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0068发布日期:2022-03-26 14:0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儿童车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运输幼小孩童的婴儿车,特别是涉及具有折叠功能的儿童车架。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可以获得各种样式和结构的运输幼小孩童的婴儿车。婴儿车通常由车架和包覆于车架周围的座布所构成。未被使用时,婴儿车可被折叠以方便储藏或搬运。
3.儿童车架通常可包括彼此枢接的前脚和后脚、与前脚枢接的推手架、以及枢转连接至后脚的靠背。然而,每次折叠婴儿车时都需要调整靠背的倾斜角度,操作较繁琐。
4.因此亟待一种结构简单且可自动收合靠背的具有折叠功能的儿童车架。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自动收合靠背的儿童车架。
6.一种儿童车架,具有展开状态及收合状态,包括:前轮架、后轮架、靠背架、扶手架和推手架;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的顶部分别枢接于所述扶手架,所述扶手架的端部枢接于所述推手架的中部,所述推手架的底部枢接于所述后轮架的中部,所述靠背架的底部枢接于所述推手架的底部,其中所述儿童车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靠背架和所述前轮架或所述后轮架之间的联动件,所述儿童车架从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收合状态切换时,所述前轮架或所述后轮架向靠近所述推手架的方向转动,所述靠背架通过所述联动件的拉动而从平躺状态切换至竖直状态。
7.在折叠上述儿童车架时,通过联动件,靠背架可自动向上转动而减小婴儿车的体积,使折叠后的尺寸更紧凑,且无需再次调整靠背架的角度,使用简单、方便。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为柔性织带。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手架的下端及所述后轮架之间通过一托架枢轴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座椅和设于所述座椅端部的用以调整所述靠背架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调整机构,所述推手架与所述座椅枢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靠背架具有与所述角度调整机构相连的两侧管,所述联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侧管,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轮架或所述后轮架。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上的卡合座,以及与所述卡合座相配合且滑动连接在所述侧管端部的卡合件。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合座内表面设有多个彼此相连的台阶状的卡合槽,所述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操作件、滑动件及弹性件,所述操作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固定,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测管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所述与滑动件的一端相抵,所述卡合件与所述滑动件固定,并在所述滑动件的驱动下与所述卡合槽相卡合或脱离。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儿童车架的立体图;
16.图2为图1所示儿童车架的侧视图;
17.图3为图1所示儿童车架在折叠过程中的立体图;
18.图4为图1所示儿童车架在折叠完毕后的立体图;
19.图5为图4所示儿童车架的侧视图;
20.图6为图1中vi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21.图7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儿童车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折叠式婴儿车的儿童车架100包括用以供婴儿乘坐的座椅10、位于座椅10前侧的前轮架20、位于座椅10后侧的后轮架30、扶手架40和推手架50,以及其下端枢转连接至座椅10后端的靠背架60。
23.座椅10包括两根大致平行的座椅杆12及连接两根座椅杆12的两根支撑杆14。座椅杆12和支撑杆14上可以铺设供婴儿乘坐的坐垫、座布等软性材料。座椅杆12的中部枢轴连接至同侧前轮架20的中间部分,座椅杆12的后端枢轴连接至推手架50的底端。
