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转向横拉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7365发布日期:2022-07-05 21:37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转向横拉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商务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转向横拉杆。


背景技术:

2.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油价的提升,多用途汽车类多功能车成为一种全新的汽车家庭式消费,商务车又称多用途汽车,是从旅行轿车演变而来,且现在的商务车具备两厢式结构,布局以轿车结构为基础,一般直接采用轿车的底盘、发动机,因而具有和轿车相近的外形和同样的驾驶感、乘坐舒适感,在商务车使用过程中驾驶保持同步转向的就是横拉杆,随着汽车的转动时带动转向横拉杆,通过方向机动力传给转向节控制车轮,保持车轮同步和调整前束作用,形成汽车的转向系统的主要零件之一,在现有的横向拉杆大多为单根直筒杆状与其他汽车零件连接,在后期的维修或者使用时由于结构调整导致整体长度难以匹配导致频繁更换使用影响连接效果,且现有的可调整长度的横拉杆通过螺栓固定两段横拉杆中间部位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偏移导致驾驶使用感降低,并且现有的加长转向横拉杆在连接两者之间通过卡箍进行连接时,整体调整需要大量时间进行配调。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转向横拉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由于结构调整导致整体长度难以匹配导致频繁更换使用影响连接效果,且现有的可调整长度的横拉杆通过螺栓固定两段横拉杆中间部位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偏移导致驾驶使用感降低,并且现有的加长转向横拉杆在连接两者之间通过卡箍进行连接时,整体调整需要大量时间进行配调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转向横拉杆,包括主杆,其设置为圆柱型管状结构,所述主杆一端设置有环形管,且环形管内部设置有转向连接节,所述转向连接节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
5.减震弹簧,其缠绕在所述主杆一端外部,所述主杆一端连接有衔接块,且衔接块一侧螺纹连接有定位栓,所述衔接块内部被内管一端贯穿;
6.弧形管,其设置在所述内管另一端,所述弧形管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一端设置有三向管,并且另1个螺纹杆一端设置有定位管。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装置与商务车之间的适配度增加,便于装置整体的调配使用。
8.优选的,所述主杆其一端设置为弧形结构,且环形管中间被转向连接节贯穿,所述转向连接节一端设置为凸起结构,且环形管内部设置有4个螺纹孔洞。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转向连接节进行辅助进行使用,提高装置的连接效果。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对称设置有4个圆形螺纹孔洞,且限位板的圆形螺纹孔洞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下端螺纹连接在环形管内部。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转向连接节高低进行调整配合不同高度的转向装置。
12.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两端安装在主杆表面设置的环形凸起结构,且主杆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主杆空腔内设置有内管一端,且内管两侧等距开设有圆形孔洞。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装置整体与弹簧对转向连接节之间配合使用减少装置的使用效果。
14.优选的,所述定位栓贯穿衔接块一端和内管圆形孔洞,且内管一端表面设置有橡胶环,并且橡胶环一侧设置在弧形管一侧。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环对内管与弧形管之间形成保护效果,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16.优选的,1个所述螺纹杆一侧设置有三向管,且三向管的一端与两侧均开设有圆形孔洞,所述三向管一侧设置有减震圈,且另1个螺纹杆一侧设置有定位管,所述定位管一侧设置有减震圈。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不同车型连接的汽车零件之间实现辅助连接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调节长度的转向横拉杆:
19.1.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装置内部的内管与主杆配合衔接块可以根据商务车内部机械结构调整,将装置整体的长度进行调整的同时,可以进行伸缩调整到与商务车结构所需长度之后,通过定位栓穿过衔接块与内管两侧的圆形孔洞保持装置之间的连接,免去对转向横拉杆频繁的更换影响商务车驾驶感;
