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卡车的底盘及电动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1728发布日期:2023-01-07 04:3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卡车的底盘及电动卡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卡车的底盘及电动卡车。


背景技术:

2.市场上现有的纯电动重卡绝大多数采用整体后背电池箱,电量最多为422kwh左右,电池箱内部不超过6块电池包,后背电池箱整体布置在车架以上,导致整车重心偏高,对整车操稳特性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后背电池箱布置在车架上方,本体前后占用尺寸约为900mm,挤占了整车的可装载空间,削减了整车的运输效率。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些相关技术方案中,在车架左右两侧,分别布置一个电池箱,由于电池箱左右分散布置,电池箱需要分别安装及连线,接线分散,安装工艺复杂,且总体电池占位体积受整车轴距限制,总体电量受限,难以满足长续航需求,只能在对电量要求不高的场景如间隙短倒市场应用。
4.在另一些相关技术方案中,采用吊装换电式运载车辆,具体方案为倒凹字型马鞍状态电池箱安装在车架纵梁上,相比后背电池箱,能降低重心,改善操稳,但其电池箱的厚度超出车架纵梁,且换装的路径为垂直向上吊装再平移,在电池箱正上方的空间需要留给换装机构和运动路径,在此空间内不能布置货箱等上装,因此对车辆的装载运输效率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此方案的电池箱截面在车架纵梁以上及两侧,无法利用纵梁内及纵梁下方的空间,电池箱的总电量也受到影响,只能通过加长电池箱的前后长度来获得更多电量,这样会导致整车的轴距加长,进而增加整车重量和转弯半径,削弱整车通过性。
5.在另一些相关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渣土自卸车底盘,将电池系统分散为驾驶室后方后背电池与车架左右两侧的侧挂电池,后背电池会占用上装空间,增大整车的轴距,削弱整车的通过性,且后背电池与左右侧挂电池布置分散,高低压线束及冷却管路需要在电池安装到整车上之后进行连接,安装工艺复杂。
6.在另一些相关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采用贯通纵梁车架的纯电动卡车底盘,将电池分散布置于驾驶室下方、车架中间、车架外侧,尽管能提升整车的电量,但电池布置分散,每个区域的电池需要独立的支架,各电池包之间的高低压线束及冷却管路需要在电池安装到整车上之后进行连接,安装工艺复杂。电气部件在车架左右两侧,需要制作特定的防水护罩,也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卡车的底盘及电动卡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池箱分散布置,存在总体电量受限、接线分散、安装工艺复杂的问题。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卡车的底盘,其包括:
9.左车架纵梁;
10.右车架纵梁,所述右车架纵梁与所述左车架纵梁平行,且沿左右方向间隔地布置;
11.若干横梁,所述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地布置,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车
架纵梁和右车架纵梁相连接;
12.底置连接框架,所述底置连接框架连接于所述左车架纵梁和右车架纵梁的下部;所述底置连接框架形成有位于所述左车架纵梁左侧的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左车架纵梁和右车架纵梁之间的第二容纳腔,以及位于所述右车架纵梁右侧的第三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连通以形成容纳部;
13.电池箱,所述电池箱设于所述容纳部内。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置连接框架包括:
15.底座骨架,所述底座骨架位于所述左车架纵梁和右车架纵梁的下方;
16.多个连接支架,多个所述连接支架沿前后方向间隔地布置,所述连接支架包括:
[0017]-一端与所述左车架纵梁侧壁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水平连接骨架;
[0018]-上端与所述第一水平连接骨架连接,下端与所述底座骨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竖直连接骨架;
[0019]-一端与所述右车架纵梁侧壁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水平连接骨架;
[0020]-上端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骨架连接,下端与所述底座骨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竖直连接骨架。
[0021]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置连接框架还包括前端支架和后端支架,所述前端支架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一个所述横梁,下端连接于所述底座骨架的前部;
[0022]
所述后端支架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另一个所述横梁,下端连接于所述底座骨架的后部。
[0023]
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前端支架相连接的横梁为车架中部前横梁,且所述前端支架位于该横梁正下方;
[0024]
与所述后端支架相连接的横梁为车架中部后横梁,且所述后端支架位于该横梁正下方。
[0025]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左车架纵梁和右车架纵梁的上表面;
[0026]
所述电池箱的上表面与所述左车架纵梁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水平连接骨架的厚度;
[0027]
