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57908发布日期:2023-11-08 19:4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括在地板的车宽方向中央位置向上方突出并在车辆前后方上延伸的地板通道、具有在上述地板通道的后端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棱线且闭口截面部连结左右成对的侧梁之间的横梁、位于上述地板下方且上述侧梁之间,并且隔着上述地板通道设于车宽方向左右的左右成对的电池单元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1、一般来说,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若隔着地板通道在地板下方即所谓的底板下搭载左右成对的电池单元,则在发生车辆侧面碰撞时有如下需求:使未配设有电池单元的通道区域溃缩来抑制侧梁一侧的车身与电池单元碰撞的动作。

2、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增加棱线的结构,其目的在于在车辆侧面碰撞时提高横梁对侧面碰撞载荷的载荷传递。

3、若将该现有技术文献中公开的结构应用于上述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可能会出现车辆侧面碰撞时给横梁增加的棱线会支起来,应力会集中于横梁与侧梁的接合部,地板通道难以溃缩,而是会使配设电池单元的地板区域溃缩,导致侧梁一侧的车身与电池单元碰撞或左右成对的电池单元彼此碰撞。

4、下面参照图15对上述问题点进行阐述。图15是增加了横梁96的棱线的现有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的仰视图。

5、如图15所示,侧梁91的车宽方向内侧前部设有地板架92,侧梁91的车宽方向内侧后部设有后侧架93。

6、在作为地板通道的通道部94的下部设有通道侧梁95。通道部94的后端设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连结左右成对的侧梁91,91之间的横梁96。

7、该横梁96包括上横梁97和下横梁98,并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闭口截面部。上横梁97的车宽方向端部直接与侧梁91接合,下横梁98通过后侧架93与侧梁91接合。

8、如上所述,给横梁96增加棱线后,在车辆侧面碰撞时,该棱线会支起,从而应力集中于横梁96与侧梁91的接合部99,来自柱子等碰撞物的侧面碰撞输入会直接进入电池单元(无图示),通道部94难以溃缩,而地板100会大幅溃缩。

9、由此,会出现侧梁91一侧的车身与电池单元碰撞或左右成对的电池单元彼此碰撞的问题。

10、现有技术文献

11、专利文献

12、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20715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于是,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正常行驶时抑制横梁截面变形、因抑制该截面变形带来抑制地板振动、车辆侧面碰撞时保护电池单元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3、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4、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通道,在地板的车宽方向中央位置向上方突出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横梁,具有在上述地板通道的后端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棱线,且闭口截面部连结左右成对的侧梁之间;左右成对的电池单元,位于上述地板的下方且上述侧梁之间,并且隔着上述地板通道设于车宽方向左右;其中,上述横梁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在车宽方向上加强至少含上述电池单元的车宽方向位置且除车宽方向中央位置外的范围的上述棱线。

5、上述加强部可以与横梁一体,也可以非一体。

6、根据本发明,通过上述加强部加强横梁的棱线,因此正常行驶时能抑制横梁的截面变形,并能提高车辆刚性。此外,由于车身刚性的提高能抑制地板振动。

7、此外,上述加强部在除车宽方向中央部外对横梁的棱线进行加强,因此车辆侧面碰撞时不会阻碍地板通道的弯折变形。因此,能抑制应力集中于侧梁与横梁的接合部,抑制侧梁一侧的车身与电池单元碰撞。

8、此外,车辆侧面碰撞时,左右成对的电池单元的车宽方向内侧随着地板通道变形而向上方位移,因此也能抑制电池单元彼此碰撞。

9、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设计为,上述加强部是沿着上述横梁的上述棱线设置的截面为l字形状的加强件。

10、根据本发明,通过使与横梁非一体的加强件沿该横梁的棱线设置的简单结构来加强横梁的棱线,能抑制正常行驶时横梁的截面变形。

11、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设计为,在上述横梁的车宽方向中央位置设置托架,该托架与上述加强件接合。

12、根据本发明,设置上述托架从而不会在正常行驶时阻碍横梁的载荷传递。详细而言,上述托架发挥载荷传递路径的作用,因此不会阻碍正常行驶时横梁载荷传递。

13、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设计为,在上述托架的车宽方向中央位置形成脆弱部。

14、上述脆弱部包括:槽口、使板厚变薄而成者、通过热处理使其他部分脆弱化而成者、改变材料强度而成者等。

15、根据本发明,在托架上形成了上述脆弱部,因此车辆侧面碰撞时托架以脆弱部为起点变形,从而不阻碍地板通道变形。

16、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设计为,上述脆弱部为槽口。

17、上述槽口能由凹部、刻纹、切槽等形成。

18、根据本发明,在托架上形成了上述槽口,因此车辆侧面碰撞时托架以槽口为起点变形,从而不阻碍地板通道变形。

19、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设计为,上述托架在与上述横梁之间包括具有阻尼性能的软结合部。

20、上述具有阻尼性能的软结合部可以是,杨氏模量(纵向弹性模量(modulus oflongitudinal elasticity))高,且储存应变能(strain energy)并将其作为热耗散,从而实现阻尼振动的振动阻尼接合剂。

21、根据本发明,通过将上述软结合部介于托架与横梁之间设置,从而能改善乘坐舒适性。

22、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设计为,上述横梁的上述棱线包括上侧棱线和下侧棱线,上述加强件加强上述上侧棱线和上述下侧棱线。

23、根据本发明,通过上述加强件加强上侧棱线和下侧棱线,因此能更进一步抑制横梁的截面变形。

24、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设计为,加强上述下侧棱线的上述加强件具有用于安装燃料箱的箱安装部。

25、根据本发明,上述加强件具有箱安装部,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箱安装托架即可安装燃料箱。

26、发明效果

27、本发明有如下技术效果:能实现正常行驶时抑制横梁截面变形、抑制该截面变形而带来抑制地板振动、在车辆侧面碰撞时保护电池单元。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抑制正常行驶时横梁截面变形、因抑制该截面变形而带来抑制地板振动、车辆侧面碰撞时保护电池单元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其包括在地板(1)的车宽方向中央位置向上方突出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地板通道(2)、具有在地板通道(2)后端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棱线(X3,X5)且闭口截面部(21)连结左右成对的侧梁(5)之间的横梁(18)、位于地板(1)下方且侧梁(5)之间并且隔着地板通道(2)设于车宽方向左右的左右成对的电池单元(31,32);其中,横梁(18)的加强部(41,42)在车宽方向上加强至少含电池单元(31,32)的车宽方向位置且除车宽方向中央位置外的范围的棱线(X3,X5)。

技术研发人员:枣裕贵,古贺俊之,中本晶子,大塚健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