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1813发布日期:2023-04-19 11:3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车辆,特指一种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客车底盘车架一般采用全承载结构。车架前桥段涉及的悬架系统安装支架易出现应力集中及装配不便的问题。

2、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921401637.6)公开了一种公交客车底架前悬结构,包括纵梁、过道折弯板、加强角板、加强筋和过道截面总成,所述过道折弯板为u形结构,且所述过道折弯板底部为平面,过道折弯板底部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结构的折弯直角。此技术方案详细描述了一种公交客车底架前悬结构,但该系统没涉及推力杆支座安装组件、稳定杆安装组件及两组减震器安装组件。

3、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2122047984.7)公开了一种电动客车的前桥段车架,包括:两个纵向支撑组件,所述前桥段车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纵向支撑组件,所述纵向支撑组件包括沿高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两个所述纵向支撑组件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多个横向支撑组件,设置在两个纵向支撑组件之间,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横向支撑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横梁。此技术方案详细描述了一种电动客车的前桥段车架,但该系统仅仅涉及板簧悬架状态车架结构。

4、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810680707.x)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车架。所述汽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架体,架体包括至少一个纵向传力单元,纵向传力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和至少一个前桥纵向传力梁,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对应的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连接有中间传力梁。汽车发生高速碰撞时,碰撞力从驾驶纵向传力梁的前端传递到驾驶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再向后传递到前桥纵向传力梁上,再通过前桥纵向传力梁传递给前桥架体部分的其他处,前桥架体部分发生变形,吸收碰撞能量,降低汽车的加速度,减少驾驶员受到的惯性力伤害,同时减小驾驶室对应的驾驶室架体部分的变形,保证了驾驶员的生存空间。此技术方案详细描述了一种汽车及其车架,但该系统没涉及推力杆支座安装组件、稳定杆安装组件、两组减震器安装组件及过道总成。

5、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921913770.x)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地板公交的轻量化前桥车架,包括前横梁、搭接横梁、立柱、小横梁、弧梁、气囊支架、连接板、地板、下立柱以及后横梁,所述前横梁、搭接横梁、立柱及小横梁组成前断面,所述搭接横梁、立柱、下立柱及后横梁组成后断面,所述前断面和后断面通过弧梁、连接板以及地板连接成整体;前横梁上左右对称的焊接六根立柱,左右两侧立柱的上方对称焊接有两根搭接横梁;后断面中的两根后横梁左右贯通布置在地板下,两根后横梁之间左右对称布置共六根下立柱,后横梁上对应前断面立柱的位置同样左右对称布置六根立柱,后断面中左右两侧立柱的上方亦对称焊接有两根搭接横梁。此技术方案详细描述了一种适用于低地板公交的轻量化前桥车架,但该系统没涉及推力杆支座安装组件、稳定杆安装组件、两组减震器安装组件及过道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轻便合理、牢靠稳定、便于装配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包括悬架系统安装总成、过道总成、轮罩总成、前截面总成及后截面总成;所述悬架系统安装总成包括四组推力杆支座安装组件、两组气囊安装组件、稳定杆安装组件及两组减震器安装组件,上述各组件分别安装于过道总成、轮罩总成、前截面总成及后截面总成。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道总成包括第一过道立板、第二过道立板、第一过道底板及第二过道底板;所述第一过道立板和第二过道立板处设有加强槽钢,所述加强槽钢上设有避让气囊位置的u型缺口并设置封板的封口。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组减震器安装组件通过第一过道立板和第二过道立板焊接固定在骨架上。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过道立板和第二过道立板与前截面总成、后截面总成的连接设有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采用l型结构,均设有第一塞焊孔。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过道底板上布置稳定杆安装组件,所述第一过道底板为u型结构;所述第二过道底板上设有减重孔。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罩总成包括第一轮罩纵梁、第二轮罩纵梁及短纵梁,所述第一轮罩纵梁、第二轮罩纵梁通过短纵梁进行连接;所述轮罩总成通过第二轮罩纵梁与第一过道立板、第二过道立板以固接方式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轮罩纵梁与气囊安装组件的连接设有加强垫板,所述加强垫板为梯形结构,且设有垫板减重孔。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轮罩纵梁与前截面总成、后截面总成的连接设有加强角。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截面总成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第一前立柱及第二前立柱;所述第一纵梁设有过线孔,所述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第三纵梁通过第一前立柱、第二前立柱以固接方式连接。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截面总成包括横梁组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后立柱及第二后立柱;所述横梁组件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通过第一后立柱、第二后立柱以固接方式连接。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力杆支座安装组件包括第一上推力杆组件、第二上推力杆组件、第一下推力杆组件及第二下推力杆组件;所述第一上推力杆组件、第二上推力杆组件通过上推力杆支座垫板与前截面总成中的第一前立柱以固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下推力杆组件和第二下推力杆组件通过下推力杆支座垫板组件与前截面总成中第一纵梁以固接方式连接。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推力杆支座垫板组件包括z型折弯板、三角加强板及u型支撑板;所述z型折弯板上设有第二塞焊孔。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定杆安装组件包括第一稳定杆安装支座、第二稳定杆安装支座及稳定杆安装板;所述稳定杆安装板为u型安装板,所述稳定杆安装板的u型开口尺寸与第一稳定杆安装支座、第二稳定杆安装支座适配。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

