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7241发布日期:2022-02-20 02:5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刹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毂刹在电动两轮车上应用较为广泛,一般毂刹都是通过轮轴与车轮相连,同时通过在毂刹上设置卡槽或固定柱的形式与平叉连接。毂刹的中心套设在轮轴上,现有的卡槽固定结构因为需要预留安装的间隙,导致在车辆制动过程中因卡槽存在的间隙产生冲击;同时毂刹与轮轴因为轮轴端螺帽旋紧而完全贴合,避震弹簧在制动过程中收缩复位导致在电动车完全刹停后,避震弹簧复位过程带动毂刹反向转动,造成毂刹内部蹄块产生反向的力,产生异响,加重卡槽冲击,影响制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毂刹在刹停电动两轮车后发生异响,并冲击毂刹与平叉连接处,影响制动安全的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平叉、毂刹、轮轴、车轮,所述平叉的前端转动连接在车架上,所述轮轴的一端与所述平叉的后端连接,所述毂刹套设于所述轮轴上并与所述平叉连接,所述车轮与所述轮轴转动连接,还包括柔性连接套,所述柔性连接套套设在所述轮轴上,所述毂刹通过所述柔性连接套与所述轮轴连接。
6.柔性连接套起到缓冲的作用,柔性连接套作用于轮轴与毂刹之上,能够有效的吸收车轮刹停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从而解决因刹停时避震弹簧复位导致毂刹反向转动产生异响问题以及缓解车辆制动过程中毂刹与平叉在连接位置的冲击力,有效延缓金属疲劳,确保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两轮车的制动安全,并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7.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所述柔性连接套包括连接套内圈、缓冲套、连接套外圈,所述连接套外圈与所述毂刹连接,所述连接套内圈与所述轮轴连接,所述缓冲套设置在所述连接套内圈与所述连接套外圈之间,所述连接套内圈、缓冲套、连接套外圈位于同一轴心上。
8.连接套内圈用于连接轮轴,连接套外圈用于连接毂刹,缓冲套起到吸收并缓解冲击力的作用;上述三者同心设置,当本实用新型进行刹停动作时,连接套外圈能够跟随毂刹反向转动,将来自毂刹方向运动的力传导到缓冲套上,连接套内圈套设在轮轴上,随轮轴保持静止,起到防止轮轴发生磨损,保护轮轴的作用。
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套内圈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套外圈的长度。
10.连接套内圈的长度大于连接套外圈的长度能够在轮轴端螺帽旋紧后,对连接套内圈进行固定的同时而不干扰连接套外圈的活动,确保连接套外圈能够随毂刹转动。
11.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所述平叉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
位部位于所述轮轴与所述平叉连接处的前端,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毂刹连接。
12.限位部用于固定毂刹,当限位部位于轮轴与平叉连接处的前端时,能够将车轮刹停时带动毂刹转动的力通过限位部向平叉传递,最终作用在车轮上,使车轮与地面的作用力增大,从而增大车轮的摩檫力。
13.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所述毂刹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14.限位槽与限位部配合,用于增加毂刹与平叉的连接强度,使本实用新型连接更稳定。
15.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套内圈与所述连接套外圈的材质为钢,所述缓冲套的材质为丁晴橡胶。
16.连接套内圈与连接套外圈采用钢材质能够提升两者的强度,使其不易磨损;缓冲套采用丁晴橡胶材质,丁晴橡胶的耐磨、耐热性高,能够延长缓冲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柔性连接套的剖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一;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二;
20.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两轮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1-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实施例1
23.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平叉1、毂刹4、轮轴2、车轮,所述平叉1的前端转动连接在车架上,所述轮轴2的一端与所述平叉1的后端连接,所述毂刹4套设于所述轮轴2上并与所述平叉1连接,所述车轮与所述轮轴2转动连接,还包括柔性连接套3,所述柔性连接套3套设在所述轮轴2上,所述毂刹4通过所述柔性连接套3与所述轮轴2连接。
