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3315发布日期:2022-12-24 05:59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光伏板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材料是由晶体硅和玻璃组成的,具有易裂、易碎的特点,其自身非常脆弱,在施工现场二次搬运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伤害。现有的二次搬运作业方式通常是:首先通过运输工具将光伏板从生产厂家运输至施工现场仓储区域;由现场工人进行拆箱验收;验收通过后,再将合格的光伏板重新装箱运输或通过人力背到安装现场。
3.上述方式的弊端在于,如果光伏板重新装箱,由于现有的装箱结构较为复杂,这会大大影响光伏板的转运效率;而通过人力运输光伏板的方式,费时费力,搬运效率低,且容易对光伏板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光伏板在二次搬运过程中费时费力且搬运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方便对光伏板进行搬运且能够提高搬运效率的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包括:
6.外壳体,构造为箱体结构,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
7.至少一组夹持单元,每组所述夹持单元适于夹持一块光伏板;每组所述夹持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夹持组件,至少三个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同一平面内;
8.减震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相连接,适于对夹持所述光伏板的夹持组件进行减震。
9.可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支架,所述减震支架的上下端面分别延伸形成有弹簧柱与套筒;
10.所述套筒的内径大于所述弹簧柱的外径;
11.所述套筒的内壁套接有弹簧,和/或,所述弹簧柱的外壁套接有弹簧;
12.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减震支架相抵接,另一端与外部结构相抵接,以对所述减震支架进行缓冲。
13.可选的,所述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减震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减震组件沿高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且相对上方的所述减震组件的所述套筒适于套接于相对下方的所述减震组件的所述弹簧柱外侧,相邻两个所述减震组件适于经由所述弹簧相连接;且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减震组件的所述弹簧设置于相对上方的所述减震组件的所述套筒与相对下方的所述减震组件的所述弹簧柱之间。
14.可选的,所述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还包括:
15.固定柱,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底壁上;
16.邻近所述固定柱的所述减震组件的所述套筒适于套接于所述固定柱的外周侧,且
该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柱之间设置有弹簧,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邻近所述固定柱的所述减震支架的下表面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底壁相抵接。
17.可选的,每组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四个夹持组件,且四个所述夹持组件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底壁相平行;
18.所述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内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柱,四个所述夹持组件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柱一一对应设置。
19.可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20.下限位挡板与上限位挡板,均与所述减震支架活动相连接,适于分别夹持所述光伏板的下表面与上表面,且所述下限位挡板与所述上限位挡板适于沿高度方向相对运动;
21.螺栓,同时穿过所述下限位挡板与所述上限位挡板,并适于将所述光伏板锁紧在所述下限位挡板与所述上限位挡板之间。
22.可选的,所述下限位挡板与所述光伏板相抵接的表面和/或所述上限位挡板与所述光伏板相抵接的表面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由弹性材质制成。
23.可选的,所述下限位挡板与所述上限位挡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有夹持边。
24.可选的,所述外壳体上延伸形成有把手,所述把手适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移动。
25.可选的,所述外壳体周向的至少其中一面侧壁为可开合形式,适于使所述光伏板放入或取出。
2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通过在外壳体内设置夹持单元对光伏板进行夹持,并设置减震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相连接,适于对夹持所述光伏板的夹持组件进行减震,从而能够避免在运输中遇到强烈颠簸时因磕碰而导致光伏板损坏的情况,可以较好的保护光伏板,减少光伏板在二次搬运过程中的损耗,节约设备费用。避免了通过人力将光伏板背到施工现场的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示意图;
31.图3为图1中b-b截面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组件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外壳体;2、行走轮;3、固定柱;4、弹簧;5、减震支架;6、套筒;7、弹簧柱;8、下限位挡板;9、上限位挡板;1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9.实施例
40.结合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包括:
