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15697发布日期:2023-08-24 17:2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装配,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


背景技术:

1、在汽车装配时,由于装配工艺、整体设计等因素,通常会在汽车的各个部件之间设计间隙、面差,例如车门(包括前门和后门)与翼子板、车盖(包括前盖和后盖)与翼子板、车门与门框之间,适当的间隙能够有效减少磨损、异响,合理的面差能够使汽车整体线条流畅,协调美观,因此,车身部件之间的间隙面差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将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舒适性和整体美观性。

2、以车门的装配为例,车门通常是通过铰链机构安装至车身总成上,通过铰链机构实现车门的反复开合,由于门板的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存在误差,若先将车门安装至车身上,再通过技术人员观察或通过检测工具检测车门与侧围或翼子板之间的间隙面差是否符合要求,反复的测量及调整,投入的人员、时间成本较高,装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装配效率的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包括主体、承托件和活动夹持件,所述主体包括位于下端的第一基准面和位于前端的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一基准面用于与车身配合件接触,所述承托件位于待安装的车身部件的安装区域内,所述承托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主体的第一基准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位于前端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基准面共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前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前端凸出所述主体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位于上端的承托面,车身部件的后端与所述定位面接触,所述车身部件的下端与所述承托面接触,所述活动夹持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方,且与所述承托件之间留有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与所述车身部件的厚度配合设置,所述活动夹持件用于固定所述车身部件。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托件还包括弧形件,所述弧形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夹持件包括基体和压块,所述压块位于所述基体的前端,所述基体装设于所述主体内部,所述压块的前部露出所述主体前端,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所述活动夹持件沿前后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做往复运动。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包括与所述基体配合的基体槽和与所述压块配合的压块槽,所述基体的后端通过弹性件装设于所述基体槽内。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夹持件还包括手持件,所述基体上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手持件装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主体上端开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与所述第一开槽连通,所述手持件容纳于所述第二开槽内,并可在所述第二开槽内沿前后方向滑动,所述手持件的上端外露于所述第二开槽的上方。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下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容纳有磁铁,所述主体通过所述磁铁吸附于车身配合件上。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弧形件一体成型。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准面和所述第二基准面上设有防刮垫。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面和所述定位面上设有防刮垫。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块的下端设有防刮垫。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通过设置主体和承托件,承托件用于对待安装的车身部件进行间隙、面差控制,承托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与车身部件的后端接触的定位面,由于定位面与第一基准面共面,第一连接件的厚度,即为车身配合件与车身部件之间的间隙,第二连接件包括与车身部件的下端接触的承托面,承托面相对于第一基准面的距离决定了车身部件与车身配合件之间的面差,活动夹持件对车身部件进行夹持固定,通过控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厚度,即可有效控制车身部件与车身配合件之间的间隙和面差,能够一次性将车身部件定位至车身上,提升安装效率,定位效率高,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承托件(20)和活动夹持件(30),所述主体(10)包括位于下端的第一基准面(101)和位于前端的第二基准面(102),所述第一基准面(101)用于与车身配合件接触,所述承托件(20)位于待安装的车身部件的安装区域内,所述承托件(20)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上端与所述主体(10)的第一基准面(10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包括位于前端的定位面(203),所述定位面(203)与所述第二基准面(102)共面,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前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前端凸出所述主体(10)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件(22)包括位于上端的承托面(201),车身部件的后端与所述定位面(203)接触,所述车身部件的下端与所述承托面(201)接触,所述活动夹持件(30)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上方,且与所述承托件(20)之间留有安装间隙(40),所述安装间隙(40)与所述车身部件的厚度配合设置,所述活动夹持件(30)用于固定所述车身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20)还包括弧形件(23),所述弧形件(2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2)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持件(30)包括基体(31)和压块(32),所述压块(32)位于所述基体(31)的前端,所述基体(31)装设于所述主体(10)内部,所述压块(32)的前部露出所述主体(10)前端,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配合,所述活动夹持件(30)沿前后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10)做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开槽(11),所述第一开槽(11)包括与所述基体(31)配合的基体槽(111)和与所述压块(32)配合的压块槽(112),所述基体(31)的后端通过弹性件(113)装设于所述基体槽(1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持件(30)还包括手持件(33),所述基体(31)上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311),所述手持件(33)装设于所述安装孔(311)内,所述主体(10)上端开设有第二开槽(12),所述第二开槽(12)与所述第一开槽(11)连通,所述手持件(33)容纳于所述第二开槽(12)内,并可在所述第二开槽(12)内沿前后方向滑动,所述手持件(33)的上端外露于所述第二开槽(12)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的下端开设有固定孔(13),所述固定孔(13)内容纳有磁铁,所述主体(10)通过所述磁铁吸附于车身配合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所述第二连接件(22)和所述弧形件(23)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面(101)和所述第二基准面(102)上设有防刮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面(201)和所述定位面(203)上设有防刮垫。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32)的下端设有防刮垫。


技术总结
一种车身部件装配用间隙面差控制辅具,包括主体、承托件和活动夹持件,主体包括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第一基准面用于与车身接触,承托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上端与主体的第一基准面连接,第一连接件包括定位面,第二连接件的后端与第一连接件的前端连接,且第二连接件的前端凸出主体的前端,第二连接件包括承托面,车身部件的后端与定位面接触,车身部件的下端与承托面接触,活动夹持件位于第二连接件上方,且与承托件之间留有安装间隙,安装间隙与车身部件的厚度配合设置,活动夹持件用于固定车身部件,能够有效控制车身部件与车身配合件之间的间隙和面差,降低了安装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安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智,刘立飞,王涛涛,张宏达,朱传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