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82888发布日期:2022-10-12 11:2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物流车技术领域,特别的为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下网购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网购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习惯于网上购物,随之而来的就是快递量的不断升高,而在快递装车和卸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通过物流输送推车进行快递的转运,目前的相关推车多为网框结构,网框空间较小,需要多次进行转运,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包括车体底座、安装台、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副齿轮、链条、空心立柱、载物台、抬升杆、防护网、加强绳、滑动块、供电箱和丝杆,所述车体底座的顶部架设固定安装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固定安装有输出端延伸到安装台顶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主动齿轮,所述安装台靠近其四个边角处分别安装有一个丝杆和副齿轮,所述副齿轮与安装台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与安装台螺纹连接,所述主动齿轮通过链条驱动连接各个副齿轮,所述副齿轮与所述丝杆啮合传动连接,所述安装台的顶端架设安装有载物台,所述载物台靠近其四个边角处均固定安装有空心立柱,所述空心立柱的底端延伸到载物台的下方且其位于所述丝杆的正上方,所述空心立柱的内部设有抬升杆,所述丝杆的顶端无螺纹且其端部插入到抬升杆的内部与其转动连接,所述抬升杆的顶端延伸到空心立柱的上方,所述载物台的顶部围合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围合在四个空心立柱的外围,所述防护网的底端与载物台固定连接且其顶端与所述抬升杆固定连接,所述空心立柱与防护网接触的一侧设有滑动槽,所述防护网与所述空心立柱接触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沿垂直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防护网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开口状,所述防护网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绳,所述加强绳与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防护网的顶端边角处固定安装有塞块,所述塞块与所述抬升杆的顶端配合塞合固定,所述防护网的底端边角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螺纹连接有与载物台螺纹连接的螺钉。
6.优选的,所述车体底座的底端四个边角处均安装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为万向轮。
7.优选的,所述车体底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扶手架。
8.优选的,所述安装台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可蓄电的供电箱,所述供电箱为所述驱动电机供电。
9.优选的,所述空心立柱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抬升杆滑动连接的导轨。
10.优选的,所述防护网和加强绳均由耐磨弹性材料制成。
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各个副齿轮转动,副齿轮转动后带动各个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同步上升使得其对抬升杆进行同步抬升,由于抬升杆的顶端是与防护网进行连接的,因此抬升杆的上升带动防护网未打开部位打开进行升高,防护网升高的过程中其与空心立柱边角接触部分的滑动块沿滑动槽内部滑动保证防护网的平稳上升,实现运输容量的大幅度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快递盒运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发明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安装台顶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发明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的载物台顶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发明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的空心立柱、丝杆和抬升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发明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的防护网和空心立柱安装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发明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的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发明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的防护网与抬升杆顶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车体底座;2、安装台;3、驱动电机;4、主动齿轮;5、副齿轮;6、链条;7、空心立柱;8、载物台;9、抬升杆;10、防护网;11、连接耳;12、螺钉;13、塞块;14、加强绳;15、滑动块;16、滑动槽;17、滑动轮;18、扶手架;19、供电箱;20、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3.如图1-7所示,一种大容量物流运输用推车,包括车体底座1、安装台2、驱动电机3、主动齿轮4、副齿轮5、链条6、空心立柱7、载物台8、抬升杆9、防护网10、加强绳14、滑动块15、供电箱19和丝杆20,所述车体底座1的顶部架设固定安装有安装台2,所述安装台2上固定安装有输出端延伸到安装台2顶部的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驱动连接主动齿轮4,所述安装台2靠近其四个边角处分别安装有一个丝杆20和副齿轮5,所述副齿轮5与安装
台2转动连接,所述丝杆20与安装台2螺纹连接,所述主动齿轮4通过链条6驱动连接各个副齿轮5,所述副齿轮5与所述丝杆20啮合传动连接,所述安装台2的顶端架设安装有载物台8,所述载物台8靠近其四个边角处均固定安装有空心立柱7,所述空心立柱7的底端延伸到载物台8的下方且其位于所述丝杆20的正上方,所述空心立柱7的内部设有抬升杆9,所述丝杆20的顶端无螺纹且其端部插入到抬升杆9的内部与其转动连接,所述抬升杆9的顶端延伸到空心立柱7的上方,所述载物台8的顶部围合有防护网10,所述防护网10围合在四个空心立柱7的外围,所述防护网10的底端与载物台8固定连接且其顶端与所述抬升杆9固定连接,所述空心立柱7与防护网10接触的一侧设有滑动槽16,所述防护网10与所述空心立柱7接触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滑动块15,所述滑动块15沿垂直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所述滑动块15与所述滑动槽16滑动连接,所述防护网10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开口状,所述防护网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绳14,所述加强绳14与所述滑动块15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驱动主动齿轮4转动,主动齿轮4转动带动各个副齿轮5转动,副齿轮5转动后带动各个丝杆20转动,丝杆20转动同步上升使得其对抬升杆9进行同步抬升,由于抬升杆9的顶端是与防护网10进行连接的,因此抬升杆9的上升带动防护网10未打开部位打开进行升高,防护网10升高的过程中其与空心立柱7边角接触部分的滑动块15沿滑动槽16内部滑动保证防护网10的平稳上升。
24.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网10的顶端边角处固定安装有塞块13,所述塞块13与所述抬升杆9的顶端配合塞合固定,所述防护网10的底端边角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耳11,所述连接耳11上螺纹连接有与载物台8螺纹连接的螺钉12,在需要更换防护网10时,拧下螺钉12,拔下塞块13即可使得防护网10与载物台8和抬升杆9分离,然后即可将滑动块从滑动槽上端滑出将整个防护网10取下进行更换。
25.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车体底座1的底端四个边角处均安装有滑动轮17,所述滑动轮17为万向轮便于整个车子的移动和转向。
26.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车体底座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扶手架18。
27.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台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可蓄电的供电箱19,所述供电箱19为所述驱动电机3供电。
28.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空心立柱7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抬升杆9滑动连接的导轨便于保证空心立柱7的平稳运动。
29.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网10和加强绳14均由耐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其具有较长的寿命。
30.本发明的具体使用流程如下,将快递盒放置到载物台8和防护网10围合的空间内部,根据需要的装货量调节该空间的高度,具体操作如下,开启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驱动主动齿轮4转动,主动齿轮4转动带动各个副齿轮5转动,副齿轮5转动后带动各个丝杆20转动,丝杆20转动同步上升使得其对抬升杆9进行同步抬升,由于抬升杆9的顶端是与防护网10进行连接的,因此抬升杆9的上升带动防护网10未打开部位打开进行升高,防护网10升高的过程中其与空心立柱7边角接触部分的滑动块15沿滑动槽16内部滑动保证防护网10的平稳上升,避免防护网10长期与空心立柱7摩擦导致损坏,为了保证快递盒内部快递的安全,在调节防护网10的围合高度时可选择分段调节,即每调节一段高度就装快递盒,然后再重新调节高度,如此便可避免快递盒从较高的位置装入载物台8上导致货物损坏,防护
网10可为快递盒进行防护,通过将本车推送到指定地点,然后分段调节下降防护网10,没下降一段距离取出快递盒表面快递盒从车上掉落导致货物损坏。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