所述电池箱的上表面与所述右车架纵梁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二水平连接骨架的厚度。
[0028]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顶部对应于所述左车架纵梁和所述右车架纵梁的位置处形成有避让凹槽。
[0029]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内部沿前后方向设有若干行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的安装托盘,且每一行所述安装托盘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托盘;
[0030]
所述左车架纵梁位于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安装托盘之间的间隙的正上方;
[0031]
所述右车架纵梁位于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安装托盘之间的间隙的正上方。
[0032]
一些实施例中,在前后方向上,所述底置连接框架所形成的容纳部的长度,与所述电池箱的长度之差大于预设值。
[0033]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卡车,其包括:
[0034]
如上任一所述的电动卡车的底盘;以及,
[0035]
货箱,所述货箱设在所述左车架纵梁和所述右车架纵梁的上面;
[0036]
驾驶室,所述驾驶室设在所述左车架纵梁和所述右车架纵梁的上面,且位于所述底置连接框架的前面;
[0037]
两个前轮,两个所述前轮分别与所述左车架纵梁和所述右车架纵梁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底置连接框架的前面;
[0038]
两个后轮,两个所述后轮分别与所述左车架纵梁和所述右车架纵梁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底置连接框架的后面。
[0039]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卡车还包括:
[0040]
驾驶室下方部件,所述驾驶室下方部件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地板下方,并安装于所述左车架纵梁和所述右车架纵梁之间;
[0041]
电驱动系统,所述电驱动系统安装于所述左车架纵梁和所述右车架纵梁之间;
[0042]
底盘附件,所述底盘附件安装在所述左车架纵梁和所述右车架纵梁之间。
[0043]
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4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卡车的底盘及电动卡车,在左车架纵梁和右车架纵梁的下部设置底置连接框架,使得底置连接框架所具有的容纳部是在左车架纵梁和右车架纵梁的下方,且该容纳部不仅包括了位于左车架纵梁左侧的第一容纳腔、位于右车架纵梁右侧的第三容纳腔,同时还充分地利用了位于底盘下部的空间,即第三容纳腔。
[0045]
采用这种设计,其一方面,将整车动力电池箱及连接结构的外形占位约束到底盘空间内,将车架上方的空间全部提供为货物装载区域,以此增加整车的载货容积,进而提高了车辆的装载运输效率。
[0046]
其二方面,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仅利用车架左右两侧的空间,存在总体电量受限,难以满足长续航需求,只能在对电量要求不高的场景如间隙短倒市场应用的问题,本技术充分利用了位于底盘下部的空间,扩大了底盘空间利用率,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装数量,进而提高了总体电量,从而有利于满足长续航需求。
[0047]
其三方面,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在车架左右两侧,分别布置一个电池箱,存在因为电池箱左右分散布置,导致电池箱需要分别安装及连线,接线分散,安装工艺复杂的问题,本技术位于左车架纵梁左侧的第一容纳腔、位于右车架纵梁右侧的第三容纳腔,以及位于左车架纵梁和右车架纵梁之间的第二容纳腔三者相连通以形成容纳部,进而安装电池箱,避免分别安装及连线,这样有利于电池箱的整体安装、拆卸和维护,降低安装工艺复杂性。
[0048]
其四方面,由于底置连接框架和电池箱是安装在左车架纵梁和右车架纵梁的下部,可以降低整车重心,有利于整车操稳特性,提高了整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4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0]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卡车立体示意图;
[0051]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卡车平面示意图;
[0052]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动卡车平面示意图;
[0053]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卡车的底盘立体示意图;
[0054]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车架纵梁、右车架纵梁与电池箱装配示意图;
[0055]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车架纵梁、右车架纵梁、电池模组与电池箱装配示意图。
[0056]
图中:1、左车架纵梁;2、右车架纵梁;120、第一容纳腔;121、第二容纳腔;122、第三容纳腔;3、横梁;4、底置连接框架;40、底座骨架;41、连接支架;410、第一水平连接骨架;411、第一竖直连接骨架;412、第二水平连接骨架;413、第二竖直连接骨架;42、前端支架;43、后端支架;5、电池箱;50、避让凹槽;51、电池模组;6、电驱动系统;7、驾驶室;8、前轮;9、后轮;10、驾驶室下方部件;11、底盘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8]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卡车的底盘,该电动卡车的底盘包括左车架纵梁1、右车架纵梁2、若干横梁3、底置连接框架4和电池箱5。
[0059]