24.作为优选,所述柔性连接套3包括连接套内圈31、缓冲套32、连接套外圈33,所述连接套外圈33与所述毂刹4连接,所述连接套内圈31与所述轮轴2连接,所述缓冲套32设置在所述连接套内圈31与所述连接套外圈33之间,所述连接套内圈31、缓冲套32、连接套外圈33位于同一轴心上。
25.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套内圈31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套外圈33的长度。
26.作为优选,所述平叉1上设置有限位部11,所述限位部11位于所述轮轴2与所述平叉1连接处的前端,所述限位部11与所述毂刹4连接。
27.作为优选,所述毂刹4上设有限位槽41,所述限位部11位于所述限位槽41内。
2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套内圈31与所述连接套外圈33的材质为钢,所述缓冲套32的材质为丁晴橡胶。
29.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两轮车刹停过程包括:毂刹4内蹄块涨开,对车轮进行制动;车轮减速同时对毂刹4施加随车轮转动方向的力,使限位槽41与限位部11相抵触,平叉1
受到限位部11处的力后向下转动,对车轮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促使车轮与地面的摩檫力增大,缩短制动距离;同时在刹车过程中,毂刹4的径向跳动若超出设计范围,柔性连接套3中缓冲套32受到挤压变形,确保毂刹4内蹄块与车轮充分接触,从而起到自动调心的作用,增强制动力;
30.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两轮车完全刹停时,避震弹簧形变量得到释放,此时避震弹簧复位带动毂刹4反向转动,连接套外圈33随毂刹4反向转动,连接套内圈31与轮轴2保持相对静止,缓冲套32吸收从连接套外圈33传递来的力,进行缓冲。
31.缓冲套32的材质包括并不局限于丁晴橡胶,还可以是硅胶,软质金属如:铝、铜等。
32.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平叉(1)、毂刹(4)、轮轴(2)、车轮,所述平叉(1)的前端转动连接在车架上,所述轮轴(2)的一端与所述平叉(1)的后端连接,所述毂刹(4)套设于所述轮轴(2)上并与所述平叉(1)连接,所述车轮与所述轮轴(2)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连接套(3),所述柔性连接套(3)套设在所述轮轴(2)上,所述毂刹(4)通过所述柔性连接套(3)与所述轮轴(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套(3)包括连接套内圈(31)、缓冲套(32)、连接套外圈(33),所述连接套外圈(33)与所述毂刹(4)连接,所述连接套内圈(31)与所述轮轴(2)连接,所述缓冲套(32)设置在所述连接套内圈(31)与所述连接套外圈(33)之间,所述连接套内圈(31)、缓冲套(32)、连接套外圈(33)位于同一轴心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内圈(31)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套外圈(33)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叉(1)上设置有限位部(11),所述限位部(11)位于所述轮轴(2)与所述平叉(1)连接处的前端,所述限位部(11)与所述毂刹(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毂刹(4)上设有限位槽(41),所述限位部(11)位于所述限位槽(41)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内圈(31)与所述连接套外圈(33)的材质为钢,所述缓冲套(32)的材质为丁晴橡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毂刹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平叉、毂刹、轮轴、车轮,平叉的前端转动连接在车架上,轮轴的一端与平叉的后端连接,毂刹套设于轮轴上并与平叉连接,车轮与轮轴转动连接,还包括柔性连接套,柔性连接套套设在轮轴上,毂刹通过柔性连接套与轮轴连接。柔性连接套起到缓冲的作用,柔性连接套作用于轮轴与毂刹之上,能够有效的吸收车轮刹停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从而解决因刹停时避震弹簧复位导致毂刹反向转动产生异响问题以及缓解车辆制动过程中毂刹与平叉在连接位置的冲击力,有效延缓金属疲劳,确保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两轮车的制动安全,并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并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并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倪捷 王松根 冯春献 付兵荣 周进宏 郑雨 倪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9
技术公布日:2022/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