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15607发布日期:2023-08-24 17:1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


背景技术:

1、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车身相连,习惯上称为“副车架”。副车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目前市场上汽车均包含前副车架总成,其主要分为两大类:框式副车架结构、元宝梁结构。前副车架总成为主要为多个冲压件和套管的焊接,并在前副车架总成上下表面为控制臂、稳定杆、转向机预留安装位。通过螺栓螺接的方式将其安装在前副车架总成上,然后将组合成的总成模块同样以螺接的方式,安装到车身上。

2、目前前副车架总成与车身安装位多为钣金间贴合,用螺栓打紧力矩使前副车架与车身连接,以达到阻隔振动和噪声进入车厢,提升整车性能及驾驶者驾乘体验的目的。但由于前副车架制造时焊接变形及夹具、检具磨损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在前副车架总成与车身安装过程中,各种公差会消耗螺栓打紧时的力矩,导致前副车架总成与车身中间力矩不足,整车在过坎、紧急制动、急加速等极端工况下,可能会出现前副车架总成滑移异响,影响驾驶者驾乘体验。且由于前副车架总成与车身为刚性连接,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整车变形,会导致前舱等机械零件进入驾驶室,对驾驶者造成极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其在发生碰撞过程中连接部件可从固定管上脱落,降低危害。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该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包括固定管本体,固定管本体内设有用于前副车架和车身钣金相连螺栓穿过的固定孔,所述固定管本体上设有与固定孔相连通的开口槽,固定孔和开口槽形成可使连接螺栓脱落的槽型结构。

4、进一步的:

5、所述开口槽的宽度为18-19mm。

6、所述固定管本体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嵌入车身钣金中的凸起结构。

7、所述固定管本体的一端设有锥台,凸起结构设在锥台的台面上。

8、所述凸起结构为一组滚齿。

9、所述滚齿高度范围为0.18-0.48mm。

10、所述一组滚齿为沿周向布置的一组尖齿结构。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2、该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设计合理,在整车发生碰撞发生变形时,螺栓及前舱等机械零件会从前方槽型结构处脱落,极大的降低对驾驶者造成的危害;以及顶部设置滚齿会嵌入车身安装面内,从根部解决副车架滑移,整车产生异响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包括固定管本体,固定管本体内设有用于前副车架和车身钣金相连螺栓穿过的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本体上设有与固定孔相连通的开口槽,固定孔和开口槽形成可使连接螺栓脱落的槽型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宽度为18-19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本体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嵌入车身钣金中的凸起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本体的一端设有锥台,凸起结构设在锥台的台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一组滚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齿高度范围为0.18-0.48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滚齿为沿周向布置的一组尖齿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包括固定管本体,固定管本体内设有用于前副车架和车身钣金相连螺栓穿过的固定孔,所述固定管本体上设有与固定孔相连通的开口槽,固定孔和开口槽形成可使连接螺栓脱落的槽型结构。该汽车前副车架安装固定管设计合理,在整车发生碰撞发生变形时,螺栓及前舱等机械零件会从前方槽型结构处脱落,极大的降低对驾驶者造成的危害;以及顶部设置滚齿会嵌入车身安装面内,从根部解决副车架滑移,整车产生异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梁晓天,朱红彬,宋东奇,孙义杰,石泉,卢飞,陈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