需要说明的是,左右方向,指的是车宽方向,前后方向,指的是车长方向。
[0060]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右车架纵梁2与左车架纵梁1平行,并且沿左右方向间隔地布置;若干横梁3沿前后方向间隔地布置,其中,若干横梁3中的每一个横梁3的左端与左车架纵梁1相连接,且若干横梁3中的每一个横梁3的右端与右车架纵梁2相连接。
[0061]
参见图4所示,底置连接框架4连接于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的下部;底置连接框架4形成有位于左车架纵梁1左侧的第一容纳腔120、位于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之间的第二容纳腔121,以及位于右车架纵梁2右侧的第三容纳腔122,且第一容纳腔120、第二容纳腔121和第三容纳腔122沿着左右方向依次连通,并形成了容纳部,电池箱5设于容纳部内。电池系统中需密封保护的电池模组安装在电池箱5内,电池箱5的箱体与箱盖具备密封、防水能力;电池系统中的充电口、msd(手动维修开关)等需要操作接触的部件布置在电池箱5的箱体外部或底盘其他位置。
[0062]
进行整车制造时,电池箱5与电池模组形成总成后固定在底置连接框架4上,由移动举升机构将底置连接框架4及电池箱5移动至车架正下方,定位后举升到位,将底置连接框架4与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进行连接,装配工艺非常简单方面。
[0063]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卡车的底盘,在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的下部设置底置连接框架4,使得底置连接框架4所具有的容纳部是在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的下方,且该容纳部不仅包括了位于左车架纵梁1左侧的第一容纳腔120、位于右车架纵梁2右侧的第三容纳腔122,同时还充分地利用了位于底盘下部的空间,即第三容纳腔122。
[0064]
采用这种设计,其一方面,将整车动力电池箱及连接结构的外形占位约束到底盘空间内,将车架上方的空间全部提供为货物装载区域,以此增加整车的载货容积,进而提高了车辆的装载运输效率。
[0065]
其二方面,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仅利用车架左右两侧的空间,存在总体电量受限,难以满足长续航需求,只能在对电量要求不高的场景如间隙短倒市场应用的问题,本技术充分利用了位于底盘下部的空间,扩大了底盘空间利用率,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装数量,进而提高了总体电量,从而有利于满足长续航需求。
[0066]
其三方面,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在车架左右两侧,分别布置一个电池箱,存在因为电池箱左右分散布置,导致电池箱需要分别安装及连线,接线分散,安装工艺复杂的问题,本技术位于左车架纵梁1左侧的第一容纳腔120、位于右车架纵梁2右侧的第三容纳腔122,以及位于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之间的第二容纳腔121三者相连通以形成容纳部,进而安装电池箱5,避免分别安装及连线,这样有利于电池箱5的整体安装、拆卸和维护,降低安装工艺复杂性。
[0067]
其四方面,由于底置连接框架4和电池箱5是安装在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的下部,可以降低整车重心,有利于整车操稳特性,提高了整车安全性。
[0068]
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参加图4所示,底置连接框架4包括底座骨架40和多个连接支架41,底座骨架40位于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的下方;多个连接支架41沿前后方向间隔地布置,且每一个连接支架41包括第一水平连接骨架410、第一竖直连接骨架411、第二水平连接骨架412和第二竖直连接骨架413,第一水平连接骨架410的右端与左车架纵梁1侧壁可拆卸连接,第一竖直连接骨架411的上端与第一水平连接骨架410的左端连接,第一竖直连接骨架411的下端与底座骨架40的左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水平连接骨架412的左端与右车架纵梁2侧壁可拆卸连接,第二竖直连接骨架413的上端与第二水平连接骨架412的右端连接,第二竖直连接骨架413的下端与底座骨架40的右端可拆卸连接。
[0069]
利用第一水平连接骨架410、第一竖直连接骨架411、第二水平连接骨架412和第二竖直连接骨架413,与底座骨架40连接,从而可以形成上述容纳部。而第一水平连接骨架410的右端与左车架纵梁1侧壁可拆卸连接、第二水平连接骨架412的左端与右车架纵梁2侧壁可拆卸连接,可以实现电池箱5的安装和拆卸工作。
[0070]
上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选择,比如,作为示例,可以采用螺栓配合螺母的方式连接。
[0071]
当然了,第一竖直连接骨架411的上端与第一水平连接骨架410的左端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第二竖直连接骨架413的上端与第二水平连接骨架412的右端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
[0072]
对于底座骨架40,其包括多根横向肋条和纵向肋条,多根横向肋条沿着前后方向间隔且平行地布置,多根纵向肋条沿着左右方向间隔且平行地布置,横向肋条和纵向肋条相连接。
[0073]
为了加强底置连接框架4与车架的连接,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底置连接框架4还包括前端支架42和后端支架43,前端支架42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一个横梁3,下端连接于底座骨架40的前部;后端支架43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另一个横梁3,下端连接于底座骨架40的后部。上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选择,比如,作为示例,可以采用螺栓配合螺母的方式连接。
[0074]
