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5780发布日期:2023-01-12 18:5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车辆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考虑到向交通使用者中的高龄者、身心障碍、孩童等较弱势的族群提供平易近人且可持续运输系统,正在倾力开发有关改善车辆的适乘性的技术。
3.在现有的技术中,车辆前部结构中的隔音部件具有开口,通过将隔音材料塞入开口中以降低从发动机室传入车室内的噪音。然而,隔音材料与其他车辆前部结构中的零件距离过于接近,未留有空隙而造成组装上的困难。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以改善空调装置的组装性为目的,进而提升车辆的隔音性,以期改善交通的适乘性而有助于发展可持续输送系统。
5.[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5949483号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能够容易地组装空调装置且提升隔音性。
[0009]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隔板,设置在车辆中以分隔发动机室与车室;隔音部件,配置于所述前隔板的车室侧,且形成有开口部;以及空调装置,配置于所述前隔板的车室侧,且嵌合于所述隔音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其中所述空调装置包括本体部、以及固定部凸缘,所述本体部嵌合于所述开口部,所述固定部凸缘自所述本体部向周围延伸而从所述隔音部件的车室侧抵接于所述隔音部件,且在所述本体部的比所述固定部凸缘更靠近所述前隔板的一侧,所述本体部与所述隔音部件之间形成有空间部。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自所述固定部凸缘至所述前隔板的距离,小于所述隔音部件靠近所述固定部凸缘的一侧端至所述隔音部件靠近所述前隔板的一侧端的距离,且所述固定部凸缘朝向所述前隔板推抵所述隔音部件。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装置的所述固定部凸缘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于所述隔音部件的平坦部上。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与所述隔音部件之间的距离,较所述固定部凸缘重叠于所述隔音部件的重叠长度短。
[0013]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所使用的空调装置包括本体部、以及固定部凸缘,本体部嵌合于隔音部件的开口部,而固定部凸缘自本体部向周围延伸而从隔音部件的车室侧抵接于隔音部件。如此,空调装置的固定部凸缘与隔音部件能够有效地抑制来自发动机室的噪音传入车室。并且,在本体部的比固定部凸缘更靠近前隔板的一侧,本体部与隔音部件之间形成有空间部。如此,空调装置的本体部与隔音部件之间的空间部能够供使用者较易于组装零件。据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能够容易地组装空调装置且提
升隔音性。
[0014]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6]
附图标记说明
[0017]
100:车辆前部结构;
[0018]
110:前隔板;
[0019]
120:隔音部件;
[0020]
130:空调装置;
[0021]
132:本体部;
[0022]
134:固定部凸缘;
[0023]
b:螺栓;
[0024]
c:车室侧;
[0025]
d1、d2、d3:距离;
[0026]
e:发动机室侧;
[0027]
o:开口部;
[0028]
n:螺母;
[0029]
r:重叠长度;
[0030]
s:空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前部结构100例如是后述的前隔板110附近的车体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制。须说明的是,前隔板110将车体分隔为两侧(图1中的上方与下方两侧),分别为发动机室侧e以及车室侧c,相当于车体前方侧以及车体后方侧,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方向。另外,本说明书所用的”前隔板”也可称为”前围板”或”仪表板”等本领域中常见的名称,并不以”前隔板”为限定。以下将搭配图1说明本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
[0032]
请参考图1,车辆前部结构100包括前隔板110、隔音部件120、以及空调装置130。前隔板110设置在车辆(未图示)中以分隔发动机室与车室(如图1中的发动机室侧e以及车室侧c)。隔音部件120,配置于前隔板110的车室侧c,且形成有开口部o。空调装置130配置于前隔板110的车室侧c,且嵌合于隔音部件120的开口部o。空调装置130包括本体部132、以及固定部凸缘134。本体部132嵌合于开口部o,且往车室侧c延伸。固定部凸缘134自本体部132向周围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是沿着平行于前隔板110的方向延伸,但不以此为限制)而从隔音部件120的车室侧c抵接于隔音部件120。也就是说,固定部凸缘134以朝向靠近前隔板110的方向(即朝向发动机室侧e)抵接于隔音部件120。在本体部132的比固定部凸缘134更靠近前隔板110的一侧(即本体部132对应于开口部o的一侧),本体部132与隔音部件120之间形成有空间部s。具体地说,空间部s是由前隔板110、隔音部件120、本体部132、以及固定
部凸缘134包围所形成。
[0033]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100所使用的空调装置130包括本体部132、以及固定部凸缘134,本体部132嵌合于隔音部件120的开口部o,而固定部凸缘134自本体部132向周围延伸而从隔音部件120的车室侧c抵接于隔音部件120。如此,空调装置130的固定部凸缘134能够有效地抑制来自发动机室(如图1中的发动机室侧e)的噪音传入车室(如图1中的车室侧c)。并且,在本体部132的比固定部凸缘134更靠近前隔板110的一侧,本体部132与隔音部件120之间形成有空间部s。如此,空调装置130的本体部132与隔音部件120之间的空间部s能够供使用者较易于组装零件。据此,本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100能够容易地组装空调装置130且提升隔音性。
[0034]
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自固定部凸缘134至前隔板110的距离d2,小于隔音部件120靠近固定部凸缘134的一侧端至隔音部件120靠近前隔板110的一侧端的距离d1,且固定部凸缘134朝向前隔板110推抵隔音部件120。并且,空调装置130的固定部凸缘134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于隔音部件120的平坦部(例如是开口部o的外侧且对应于车室侧c的表面)上。如此的配置方式,空调装置130能够以固定部凸缘134稳定地按压隔音部件120的车室侧c的表面,从而提高固定部凸缘134与隔音部件120的接触面积,以确保隔音的效果。
[0035]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本体部132与隔音部件120之间的距离d3,较固定部凸缘134重叠于隔音部件120的重叠长度r短。如此,较长的重叠长度r能够提高固定部凸缘134与隔音部件12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供较佳的隔音性。并且,在重叠长度r大于距离d3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组装上的误差容忍范围,即使因误差而使得空调装置130组装时偏离一侧,也能确保固定部凸缘134按压于隔音部件120,以防止向车室侧c漏音。
[0036]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空间部s中还能配置有密封部(未图示),除了能够增加隔音效果之外,还能够阻挡异物(例如雨水、灰尘等)从开口部o进入车室侧c,进而降低位于车室侧c的零件的损害。
[0037]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隔音部件120与空调装置130一体地形成。例如是隔音部件120以一体地方式形成于空调装置130的固定部凸缘134上,且在组装过程中将隔音部件120安装于前隔板110,空调装置130朝向隔音部件120的开口部o嵌合。并且,于空调装置130的本体部132靠近车室侧c的一侧上设置有螺母n,螺栓b从本体部132相对于螺母n的另一侧,也就是靠近前隔板110的一侧锁附于螺母n上,以将空调装置130固定来构成车辆前部结构100。由此,且在组装隔音部件120以及空调装置130时能以较少的零件数量进行作业,减少组装程序并降低成本。
[003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所使用的空调装置包括本体部、以及固定部凸缘,本体部嵌合于隔音部件的开口部,而固定部凸缘自本体部向周围延伸而从隔音部件的车室侧抵接于隔音部件。如此,空调装置的固定部凸缘与隔音部件能够有效地抑制来自发动机室的噪音传入车室。并且,在本体部的比固定部凸缘更靠近前隔板的一侧,本体部与隔音部件之间形成有空间部。如此,空调装置的本体部与隔音部件之间的空间部能够供使用者较易于组装零件。据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能够容易地组装空调装置且提升隔音性。
[003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