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4697发布日期:2022-09-24 00:1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收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3.在建筑施工的地点通常需要使用到大量的钢管,也需要在建筑工地的不同地点来回搬运钢管用于建筑施工,特别是在建筑完工后还需要回收多余的钢管,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建筑工地的钢管收集,基本上还是通过人工进行搬运,随后通过运输车进行运输,这样的搬运工作较为繁琐,人工搬运的效果不仅不高,还会浪费建筑工地的人力物力资源,建筑钢管搬运的工作占据了施工时间,得不偿失,因此亟需一种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体,所述前体的前表面为斜面,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前侧下凹有灰槽,所述前体的上表面处于主体上表面的上方,所述前体的上端后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震板,所述震板具有弹性,所述震板处于主体的上方,所述震板悬空设置,所述震板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震柱,所述震柱呈现球状,所述主体的后方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接近主体的那一端倾斜伸入主体的内部,所述主体的上方设置有拨动机构和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承载前板,所述承载前板的前表面倾斜,所述承载前板的前端固定连接前体,所述承载板的左右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后端延伸到处于后侧的两个所述槽一的前端。
6.优选的,所述引导槽的中部和左部均向右后方倾斜,所述引导槽的右部向前方倾斜。
7.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槽一,所述槽一呈现弧形且左右向开设,两个相邻的所述槽一之间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上表面呈现弧形,所述凸块与槽一的弧形衔接,所述槽一的下内壁中部均开设有槽二,处于后侧的两个所述槽一的右端共同开设有槽三,所述槽三贯穿承载板和凸块,所述承载板与灰槽正对,所述震柱的上表面接触承载板的下表面。
8.优选的,所述拨动机构处于承载机构的上方,所述拨动机构包括臂一,所述臂一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臂一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臂一相接近的那一面前端均设置有臂
二,两个所述臂二相接近的那一面后端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臂三,两个所述臂三相背离的那一面后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臂四,两个所述臂四相背离的那一面后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臂一。
9.优选的,两个所述臂二的前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杆一,所述杆一的左右两端均对应贯穿臂一且与臂一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杆一的左端设置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固定连接在左侧的所述臂一上,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杆一;两个所述臂三相接近的那一面前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杆二,所述杆二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拨动勾,所述拨动勾呈现勾爪形,所述拨动勾的前表面与杆一接触;两个所述臂一相背离的那一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杆三,所述杆三呈现l形,所述杆三在远离臂一的那一端对应固定连接侧板。
10.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右后方设置有翻倒机构,所述翻倒机构包括柱一,所述柱一的下端固定连接主体,所述柱一的左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贯穿柱一且固定连接有连杆一,所述连杆一处于柱一的右侧,所述连杆一的中后部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连杆一的右表面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二,两个所述连杆二距离连杆一与发动机输出轴的连接处距离不同,所述连杆二的右端活动套接有连杆三;所述连杆三的左表面下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翻倒杆,所述翻倒杆的左表面中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柱一,所述翻倒杆的截面呈现倒置的三角形,所述翻倒杆的上表面前侧等距均的开设有翻倒槽,所述翻倒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翻倒槽呈现弧形,所述翻倒杆的前端正对且插入槽三中,两个所述翻倒槽分别与处于后侧的两个所述槽一对应正对,初始状态下,所述翻倒杆的前端处于震板后端的正上方。
11.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左方设置有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包括引导道一,所述引导道一呈现弧形且倾斜设置,所述引导道一的右端对接处于后侧的两个所述槽一左端,所述引导道一的右端固定连接主体,所述引导道一的上表面前后均倾斜设置有引导道二,所述引导道二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引导道一,所述引导机构在远离主体机构的那一端设置有检测机构。
