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0465发布日期:2022-08-06 01:5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鞍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鞍座。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自行车鞍座,均包括座体和支承架,通过支承架支承上方的座体,保证座体的结构稳定。
3.对于自行车骑行爱好者来说,尤其是对于参与自行车公路比赛或山地行驶的骑行者来说,鞍座的稳定性更为重要。
4.但是,现有技术的自行车鞍座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公路比赛或山地行驶的骑行过程中,尤其骑行者较重情况下,由于骑行者需要经常扭转臀部,使得鞍座受到很大压力,支承架不能有效支撑座体,在骑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座体与支承架错位的情况,这使得骑行者的骑行位置发生改变,影响骑行速度,降低骑行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支承架对座体的支撑更稳固,提高骑行者的舒适度。
6.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座体和支承座体的支承架,其中:所述支承架包括相对于自行车鞍座的纵向中心线完全对称的一对支撑轨;所述座体后部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完全对称的用于分别固定位于一对支撑轨后端的后连接段的一对固定座。
7.其中,所述一对支撑轨的后连接段呈直线形或环形或吊钩形。
8.其中,每个所述固定座设有用于与对应支撑轨后连接段插接的插接口。
9.或者,每个所述固定座设有用于固定对应支撑轨后连接段的螺纹孔或通孔。
10.或者,每个所述固定座设有用于固定对应支撑轨后连接段的钩挂柱。
11.进一步的,还包括将一对所述固定座连接为一体的连接座。
12.其中,所述一对支撑轨的位于前端的前连接段无缝连接在一起形成呈弧形的支承架的前插接部。
13.其中,所述座体前部设置用于与支承架的前插接部插接的插接座。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鞍座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支承架对座体的支撑更稳固,提高骑行者的舒适度与安全性的优点。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第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第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第一种结构的仰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第一种结构的爆炸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第一种结构另一视角的半剖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第二种结构支承架的结构简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第三种结构支承架的结构简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第四种结构一个视角的爆炸视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第四种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第一种结构的不同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包括座体1和支承座体1的支承架2,其中:支承架2包括相对于自行车鞍座的纵向中心线0-0’(参见图2)完全对称的一对支撑轨;座体1后部两侧设置相对于纵向中心线0-0’完全对称的用于分别固定位于一对支撑轨后端的后连接段的一对固定座。
26.其中,本实用新型每个支撑轨的后连接段可以呈直线形,相应的,每个固定座设有用于与对应支撑轨后连接段插接的插接口,插接口对准相应支撑轨的后连接段。
27.或者,每个支撑轨的后连接段可以呈环形,相应的,每个固定座设有螺纹孔或通孔,通过连接件穿过环形后连接段及螺纹孔或通孔的方式,将支撑轨固定于固定座上。
28.其中,本实用新型一对支撑轨的位于前端的前连接段21无缝连接在一起形成呈弧形的支承架2的前插接部,相应的,座体1前部设置用于与该前插接部插接的插接座12。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鞍座的支承架2与座体1在三个位置处连接,使得支承架对座体形成三角形支撑,支撑更稳固,提高骑行者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并且鞍座整体结构简单,支承架2与座体1连接更方便。
[003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0031]
实施例一
[0032] 如图1-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自行车鞍座的不同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施例自行车鞍座包括座体1和支承架2,支承架2包括相对于自行车鞍座的纵向中心线0-0’(参见图2)完全对称的一对支撑轨,即,如图3中的第一支撑轨2a、第二支撑轨2b;座体1后部两侧设置相对于纵向中心线0-0’完全对称的用于分别固定位于一对支撑轨后端的后连接段的一对固定座,即,如图3中的第一固定座11、第二固定座10。
[0033]
具体的,本实施例一对支撑轨的结构完全相同,支撑轨的横截面可为圆形,也可为方形,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圆形。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支撑轨由前至后依次包括前连接段21、直线段22、前倾斜段23、水平段24、后倾斜段25、后连接段26。其中,上述前、后是各部分相对骑行自行车时前进方向而言,如,在朝前骑行时,位于鞍座前部的为支撑轨的前连接段,位于鞍座后部的为支撑轨的后连接段。下面,对支撑轨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0034]
