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车身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2876发布日期:2024-03-12 21:23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车身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结构,具体提供一种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车身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崛起和竞争的加剧,车辆的车身设计是车辆产业持续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新能源汽车车身设计在汽车制造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关系到车辆的性能、安全性以及美观性等方面。其中,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设计是车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侧围外板是车身侧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形成车身整体的侧面轮廓,侧围外板的设计直接影响车辆侧面的视觉效果,优美的线条可以提升车身的美观度。裙板位于车身底部,且连接侧围外板,裙板的设计可以使车身看起来更加协调。侧围外板和裙板共同承担车身底部的载荷,可以提高车身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现有技术中,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车身的侧围外板与裙板的后端(朝向车尾方向)匹配区域通常存在断差以及分缝情况,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分缝前后间隙不均匀,侧围外板与裙板的后端区域容易产生张口,匹配精度较低。

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车身及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侧围外板与裙板的后端(朝向车尾方向)区域匹配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该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设置于车辆,该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侧围外板以及裙板。

2、其中,侧围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平直段、转角段以及轮眉段,所述平直段具有第一侧壁,所述转角段具有第二侧壁,所述轮眉段具有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均与所述第二侧壁平滑连接;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侧壁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朝向车辆外侧的一侧;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所述转角段靠近所述轮眉段的底端高于所述转角段靠近所述平直段的底端;

3、所述平直段以及所述转角段均设置于所述裙板的顶端。

4、在上述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平直段的底端以及所述转角段的底端均抵接于所述裙板的顶端,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所述裙板远离所述平直段的顶端高于所述裙板靠近所述平直段的顶端。

5、在上述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侧壁与其在所述第一侧壁所属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不大于60mm。

6、在上述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侧壁沿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倾斜设置。

7、在上述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转角段的底端的水平尺寸为l,150mm≤l≤350mm。

8、在上述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裙板远离所述平直段的一端设置有卡接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卡接结构。

9、在上述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平直段具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平直段以及所述第一台阶均沿远离所述转角段的方向延伸。

10、在上述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角段具有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的第二台阶,所述轮眉段具有与所述第三侧壁相连的第三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以及所述第三台阶均与所述第二台阶平滑连接。

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身。该车身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以及翼子板。

12、翼子板连接于所述侧围外板的轮眉段。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车身。

14、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提供的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对侧围外板以及裙板的结构进行优化,即通过在侧围外板的平直段与轮眉段之间设置转角段,使得平直段的第一侧壁以及轮眉段的第三侧壁均可以与转角段的第二侧壁平滑连接,从而可以在侧围外板的平直段与轮眉段之间构造出一个平滑的连接弧面,使得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无明显断差。

15、并且,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提供的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通过轮眉段的第三侧壁位于平直段的第一侧壁朝向车辆外侧的一侧以及转角段靠近轮眉段的底端高于转角段靠近平直段的底端的设置方式,可以消除侧围外板与裙板的后端(朝向车尾方向)匹配区域存在的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断差,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侧围外板与裙板的后端(朝向车尾方向)匹配区域发生张口的问题,进而可以有效提升侧围外板与裙板的后端(朝向车尾方向)区域的装配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设置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的底端以及所述转角段的底端均抵接于所述裙板的顶端,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所述裙板远离所述平直段的顶端高于所述裙板靠近所述平直段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侧壁与其在所述第一侧壁所属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不大于6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侧壁沿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转角段的底端的水平尺寸为l,150mm≤l≤3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裙板远离所述平直段的一端设置有卡接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卡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具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平直段以及所述第一台阶均沿远离所述转角段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段具有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的第二台阶,所述轮眉段具有与所述第三侧壁相连的第三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以及所述第三台阶均与所述第二台阶平滑连接。

9.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车身及车辆,旨在解决侧围外板与裙板的后端区域匹配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及裙板。侧围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平直段、转角段及轮眉段,平直段具有第一侧壁,转角段具有第二侧壁,轮眉段具有第三侧壁,第一侧壁及第三侧壁均与第二侧壁平滑连接;第三侧壁位于第一侧壁朝向车辆外侧的一侧;沿车辆高度方向,转角段靠近轮眉段的底端高于转角段靠近平直段的底端;平直段以及转角段均设置于裙板的顶端。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消除侧围外板与裙板的后端匹配区域存在的断差,从而可以有效提升侧围外板与裙板的装配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惠光辉,吴强,赵一鸣,黄伟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