12.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右端固定连接主体,所述连接柱的左端固定连接盘一,所述盘一的左表面上下均固定连接有板一,所述板一呈现弧形,上下两个所述板一对称设置,所述板一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板二,所述板二呈现弧形,处于同前侧或者处于同后侧的所述板二在远离板一的那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板三;所述盘一的左表面下侧通过电机转动连接有盘二,所述盘二的左表面上侧固定连接有检测转柱一,所述检测转柱一的外侧依次套接有两个套环一,所述套环一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环臂一,所述环臂一在远离套环一的那一端设置有检测夹机构,所述检测夹机构设置在板二的内部且与板二适配,前后两个所述检测夹结构对称设置;所述检测转柱一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盘三,所述盘三与盘二相同且正对,所述盘三的左表面下侧固定连接有检测转柱二,所述检测转柱二的外侧依次套接有套环二,所述套环二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环臂二,所述环臂二在远离套环二的那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小柱,所述小柱在远离环臂二的那一端对应固定连接夹持机构二,所述小柱接近环臂二的那一端贯穿环臂二固定连接有滑环;两个所述板三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连臂,所述连臂在远离板三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滑环活动套接在滑柱上。
13.优选的,所述检测夹机构包括夹持机构一和夹持机构二,所述夹持机构一和夹持
机构二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夹持机构一包括夹持柱,所述夹持柱接近夹持机构二的那一面呈现弧形面,所述夹持柱远离夹持机构二的那一面呈现平面,所述夹持柱的弧形面右上侧开设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柱的弧形面中部插入套接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处于夹持柱外侧的部分套接有扭簧,所述中心柱在远离夹持柱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夹一,所述夹持夹一与夹持柱的弧形面适配,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夹持柱的弧形面且另一端固定连接夹持夹一,所述夹持夹一在接近夹持柱的那一面右上侧固定连接有槽柱,所述槽柱对应插入夹持槽中,所述夹持夹一在接近夹持机构二的那一面开设有夹槽,所述夹槽的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夹槽的内部插入活动连接有夹持夹二,所述夹持夹二与夹槽适配,所述夹持夹二与弹簧远离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环臂一与夹持柱的平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14.优选的,两个所述引导道二的左侧端分别正对两个所述检测夹机构的中部且固定连接在处于下侧的所述板二上,所述检测夹机构在远离引导道二的那一侧正对引导槽。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该一种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启动发动机使得杆一带动臂二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臂三连带着拨动勾进行以杆一为轴的转动,从而通过拨动勾将钢管拨动到槽一的内部,当钢管逐步递推到后侧的槽一上的时候,此时通过发动机的启动,便可以使得连杆三带动翻倒杆进行来回的移动,当翻倒杆的前端翘起后,便可以将槽一内部钢管的右侧抬起,从而使得钢管从主体的左侧顺着引导机构滑下,在检测机构内部进行检测之后,进入到引导槽中,通过引导槽的中部和左部均向右后方倾斜,引导槽的右部向前方倾斜,使得被检测机构检测后的钢管能够顺利的进入到主体内部被收集,从而通过机械自动完成钢管的收集收纳,快速且节约人力资源。
17.(2)、该一种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通过拨动机构的设计,使得装置在未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将拨动勾安全的收纳在杆一和杆二之间,同时保持臂二的水平,从而使得拨动勾可以收到臂一、杆一以及杆二的保护,使得拨动勾受到的磕碰以及被磕碰的次数大大的减少,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装置使用的危险性。
18.(3)、该一种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通过翻倒杆的抬起可以依次使得两根钢管被传递,同时通过引导道二传递到检测机构的内部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机构的连接,以及检测夹机构的设计,使得当电机在控制盘二转动的时候,可以同时控制两侧的检测夹机构进行交错的开合,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两根钢管进行检测,和传递收纳,击打程度的提高了装置的检测效率以及收集收纳的效率。
19.(4)、该一种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通过震板和震柱的设计,在发动机带动翻倒杆翘起运动的同时,来回运动的翻倒杆会不断的波动震板,由于震柱与承载板接触,从而震板的被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震柱会不断的击打承载板,从而造成承载板的震动,此时通过配合槽二可以将处于槽一内部的钢管上外侧的泥土和泥沙进行清理,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清洁能力。
20.(5)、该一种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通过在收集钢管的时候使用检测夹机构,一方面从引导道二引导下来的钢管可以在进入到检测夹机构的时候在夹持机构一和夹持机构二的运动下,进行夹持的正位,从而使得钢管可以正位的进入到引导槽中,最终被收集,另外在夹持机构一和夹持机构一的结构设计下,可以在夹持机构一和夹持机构二钢管进行
夹持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槽柱在夹持槽中移动的距离从而使得检测人员了解到钢管的规格是否有所区别,还可以配合人工进行钢管尺寸的筛选,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检测能力。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主体机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拨动机构连接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承载机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拨动机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翻倒机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引导机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检测机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检测夹机构示意图。