41.外壳体1,构造为箱体结构,所述外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2;
42.至少一组夹持单元,每组所述夹持单元适于夹持一块光伏板;每组所述夹持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夹持组件,至少三个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同一平面内;
43.减震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相连接,适于对夹持所述光伏板的夹持组件进行减震。
44.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通过在外壳体1内设置夹持单元对光伏板进行夹持,并设置减震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相连接,适于对夹持所述光伏板的夹持组件进行减震,从而能够避免在运输中遇到强烈颠簸时因磕碰而导致光伏板损坏的情况,可以较好的保护光伏板,减少光伏板在二次搬运过程中的损耗,节约设备费用。避免了通过人力将光伏板背到施工现场的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45.可选的,通过在外壳体1的底部设置行走轮2,从而可加快二次搬运速度,便于管理人员把控施工进度和合理地作出相应施工计划安排,避免出现耽误工期的情况。有效的解决了人工搬运光伏板劳动强度大、搬运效率低的问题。
46.具体地,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支架5,所述减震支架5的上下端面分别延伸形成有弹簧柱7与套筒6;
47.所述套筒6的内径大于所述弹簧柱7的外径;
48.所述套筒6的内壁套接有弹簧4,和/或,所述弹簧柱7的外壁套接有弹簧4;
49.所述弹簧4一端与所述减震支架5相抵接,另一端与外部结构相抵接,以对所述减震支架5进行缓冲。
50.由于在装置行走过程中会产生震动,通过压缩弹簧可以使光伏板与外壳体1实现轻微移动,避免震动较大时因外壳体1与光伏板刚接而损坏光伏板。
51.通过在减震支架5的上下端面分别延伸形成有弹簧柱7与套筒6,从而可以使沿高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两个减震支架5彼此套接,并通过弹簧4进行缓冲,以减缓振动。
52.具体地,所述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减震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减震组件沿高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且相对上方的所述减震组件的所述套筒6适于套接于相对下方的所述减震组件的所述弹簧柱7外侧,相邻两个所述减震组件适于经由所述弹簧4相连接;且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减震组件的所述弹簧4设置于相对上方的所述减震组件的所述套筒6与相对下方的所述减震组件的所述弹簧柱7之间。
53.具体地,所述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还包括:
54.固定柱3,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底壁上;
55.邻近所述固定柱3的所述减震组件的所述套筒6适于套接于所述固定柱3的外周侧,且该所述套筒6与所述固定柱3之间设置有弹簧4,该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邻近所述固定柱3的所述减震支架5的下表面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底壁相抵接。
56.可选的,所述外壳体1的内底壁可以为钢板。
57.可选的,所述固定柱3焊接在外壳体1的内底壁上,
58.可选的,固定柱3的外径与减震支架5下方的套筒6的内径相同,固定柱3可套入套筒6中。通过在固定柱3与套筒6之间安装弹簧,从而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且方便对减震支架5进行定位。
59.具体地,每组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四个夹持组件,且四个所述夹持组件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底壁相平行;
60.所述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内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柱3,四个所述夹持组件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柱3一一对应设置。
61.四个所述固定柱3上方均依序连接有多个减震组件,并延伸至外壳体1的顶部,从而形成多组平行设置的夹持单元,以便对多个光伏板进行夹持。且均能够起到减震作用。
62.具体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63.下限位挡板8与上限位挡板9,均与所述减震支架5活动相连接,适于分别夹持所述光伏板的下表面与上表面,且所述下限位挡板8与所述上限位挡板9适于沿高度方向相对运动;
64.螺栓,同时穿过所述下限位挡板8与所述上限位挡板9,并适于将所述光伏板锁紧在所述下限位挡板8与所述上限位挡板9之间。
65.可选的,所述上限位挡板9与减震支架5活动连接,下限位挡板8可以与减震支架5焊接连接,从而能够将光伏板夹持在下限位挡板8与上限位挡板9之间。下限位挡板8与上限位挡板9经由螺栓连接,通过螺栓拧紧,卡住光伏板。
66.具体地,所述下限位挡板8与所述光伏板相抵接的表面和/或所述上限位挡板9与所述光伏板相抵接的表面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由弹性材质制成。
67.可选的,所述减震层可以为珍珠棉材质,从而能够为光伏板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光伏板在二次搬运过程中产生损坏。
68.具体地,所述下限位挡板8与所述上限位挡板9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有夹持边。光伏板适于夹持在两个夹持边之间。
69.具体地,所述外壳体1上延伸形成有把手10,所述把手10适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
述光伏板二次搬运装置移动。操作人员通过扶持把手推动装置,可实现前进后退及转向。
70.具体地,所述外壳体1周向的至少其中一面侧壁为可开合形式,适于使所述光伏板放入或取出。
71.可选的,所述外壳体1由六块钢板组成,四周四块钢板与底板通过合页连接,进一步的四周四块钢板均与顶板通过插销连接。同时前后两块钢板内侧粘贴与钢板同等大小的保护层,保护层可以为珍珠棉材质,从而防止光伏板与钢板直接发生碰撞。
7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