其中,每个支撑轨的前连接段21用于安置在座体1前部且可与另一支撑轨对应端无缝连接在一起,前连接段为近四分之一圆的弧形,一对支撑轨的前连接段无缝连接在一起后形成近半圆弧形的前插接部。将支承架安装在座体1下表面后,一对支撑轨前连接段的对接处应位于鞍座纵向中心线0-0’上,或者位于过鞍座纵向中心线0-0’的纵向中心面上。
[0035]
直线段22与前连接段21后端连接且相对前连接段21朝后上方以直线形延伸,其与
前连接段21位于同一平面内,延伸方向与水平面间具有一定夹角,即,直线段与前连接段所在平面相对水平面朝下倾斜一定角度,优选的,本实施倾斜角度可为30
°
。组装时,直线段与前连接段所形成的部分安置于座体前部的下方,由于座体形状与支承架该部分仿形,该部分下倾可使得下倾的座体前部适应骑行者尤其是男性骑行者的生理结构,使骑行者臀部更舒适。
[0036]
前倾斜段23与直线段22后端倾斜连接,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前倾斜段23以直线段22后端为起始点朝后下方以直线形倾斜延伸,且在其延伸时,其前端至后端朝着背离纵向中心线0-0’方向外扩延伸,即,前倾斜段由前至后朝外扩展,使得一对支撑轨的一对前倾斜段后端的间距大于该对前倾斜段前端的间距。
[0037]
水平段24与前倾斜段23后端连接且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水平段24与前倾斜段23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一对支撑轨的一对水平段之间的间距由前至后不变,为座体提供有力支撑。
[0038]
后倾斜段25与水平段24后端倾斜连接,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后倾斜段25以水平段24后端为起始点朝后上方以直线形倾斜延伸。在后倾斜段25延伸时,其前端至后端朝着背离纵向中心线0-0’方向外扩延伸,即,后倾斜段由前至后朝外扩展,使得一对支撑轨的一对后倾斜段后端的间距大于该对后倾斜段前端的间距。
[0039]
后连接段26前端与后倾斜段25后端连接,后连接段26为直线形,用于安置在座体1后部的一侧。组装时,后连接段26后端可插入到座体1后部对应一侧的一个固定座内。
[0040]
由于支承架的一对支撑轨由后至前呈收拢形状,且前端收拢处成半弧形,可使支承架对座体提供的支撑力更稳固,在骑行者骑行的过程中,既使骑行者动作剧烈或动作过大,支承架也可稳定地固定于座体下,使得整个鞍座纵向中心线保持不变。
[0041]
其中,支承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固定于座体的前部和后部,因此,在座体1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插接座12和一对固定座。
[0042]
具体的,在座体1前部沿着鞍座纵向中心线0-0’设置插接座12,无缝连接在一起的一对前连接段21所形成的前插接部插入在插接座12内,相应的,插接座12上设置插接口,插接口的开口朝后。
[0043]
在座体1后部两侧设置一对固定座,该对固定座的结构完全相同,对称位于鞍座纵向中心线0-0’两侧。每个固定座具有中空内腔,并与座体1后部对应侧固定连接在一起,如,可通过螺钉将固定座固定于座体1上,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将其固定于座体1上。固定座可呈方形,也可呈三角形或其它形状。在固定座上设有用于与对应支撑轨的后连接段插接的插接口,插接口对准相应支撑轨的后连接段。即,插接口的开口朝前。
[0044]
制作时,本实施例座体的形状适配于支承架形状,将鞍座安置于水平面时,可见座体中间低,前、后部高,且后部高于前部,前部的前端朝下倾斜,倾斜角度与支承架前端的倾斜角度一致。
[0045]
支承架前部的前插接部通过插接方式插装于位于座体前部的插接座内,后部的一对后连接段通过插接方式插装在座体后部两侧的一对固定座内,使得支承架与座体组装方便、快捷。而前部的前插接部呈半弧形,不易刺穿插接座,从而安全性更高。另外,支承架后部与座体形成两个连接点,前部与座体形成一个连接点,使得整个支承架与座体形成三点支撑,相比现有技术的两点支撑,支撑更稳固。
[0046]
实施例二
[0047]
本实施例自行车鞍座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支承架一对支撑轨的后连接段为环形,相应的,本实施例固定座在实施例一固定座的基础上,还在固定座上设有螺纹孔或通孔(图中未示出),且螺纹孔或通孔的延伸方向与后连接段环形中心轴延伸方向一致。
[0048]
应用时,使后连接段的环形中心对准固定座上的螺纹孔或通孔,通过连接件穿过对应支撑轨的后连接件并拧紧在固定座的螺纹孔或通孔上的方法将后连接段固定于固定座上(连接件可为螺柱或螺钉或铆钉),从而使支撑轨固定于座体对应位置处。
[0049]
实施例三
[0050]
本实施例自行车鞍座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每个支撑轨的后连接段为吊钩形,相应的,本实施例固定座可采用在座体上设置与座体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钩挂柱的结构(图中未示出)。连接时,将支撑轨的吊钩形后连接段直接挂在固定座的钩挂柱上即可,从而连接更方便。
[0051]
实施例四
[0052]
本实施例自行车鞍座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采用一体式固定座,即,本实施例除了一对固定座10、11之外,还包括将一对固定座连接为一体的连接座10(如图8、图9所示)。
[0053]
具体的,连接座10的两侧与一对固定座相对的内侧边角处分别连接,且连接座主体与一对固定座垂直。设计时,一对固定座结构与形状可与实施例一结构与形状相同,也可以采用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形状,如方形。
[0054]
通过连接座将一对固定座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体式固定座,可增加固定座与座体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加鞍座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55]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