17、本发明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公开了通过一种新的前桥段结构,该种车架前桥段结构包括:悬架系统安装总成、过道总成、轮罩总成、前截面总成、后截面总成。悬架系统安装总成包括四组推力杆支座安装组件、两组气囊安装组件、稳定杆安装组件及两组减震器安装组件,各组件分别安装于过道总成、轮罩总成、前截面总成及后截面总成。本发明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可有效地解决应力集中及装配不便问题。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悬架系统安装应力集中问题。该结构轻便合理、牢靠稳定、便于装配。采用本发明的结构之后,整车的运行安全及可靠性高,能够满足客车车架的轻量化和刚强度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架系统安装总成、过道总成、轮罩总成、前截面总成及后截面总成;所述悬架系统安装总成包括四组推力杆支座安装组件、两组气囊安装组件、稳定杆安装组件及两组减震器安装组件,上述各组件分别安装于过道总成、轮罩总成、前截面总成及后截面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道总成包括第一过道立板、第二过道立板、第一过道底板及第二过道底板;所述第一过道立板和第二过道立板处设有加强槽钢,所述加强槽钢上设有避让气囊位置的u型缺口并设置封板的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减震器安装组件通过第一过道立板和第二过道立板焊接固定在骨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道立板和第二过道立板与前截面总成、后截面总成的连接设有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采用l型结构,均设有第一塞焊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道底板上布置稳定杆安装组件,所述第一过道底板为u型结构;所述第二过道底板上设有减重孔。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总成包括第一轮罩纵梁、第二轮罩纵梁及短纵梁,所述第一轮罩纵梁、第二轮罩纵梁通过短纵梁进行连接;所述轮罩总成通过第二轮罩纵梁与第一过道立板、第二过道立板以固接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罩纵梁与气囊安装组件的连接设有加强垫板,所述加强垫板为梯形结构,且设有垫板减重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罩纵梁与前截面总成、后截面总成的连接设有加强角。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截面总成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第一前立柱及第二前立柱;所述第一纵梁设有过线孔,所述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第三纵梁通过第一前立柱、第二前立柱以固接方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截面总成包括横梁组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后立柱及第二后立柱;所述横梁组件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通过第一后立柱、第二后立柱以固接方式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杆支座安装组件包括第一上推力杆组件、第二上推力杆组件、第一下推力杆组件及第二下推力杆组件;所述第一上推力杆组件、第二上推力杆组件通过上推力杆支座垫板与前截面总成中的第一前立柱以固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下推力杆组件和第二下推力杆组件通过下推力杆支座垫板组件与前截面总成中第一纵梁以固接方式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推力杆支座垫板组件包括z型折弯板、三角加强板及u型支撑板;所述z型折弯板上设有第二塞焊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安装组件包括第一稳定杆安装支座、第二稳定杆安装支座及稳定杆安装板;所述稳定杆安装板为u型安装板,所述稳定杆安装板的u型开口尺寸与第一稳定杆安装支座、第二稳定杆安装支座适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其包括悬架系统安装总成、过道总成、轮罩总成、前截面总成及后截面总成;所述悬架系统安装总成包括四组推力杆支座安装组件、两组气囊安装组件、稳定杆安装组件及两组减震器安装组件,上述各组件分别安装于过道总成、轮罩总成、前截面总成及后截面总成。本发明具有结构轻便合理、牢靠稳定、便于装配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腾,江学东,龙爱军,李俊,龙益友,黄玺晓,李泽波,陈诗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