管壁只能采用相同厚度的材料,不利于在力学性能上做局部加强设计,且前板本体也需要厚度更大的材料,重量大且性能不稳定,即结构强度和结构刚度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在力学性能上可做局部加厚设计以降低自重及材料成本、提高连接强度和性能稳定的半挂车厢体用前板装置。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半挂车厢体用前板装置,包括前板本体,固定在前板本体的外板面的上部的上横梁,固定在前板本体的外板面的下部的下横梁,位于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的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本体的外板面的中部固定有加强垫板,该加强垫板位于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
8.所述竖梁为至少两根,该竖梁的背板面固定在加强垫板的外板面上;
9.使用时,将车厢边板总成固定在前板本体的右侧壁上、或/和将车厢边板总成固定在上横梁的右侧壁上、或/和将车厢边板总成固定在下横梁的右侧壁上;将车厢底板总成固定在前板本体的外板面上、或/和将车厢底板总成固定在下横梁的底板面上、或/和将车厢底板总成固定在下横梁的外板面上;将油缸支座固定在前板本体的内板面上。
10.由于上述结构,在力学性能上可做局部加厚设计以降低自重及材料成本、提高了连接强度和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11.图1 本实用新型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 本实用新型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 本实用新型立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 本实用新型部分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5.图5 本实用新型内板面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7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1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9.1、前板本体;2、下横梁;3、上横梁;4、加强垫板;5、竖梁;6、竖加强筋;7、斜加强筋;8、油缸支座安装孔;9、减重槽;10、车厢边板总成;11、车厢底板总成;12、油缸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1.参见附图1至7,半挂车厢体用前板装置,包括前板本体1,固定在前板本体1的外板面的上部的上横梁3,固定在前板本体1的外板面的下部的下横梁2,位于上横梁3与下横梁2之间的竖梁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本体1的外板面的中部固定有加强垫板4,该加强垫板4位于上横梁3与下横梁2之间;
22.所述竖梁5为至少两根,该竖梁5的背板面固定在加强垫板4的外板面上。
23.具体使用时,将车厢边板总成10固定在前板本体1的右侧壁上、或/和将车厢边板总成10固定在上横梁3的右侧壁上、或/和将车厢边板总成10固定在下横梁2的右侧壁上。将车厢底板总成11固定在前板本体1的外板面上、或/和将车厢底板总成11固定在下横梁2的底板面上、或/和将车厢底板总成11固定在下横梁2的外板面上;将油缸支座12固定在前板本体1的内板面上。在该实施例中,在力学性能上可做局部加厚设计以降低自重及材料成本、提高了连接强度和性能稳定。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上横梁3与下横梁2最佳方式采用槽钢,它们的敞口端面与前板本体1的外板面固定为一体。
24.为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加强垫板4又包括腹板401,分别与腹板401的顶端和底端固定为一体的上加强板402和下加强板403,所述强垫板4的腹板401的内板面与前板本体1的外板面固定为一体,所述上加强板402的顶板面与上横梁3的底板面固定为一体,所述下加强板403的下板面与下横梁2的顶板面固定为一体,所述竖梁5的背板面与腹板401的外板面固定为一体。
25.为再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竖梁5的顶端与加强垫板4的上加强板402的底板面固定为一体,该竖梁5的底端与下加强板403的顶板面固定为一体。
26.为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和降低自重,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竖梁5的截面为槽状、
“”
状或“ω”状,具有敞口的端面远离加强垫板4的外板面。所述竖梁5的截面形状为
“”
形时,即竖梁5的截面为槽状时,在敞口处设置有加强连接板,该加强连接板远离竖梁5的的侧壁。
27.为更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加强垫板4的两侧各设置
有至少一根竖加强筋6;
28.所述竖加强筋6的底板面与所述前板本体1的外板面固定为一体、或/和竖加强筋6的顶端与上横梁3的底板面固定为一体、或/和竖加强筋6的底端与下横梁2的顶板面固定为一体、或/和竖加强筋6的侧壁跟其相邻的加强垫板4的侧壁固定为一体。
29.为保证性能稳定,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加强垫板4的两侧各设置有至少一根斜加强筋7。
30.为进一步保证性能稳定,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斜加强筋7位于竖加强筋6外侧,该斜加强筋7的底板面与所述前板本体1的外板面固定为一体、或/和斜加强筋7的顶端与上横梁3的底板面固定为一体、或/和斜加强筋7的底端与下横梁2的顶板面固定为一体、或/和斜加强筋7的顶端跟其相邻的竖加强筋6的侧壁固定为一体。
31.为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半挂车厢体,并保证性能稳定,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垫板4的两侧各设置有至少一根斜加强筋7;
32.所述斜加强筋7的底板面与所述前板本体1的外板面固定为一体、或/和斜加强筋7的顶端与上横梁3的底板面固定为一体、或/和斜加强筋7的底端与下横梁2的顶板面固定为一体、或/和斜加强筋7的端部跟其相邻的加强垫板4的侧壁固定为一体。
33.为便于装卸油缸支座12,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前板本体1、加强垫板4和竖梁5的同一高度位置处均设置有油缸支座安装孔8。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以此穿过竖梁5、加强垫板4、前板本体1上的油缸支座安装孔8的螺栓将油缸支座12与前板本体1固定为一体。
34.为更进一步减重,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加强垫板4的中部和/或侧壁上设置有减重槽9。
35.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所述部件均为市场销售产品。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均是围绕减少半挂车配件自重而设计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挂车厢体用前板装置与现有技术的半挂车厢体用前板装置相比重量要减少10%~30%。
3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