30.图中:1、主体机构;101、主体;102、前体;103、灰槽;104、震板;105、震珠;106、引导槽;2、拨动机构;201、臂一;202、臂二;203、臂三;204、臂四;205、杆一;206、发动机;207、杆二;208、拨动勾;209、杆三;3、承载机构;301、承载板;302、槽一;303、凸块;304、槽二;305、槽三;306、承载前板;307、侧板;4、翻倒机构;401、柱一;402、发动机;403、连杆一;404、连杆二;405、连杆三;406、翻倒杆;407、翻倒槽;5、引导机构;501、引导道一;502、引导道二;6、夹持机构一;601、夹持柱;602、夹持槽;603、中心柱;604、扭簧;605、夹持夹一;606、槽柱;607、夹槽;608、弹簧;609、夹持夹二;7、夹持机构二;8、检测机构;801、连接柱;802、盘一;803、板一;804、板二;805、板三;806、盘二;807、检测转柱一;808、套环一;809、环臂一;810、盘三;811、检测转柱二;812、套环二;813、环臂二;814、小柱;815、滑环;816、连臂;817、滑柱。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包括主体机构1,主体机构1包括主体101,主体10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体102,前体102的前表面为斜面,主体101的上表面前侧下凹有灰槽103,前体102的上表面处于主体101上表面的上方,前体102的上端后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震板104,震板104具有弹性,震板104处于主体101的上方,震板104悬空设置,震板104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震柱105,震柱105呈现球状,主体101的后方设置有引导槽106,引导槽106接近主体101的那一端倾斜伸入主体101的内部,主体101的上方设置有拨动机构2和承载机构3,承载机构3包括承载板301,承载板30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承载前板306,承载前板306的前表面倾斜,承载前板306的前端固定连接前体102,承载板301的左右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侧板307,侧板307的后端延伸到处于后侧的两个槽一302的前端。
33.引导槽106的中部和左部均向右后方倾斜,引导槽106的右部向前方倾斜(如图2所
示),通过引导槽106的设计,使得被检测机构8检测后的钢管能够顺利的进入到主体101内部被收集。
34.承载板301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槽一302,槽一302呈现弧形且左右向开设,两个相邻的槽一302之间设置有凸块303,凸块303的上表面呈现弧形,凸块303与槽一302的弧形衔接,槽一302的下内壁中部均开设有槽二304,处于后侧的两个槽一302的右端共同开设有槽三305,槽三305贯穿承载板301和凸块303(如图4所示),承载板301与灰槽103正对,震柱105的上表面接触承载板301的下表面。
35.拨动机构2处于承载机构3的上方,拨动机构2包括臂一201,臂一2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臂一201左右对称设置,两个臂一201相接近的那一面前端均设置有臂二202,两个臂二202相接近的那一面后端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臂三203,两个臂三203相背离的那一面后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臂四204,两个臂四204相背离的那一面后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臂一201。
36.两个臂二202的前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杆一205,杆一205的左右两端均对应贯穿臂一201且与臂一20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杆一205的左端设置有发动机206,发动机206固定连接在左侧的臂一201上,发动机20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杆一205;两个臂三203相接近的那一面前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杆二207,杆二207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拨动勾208,拨动勾208呈现勾爪形,拨动勾208的前表面与杆一205接触;两个臂一201相背离的那一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杆三209,杆三209呈现l形,杆三209在远离臂一201的那一端对应固定连接侧板307。
37.主体101的上表面右后方设置有翻倒机构4,翻倒机构4包括柱一401,柱一401的下端固定连接主体101,柱一401的左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402,发动机402的输出轴贯穿柱一401且固定连接有连杆一403,连杆一403处于柱一401的右侧,连杆一403的中后部与发动机402的输出轴连接,连杆一403的右表面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二404,两个连杆二404距离连杆一403与发动机402输出轴的连接处距离不同,处于后侧的连杆二404距离发动机402的输出轴较近,处于前侧的连杆二404距离发动机402的输出轴较远,连杆二404的右端活动套接有连杆三405;连杆三405的左表面下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翻倒杆406,翻倒杆406的左表面中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柱一401,翻倒杆406的截面呈现倒置的三角形,翻倒杆406的上表面前侧等距均的开设有翻倒槽407,翻倒槽40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翻倒槽407呈现弧形,翻倒杆406的前端正对且插入槽三305中,两个翻倒槽407分别与处于后侧的两个槽一302对应正对,初始状态下,翻倒杆406的前端处于震板104后端的正上方。
38.主体101的左方设置有引导机构5,引导机构5包括引导道一501,引导道一501呈现弧形且倾斜设置,引导道一501的右端对接处于后侧的两个槽一302左端,引导道一501的右端固定连接主体101,引导道一501的上表面前后均倾斜设置有引导道二502,引导道二5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引导道一501,引导机构5在远离主体机构1的那一端设置有检测机构8。
