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重轮、支重轮组件、履带底盘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76179发布日期:2024-03-28 18:5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支重轮、支重轮组件、履带底盘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履带式工程机械,尤其涉及一种支重轮、支重轮组件、履带底盘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1、支重轮是履带式工程机械的核心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支撑整机重量,使履带沿着支重轮方向前进,其使用寿命直接影响整机可靠性和工作效率。目前行业内使用的支重轮产品均为不可维护性结构,即一次性使用产品,对中小吨位履带式工程机械而言,支重轮产品价值量相对较低,更换成本尚可被主机用户接受,然而对超大吨位主机而言,主机吨位可大于三百吨,支重轮产品价值量较大,停机更换维护成本较高,一般主机用户很难承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重轮、支重轮组件、履带底盘及工程机械,能够提高支重轮的承载能力。

2、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支重轮,包括第一半轮体和第二半轮体,第一半轮体和第二半轮体均包括:

3、轮体部,其第一端设有容纳槽;

4、轮轴部,其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开口,轮轴部的第二端同轴连接于轮体部的第二端,轮轴部第二端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轮轴部的径向尺寸小于轮体部的径向尺寸,轮轴部和轮体部一体成型;

5、第一通道,沿支重轮的轴向连通于第一开口和容纳槽之间;和

6、第二通道,连通于第二开口和第一通道之间;

7、其中,第一半轮体的容纳槽和第二半轮体的容纳槽拼接形成容纳腔。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沿轮轴部的周向设有多个,第一半轮体和第二半轮体均包括多个第二通道,多个第二通道均连通于第一通道。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设在轮轴部第二端和轮体部第二端的连接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道自第二开口至第一通道朝向靠近容纳槽的方向倾斜。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重轮包括中心平面和拼接平面,中心平面和拼接平面沿轴向间隔设置,中心平面为支重轮沿轴向的几何中心平面,拼接平面为第一半轮体和第二半轮体的轮体部第一端的端面所在的平面。

12、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支重轮组件,包括:

13、上述实施例的支重轮;

14、两个轴座,分别与第一半轮体的轮轴部和第二半轮体的轮轴部配合,每个轴座均环绕于轮轴部的外侧且连接于轮体部的第二端,轴座的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可拆卸地设有第一密封件;和

15、两个滑动轴承,每个滑动轴承均安装于所在侧的轴座和轮轴部之间,每个滑动轴承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通孔;

16、其中,第一通孔连通于第二通孔,支重轮绕旋转轴线相对于轴座和滑动轴承可转动。

17、在一些实施例中,轴座的端面上设有连通于第一开口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可拆卸地设有第二密封件。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支重轮组件还包括:

19、浮动油封,浮动油封设在轴座与第二开口之间。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重轮组件还包括:

21、间隔件,设在轮轴部第一端的端面与轴座的内端面之间。

22、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履带底盘,包括:

23、主机车架;

24、集中润滑系统;和

25、多个上述实施例的支重轮组件,多个支重轮组件沿履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轴座均连接于主机车架,集中润滑系统连通于多个第一通孔。

26、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工程机械,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支重轮,或者上述实施例的支重轮组件,或者上述实施例的履带底盘。

2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的支重轮,通过轮轴部和轮体部一体成型以实现轮轴轮体的整体式结构,能够减小极限工况下轮轴变形量,提高支重轮的承载能力,提高极限工况下支重轮的可靠性,适用于矿山型设备等超大吨位履带式工程机械;通过油路通道设置能够便于润滑油的流通,实现循环润滑,同时通过轮轴部的第一开口将清洁度差的润滑油液排出,能够解决目前不可维护性支重轮停机更换困难、成本高的问题,能够提高支重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支重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轮体(10)和第二半轮体(20),所述第一半轮体(10)和所述第二半轮体(20)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22)沿所述轮轴部(2)的周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半轮体(10)和所述第二半轮体(20)均包括多个所述第二通道(4),多个所述第二通道(4)均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22)设在所述轮轴部(2)第二端和所述轮体部(1)第二端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4)自所述第二开口(22)至所述第一通道(3)朝向靠近所述容纳槽(11)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平面(c)和拼接平面(j),所述中心平面(c)和所述拼接平面(j)沿轴向间隔设置,所述中心平面(c)为所述支重轮沿轴向的几何中心平面(c),所述拼接平面(j)为所述第一半轮体(10)和所述第二半轮体(20)的轮体部(1)第一端的端面所在的平面。

6.一种支重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重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5)的端面上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开口(21)的第三通孔(53),所述第三通孔(53)内可拆卸地设有第二密封件(53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重轮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支重轮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一种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1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支重轮,或者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支重轮组件,或者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履带底盘。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支重轮、支重轮组件、履带底盘及工程机械,其中,支重轮包括第一半轮体和第二半轮体,第一半轮体和第二半轮体均包括:轮体部,其第一端设有容纳槽;轮轴部,其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开口,轮轴部的第二端同轴连接于轮体部的第二端,轮轴部第二端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轮轴部的径向尺寸小于轮体部的径向尺寸,轮轴部和轮体部一体成型;第一通道,沿支重轮的轴向连通于第一开口和容纳槽之间;和第二通道,连通于第二开口和第一通道之间;其中,第一半轮体的容纳槽和第二半轮体的容纳槽拼接形成容纳腔。

技术研发人员:常艳红,徐轲,刘彬,陈元锋,王贝,王楠,杨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徐工履带底盘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