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1158发布日期:2023-04-19 11:2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为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


背景技术:

1、目前的汽车用纵梁加强板大多采用钢板压制成型的,内部没有任何的支撑,从而导致纵梁的承载效果不是很好,并且在撞击的时候纵梁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导致汽车的安全系数降低,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承载效果高的、撞击时纵梁变形小的汽车用纵梁加强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包括上纵梁和下纵梁,所述上纵梁的内侧壁上连接有上内衬板,所述上内衬板的内侧壁上连接有上三角支撑板,所述下纵梁的内侧壁上连接有下内衬板,所述下内衬板的内侧壁上连接与下三角支撑板。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上纵梁与下纵梁之间为对应设置并且上纵梁与下纵梁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上纵梁与上内衬板为对应设置并且上纵梁与上内衬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上内衬板与上三角支撑板为对应设置并且上内衬板与上三角支撑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下纵梁与下内衬板为对应设置并且下纵梁与下内衬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下内衬板与下三角支撑板为对应设置并且下内衬板与下三角支撑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上纵梁、下纵梁、上内衬板、下内衬板为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其中上内衬板、下内衬板的拔模斜度略大于上纵梁、下纵梁的拔模斜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下三角支撑板的侧壁上并且与上三角支撑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倒三角支撑条,所述上纵梁与上内衬板、下纵梁与下内衬板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汽车用纵梁加强板中设置上纵梁、下纵梁、上内衬板、上三角支撑板、下内衬板、下三角支撑板,并且通过上纵梁、下纵梁、上内衬板、上三角支撑板、下内衬板、下三角支撑板之间相互作用的设计,从而使得纵梁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承载更多的压力和撞击力,同时也能减小上纵梁、下纵梁的变形,从而解决了纵梁在承载更多的压力和撞击力的同时,形变比较大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包括上纵梁(1)和下纵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1)的内侧壁上连接有上内衬板(3),所述上内衬板(3)的内侧壁上连接有上三角支撑板(4),所述下纵梁(2)的内侧壁上连接有下内衬板(5),所述下内衬板(5)的内侧壁上连接与下三角支撑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1)与下纵梁(2)之间为对应设置并且上纵梁(1)与下纵梁(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1)与上内衬板(3)为对应设置并且上纵梁(1)与上内衬板(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衬板(3)与上三角支撑板(4)为对应设置并且上内衬板(3)与上三角支撑板(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纵梁(2)与下内衬板(5)为对应设置并且下纵梁(2)与下内衬板(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内衬板(5)与下三角支撑板(6)为对应设置并且下内衬板(5)与下三角支撑板(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1)、下纵梁(2)、上内衬板(3)、下内衬板(5)为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其中上内衬板(3)、下内衬板(5)的拔模斜度略大于上纵梁(1)、下纵梁(2)的拔模斜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三角支撑板(6)的侧壁上并且与上三角支撑板(4)的连接处设置有倒三角支撑条,所述上纵梁(1)与上内衬板(3)、下纵梁(2)与下内衬板(5)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板,包括上纵梁和下纵梁,所述上纵梁的内侧壁上连接有上内衬板,所述上内衬板的内侧壁上连接有上三角支撑板,所述下纵梁的内侧壁上连接有下内衬板,所述下内衬板的内侧壁上连接与下三角支撑板,本技术通过在汽车用纵梁加强板中设置上纵梁、下纵梁、上内衬板、上三角支撑板、下内衬板、下三角支撑板,并且通过上纵梁、下纵梁、上内衬板、上三角支撑板、下内衬板、下三角支撑板之间相互作用的设计,从而使得纵梁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承载更多的压力和撞击力,同时也能减小上纵梁、下纵梁的变形,从而解决了纵梁在承载更多的压力和撞击力的同时,形变比较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周鑫,许展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诺特汽车零部件(昆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