39.检测机构8包括连接柱801,连接柱801的右端固定连接主体101,连接柱801的左端固定连接盘一802,盘一802的左表面上下均固定连接有板一803,板一803呈现弧形,上下两个板一803对称设置,板一80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板二804,板二804呈现弧形,处于同前侧或者处于同后侧的板二804在远离板一803的那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板三805;盘一802的左表面下侧通过电机转动连接有盘二806,盘二806的左表面上侧固定连接有检测转柱一807,检测转柱一807的外侧依次套接有两个套环一808,套环一80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环臂
一809,处于右侧的套环一808的前端固定连接环臂一809,处于左侧的套环一808的后端固定连接环臂一809,环臂一809在远离套环一808的那一端设置有检测夹机构,检测夹机构设置在板二804的内部且与板二804适配,前后两个检测夹结构对称设置;检测转柱一80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盘三810,盘三810与盘二806相同且正对,盘三810的左表面下侧固定连接有检测转柱二811,检测转柱二811的外侧依次套接有套环二812,套环二81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环臂二813,处于右侧的套环二812的前侧固定连接环臂二813,处于左侧的套环二812的后侧固定连接环臂二813,环臂二813在远离套环二812的那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小柱814,小柱814在远离环臂二813的那一端对应固定连接夹持机构二7,小柱814接近环臂二813的那一端贯穿环臂二813固定连接有滑环815;两个板三805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连臂816,连臂816在远离板三805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柱817,滑环815活动套接在滑柱817上。
40.检测夹机构包括夹持机构一6和夹持机构二7,夹持机构一6和夹持机构二7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夹持机构一6包括夹持柱601,夹持柱601接近夹持机构二7的那一面呈现弧形面,夹持柱601远离夹持机构二7的那一面呈现平面,夹持柱601的弧形面右上侧开设有夹持槽602,夹持柱601的弧形面中部插入套接有中心柱603,中心柱603处于夹持柱601外侧的部分套接有扭簧604,中心柱603在远离夹持柱601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夹一605,夹持夹一605与夹持柱601的弧形面适配,扭簧604的一端固定连接夹持柱601的弧形面且另一端固定连接夹持夹一605,夹持夹一605在接近夹持柱601的那一面右上侧固定连接有槽柱606,槽柱606对应插入夹持槽602中,夹持夹一605在接近夹持机构二7的那一面开设有夹槽607,夹槽607的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608,夹槽607的内部插入活动连接有夹持夹二609,夹持夹二609与夹槽607适配,夹持夹二609与弹簧608远离夹槽607的一端固定连接;环臂一809与夹持柱601的平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41.两个引导道二502的左侧端分别正对两个检测夹机构的中部且固定连接在处于下侧的板二804上,检测夹机构在远离引导道二502的那一侧正对引导槽106。
42.工作原理:
43.第一步:首先将建筑钢管收集收纳装置朝着建筑工地的钢管进行移动,使得钢管贴墙并且从前体102的倾斜面积累到前体102上端的平台上,随后启动发动机206使得杆一205带动臂二202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臂三203连带着拨动勾208进行以杆一205为轴的转动,从而通过拨动勾208将钢管拨动到槽一302的内部,当钢管逐步递推到后侧的槽一302上的时候,此时通过发动机402的启动,便可以使得连杆三405带动翻倒杆406进行来回的移动,当翻倒杆406的前端翘起后,便可以将槽一302内部钢管的右侧抬起,从而使得钢管从主体101的左侧顺着引导机构5滑下,在检测机构8内部进行检测之后,进入到引导槽106中,通过引导槽106的中部和左部均向右后方倾斜,引导槽106的右部向前方倾斜,使得被检测机构8检测后的钢管能够顺利的进入到主体101内部被收集,从而通过机械自动完成钢管的收集收纳,快速且节约人力资源。
44.第二步:通过拨动机构2的设计,使得装置在未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将拨动勾208安全的收纳在杆一205和杆二207之间,同时保持臂二202的水平,从而使得拨动勾208可以收到臂一201、杆一205以及杆二207的保护,使得拨动勾208受到的磕碰以及被磕碰的次数大大的减少,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装置使用的危险性。
45.第三步:通过翻倒杆406的抬起可以依次使得两根钢管被传递,同时通过引导道二
502传递到检测机构8的内部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机构8的连接,以及检测夹机构的设计,使得当电机在控制盘二806转动的时候,可以同时控制两侧的检测夹机构进行交错的开合,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两根钢管进行检测,和传递收纳,击打程度的提高了装置的检测效率以及收集收纳的效率。
46.第四步:通过震板104和震柱105的设计,在发动机402带动翻倒杆406翘起运动的同时,来回运动的翻倒杆406会不断的波动震板104,由于震柱105与承载板301接触,从而震板104的被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震柱105会不断的击打承载板301,从而造成承载板301的震动,此时通过配合槽二304可以将处于槽一302内部的钢管上外侧的泥土和泥沙进行清理,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清洁能力。
47.第五步:通过在收集钢管的时候使用检测夹机构,一方面从引导道二502引导下来的钢管可以在进入到检测夹机构的时候在夹持机构一6和夹持机构二7的运动下,进行夹持的正位,从而使得钢管可以正位的进入到引导槽106中,最终被收集,另外在夹持机构一6和夹持机构一6的结构设计下,可以在夹持机构一6和夹持机构二7钢管进行夹持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槽柱606在夹持槽602中移动的距离从而使得检测人员了解到钢管的规格是否有所区别,还可以配合人工进行钢管尺寸的筛选,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检测能力。
4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