为了减少底置连接框架4对车架内部空间的占用,参见图4所示,与前端支架42相
连接的横梁3为车架中部前横梁,且前端支架42位于该横梁3正下方;与后端支架43相连接的横梁3为车架中部后横梁,且后端支架43位于该横梁3正下方,采用正下方的布置方式,使得在上下方向上,也即车高方向上,前端支架42在对应的横梁3也即车架中部前横梁上的投影位于该横梁3上,不会占用车架内部其他的空间,同理,后端支架43在对应的横梁3也即车架中部后横梁上的投影位于该横梁3上,不会占用车架内部其他的空间。
[0075]
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箱5的上表面低于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的上表面;电池箱5的上表面与左车架纵梁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水平连接骨架410的厚度;电池箱5的上表面与右车架纵梁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二水平连接骨架412的厚度。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够保证第一水平连接骨架410和第二水平连接骨架412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又能够保证电池箱5和底置连接框架4不会侵占左车架纵梁1的上表面和右车架纵梁2的上表面以上的空间,进一步地提高整车的载货容积,提高车辆的装载运输效率。
[0076]
参见图5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箱5顶部对应于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的位置处形成有避让凹槽50,使得电池箱5截面轮廓成山字型。设计避让凹槽50的好处是,在不减少电池箱5容积的情况下,提高电池箱5和底置连接框架4的离地高度,减小电池箱5和底置连接框架4被碰撞的发生几率,提高电池箱5和底置连接框架4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可能存在的电池箱5损坏带来电池模组的破坏发生几率,降低维修成本。
[0077]
电池箱5的截面高度尺寸根据整车离地高度设置为最大,前后跨度尺寸根据整车电量需求及底盘空间需求设置为最小。
[0078]
参见图6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箱5内部沿前后方向设有若干行用于安装电池模组51的安装托盘,且每一行安装托盘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托盘;左车架纵梁1位于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安装托盘之间的间隙的正上方;右车架纵梁2位于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安装托盘之间的间隙的正上方。
[0079]
本实施例中,使左车架纵梁1的正下方正好是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安装托盘之间的间隙,使右车架纵梁2的正下方正好是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安装托盘之间的间隙,这样在安装电池模组51时,可以进行层叠放置,可以避开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可以充分利用电池箱5位于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之间的内空,增加总体电量。
[0080]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上,底置连接框架4所形成的容纳部的长度,与电池箱5的长度之差大于预设值。该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确定,比如大于3cm等,使容纳部的长度略大于电池箱5的长度,可以减少底置连接框架4对车架两侧空间的占用。
[0081]
再在设计时,控制电池箱5及连接附件在整车长度方向上的占位空间,就可以控制整车的轴距,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
[0082]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卡车,该电动卡车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卡车的底盘;以及货箱、驾驶室7、两个前轮8和两个后轮9,货箱设在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的上面,驾驶室7设在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的上面,且位于底置连接框架4的前面,两个前轮8分别与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相连接,并位于底置连接框架4的前面,两个后轮9分别与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相连接,并位于底置连接框架4的后面。
[0083]
进一步地,电动卡车还包括驾驶室下方部件10、电驱动系统6和底盘附件11,驾驶室下方部件10位于驾驶室7的地板下方,并安装于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之间,驾驶室下方部件10主要包括电控配电、前置冷却系统等;电驱动系统6安装于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之间,底盘附件11安装在左车架纵梁1和右车架纵梁2之间,底盘附件11主要包含制动、转向、悬架等系统。
[0084]
对于电驱动系统6,有多种形式,比如,参见图2所示,电驱动系统6采用电机变速箱传动轴加后桥形式,再比如,参见图3所示,电驱动系统6采用电驱动桥形式,很显然,采用电驱动桥形式,在车长方向上,占用空间更少,可以提高电池箱5的长度,进而增加总体电量。
[0085]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8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87]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