24.前轮架20和后轮架30的顶部分别枢接于扶手架40。前轮架20的下端设有可旋转的前轮22,后轮架30的下端设有可旋转的后轮32。在两个前轮22之间还连接有一脚踏板24,在两个后轮32之间还连接有一固定杆34。
25.如图2所示,扶手架40包括左右两侧的扶手杆42和大致呈u形的保护框44。扶手杆42的末端与推手架50枢接,扶手杆42的前端设有枢转连接前车架20和后车架30顶部的转轴422。保护框44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扶手杆42的前端。
26.推手架50大致呈倒u形。推手架50的中部与扶手架40的末端枢接,推手架50的底部枢接于座椅杆12的后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儿童车架100还包括将推手架50的下端枢转连接至后轮架30中部的托架52。托架52的上端与推手架50的下端可转动连接,托架52的下端与后轮架30可转动连接。在折叠婴儿车时,连接臂144可分别相对于推手架50和后轮架30向下转动,以进一步压缩推手架50与后轮架30之间的距离。
27.请参阅图1和图6,座椅10的后端还设有角度调整机构70。靠背架60通过角度调整机构70与座椅10活动相连。角度调整机构70能够调节靠背架60相对于座椅10的倾斜角度,使其定位于竖直位置、平躺位置或其间的任何倾斜位置,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如图3所示,靠背架60呈倒u形且具有与角度调整机构70相连的两个侧管62。两个侧管62之间可以放置背垫,以支撑婴儿的背部。
28.如图3、图4和图6所示,角度调整机构70包括固定连接在座椅10末端的卡合座72,以及与卡合座72相配合且滑动连接在侧管62端部的卡合件74。卡合座72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彼此相连的台阶状的卡合槽722。卡合槽722的数量越多,则靠背架60能定位的倾斜角度就
越多。角度调整机构70还包括操作件73、滑动件75及弹性件76。操作件73的形状与侧管62类似,呈u形,包括与侧管62平行的两个连杆732和连接两个连杆末端732的操作部734。滑动件75可滑动地套设在侧管62的端部。卡合件74的上端通过销与滑动件75固定,下端卡合在其中一个卡合槽722内。弹性件76设于侧管62内部,并与滑动件75的一端相抵,以使滑动件75有向侧管62的下端滑动的趋势。连杆732末端与滑动件75固定,以实现操作部734对滑动件75的操作,即向上拉动操作部734可克服弹性件76的弹力而使滑动件75向上滑动,从而使卡合件74脱离卡合槽722。
29.当靠背架60位于平躺位置时,靠背架60与座椅10大致平行,卡合件74此时与最上方的卡合槽722相卡合。当需要调整靠背架60的倾斜角度时,可以直接推动靠背架60向上旋转,卡合件74可以毫无阻力地最上方的卡合槽722向下方的卡合槽722滑落。从当到达指定位置时,卡合件74抵接于相应的一卡合槽722内而限制靠背架60向下方转动,整个过程无需操作操作部734。
30.当需要将靠背架60从竖直位置向平躺位置调整时,则需向上拉动操作部734,使连杆732带动滑动件75向上滑动,弹性件76被压缩,且卡合件74脱离与卡合槽722的卡接,然后向下转动靠背架60至一理想位置后,释放操作部734,在弹性件76的作用力下,卡合件74重新与其中一个卡合槽722相卡接,而实现靠背架60的定位。
31.请再次参阅图1-图5,儿童车架100还包括连接于靠背架60和后轮架30之间的联动件80。联动件80为可弯折的柔性织带,材料可如尼龙、布料、皮筋或金属链等。在折叠儿童车架100时,通过联动件80,靠背架60可自动向上转动而减小婴儿车的体积,使折叠后的尺寸更紧凑,且无需再次操作角度调整机构70,使用简单、方便。具体地,联动件80的一端穿过靠背架60的侧管62上的定位孔而与靠背架60固定相连,联动件80的另一端穿过后轮架30上部的定位孔而与后轮架30固定相连。在儿童车架100从展开状态向收合状态的折叠过程中,扶手架40相对于推手架50向上转动,前轮架20和后轮架30相互旋转靠近,同时后轮架30的上端向推手架50靠近,从而使得联动件80也拉动靠背架60向上转动。如上所述,当靠背架60从平躺位置调整至竖直位置时,无需对操作部734做任何动作,卡合件74可轻易地从上方的卡合槽722向下方的卡合槽722移动,因此不管靠背架60在折叠时是位于平躺位置还是竖直位置,其均可在联动件80的带动下轻易转动至竖直状态而靠近于推手架50,从而实现靠背架60的自动收合。
32.本实施例中,联动件8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在左右两个后轮架30及靠背架60的左右两个侧管62上,从而可更轻易地、平稳地拉动靠背架60。
33.请参阅图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联动件80的一端穿过靠背架60的侧管62上的定位孔而与靠背架60固定相连,联动件80的另一端穿过前轮架20上部的定位孔而与前轮架20固定相连。当折叠儿童车架100时,扶手架40相对于推手架50向上转动,与扶手架40枢接的前轮架20也向靠近推手架50的方向旋转,同时与前轮架20连接的联动件80也能拉动靠背架60向上转动,使其靠近于推手架50,从而实现靠背架60的自动收合。
3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