20.2.通过装置内部的主杆与内管之间为滑动插合状态,减少两段结构的结构之间的不稳定性,提高装置的整体使用感受,通过主杆外部的减震弹簧配合转向连接节与装置整体形成整体,减少在转向时,由于转向力过大导致的转向横拉杆之间抖动导致内部零件损坏;
21.3.通过装置内部的2个螺纹杆分别与三向管与定位管之间连接,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将三向管一端圆形螺纹孔洞与定位管连接的螺纹杆之间连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不同的其他汽车零件之间进行连接增加连接效果,同时便于装置整体配合商务车的内部结构调整效果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弧形管与定位管安装状态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管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主杆;2、环形管;3、转向连接节;4、限位板;5、螺栓;6、减震弹簧;7、衔接块;8、定位栓;9、内管;10、橡胶环;11、弧形管;12、螺纹杆;13、减震圈;14、三向管;15、定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转向横拉杆,包括主杆1、环形管2、转向连接节3、限位板4、螺栓5、减震弹簧6、衔接块7、定位栓8、内管9、橡胶环10、弧形管11、螺纹杆12、减震圈13、三向管14和定位管15;
30.其中,主杆1,其设置为圆柱型管状结构,主杆1一端设置有环形管2,且环形管2内部设置有转向连接节3,转向连接节3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4,主杆1其一端设置为弧形结构,且环形管2中间被转向连接节3贯穿,转向连接节3一端设置为凸起结构,且环形管2内部设置有4个螺纹孔洞,限位板4对称设置有4个圆形螺纹孔洞,且限位板4的圆形螺纹孔洞螺纹连接有螺栓5,螺栓5下端螺纹连接在环形管2内部;
31.在使用该装置时,装置中的转向连接节3与商务车转向装置或者是前减震器连接,通过转向连接节3一端设置的凸起结构连接,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连接的转向系统装置或者时前减震器装置之间高度,对主杆1一侧的环形管2内部的4个螺纹孔洞内部的螺栓5进行调整,通过螺栓5贯穿限位板4带动转向连接节3在环形管2中间的圆形孔洞内部转动在根据转向系统装置或者时前减震器装置之间高度,将转向连接节3上端限位板4的螺栓5向下旋转,使得转向连接节3整体降低,需要将转向连接节3升高时,将转向连接节3下端的限位板4的螺栓5向上旋转,4个螺栓5为一组通过限位板4链接保持稳定;
32.减震弹簧6,其缠绕在主杆1一端外部,主杆1一端连接有衔接块7,且衔接块7一侧螺纹连接有定位栓8,衔接块7内部被内管9一端贯穿,减震弹簧6两端安装在主杆1表面设置的环形凸起结构,且主杆1内部设置有空腔,主杆1空腔内设置有内管9一端,且内管9两侧等距开设有圆形孔洞,定位栓8贯穿衔接块7一端和内管9圆形孔洞,且内管9一端表面设置有橡胶环10,并且橡胶环10一侧设置在弧形管11一侧;
33.在使用时,将转向连接节3与转向系统装置或者时前减震器装置连接之后,将主杆1有环形凸起结构之间设置的减震弹簧6在使用时可以减少一端收到的震动保持装置整体稳定,通过衔接块7与内管9一端滑动伸入,在内管9一端穿过衔接块7中间之后,伸入主杆1内部,在将内管9两侧等距开设的圆形孔洞与衔接块7为定位栓8预留孔洞之间对齐之后,通过定位栓8贯穿衔接块7两侧与内管9两侧圆形孔内部将内管9与主杆1之间保持连接,通过内管9穿过橡胶环10与弧形管11定位,橡胶环10在衔接块7一端与弧形管11之间进行分隔减震,将主杆1与内管9联合弧形管11形成整体;
34.弧形管11,其设置在内管9另一端,弧形管11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且螺纹杆12一端设置有三向管14,并且另1个螺纹杆12一端设置有定位管15,1个螺纹杆12一侧设置有三向管14,且三向管14的一端与两侧均开设有圆形孔洞,三向管14一侧设置有减震圈13,且另1个螺纹杆12一侧设置有定位管15,定位管15一侧设置有减震圈13;
35.在主杆1与内管9和弧形管11之间通过定位栓8定位之后,由于弧形管11为弧形结构可以更好与另一个汽车零件之间进行连接,通过螺纹杆12一端穿过减震圈13之后与三向管14或者定位管15互相定位使用之后,根据不同的连接需要可以直接将有三向管14的螺纹杆12与弧形管11之间螺纹连接之后,通过三向管14的一端与两侧均开设的圆形孔洞与其他装置之间进行定位,或者将另1个固定有定位管15螺纹杆12与三向管14一端圆形孔洞内螺纹连接之后进行使用,同时通过减震圈13进行减震使用。
3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调节长度的转向横拉杆时,转向连接节3与商务车转向装置或者是前减震器连接,根据需要连接的转向系统装置或者时前减震器装置的高度,环形管2内部的限位板4连接的螺栓5进行调整,通过旋转螺栓5带动转向连接节3在环形管2中间调整高度,在主杆1设置有衔接块7一端表面的减震弹簧6,在使用时可以减少受到的震动保持装置整体稳定,在内管9一端穿过衔接块7中间进入主杆1内部,调整装置整体的长度通过定位栓8贯穿衔接块7与内管9保持连接,通过橡胶环10一侧与弧形管11分成两侧,在使用时2个螺纹杆12与三向管14或者定位管15连接后,根据连接的汽车零件需要调整2个螺纹杆12,也可以将2个螺纹杆12之间进行连接,通过减震圈13保护装置之间进行减震,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