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1120发布日期:2023-08-04 01:1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


背景技术:

1、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和装饰工程施工等,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新老建筑物的更替速度也在加快,城市大规模建设使建筑垃圾越来越多,随意堆置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管理方面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需要用运输小车将建筑废料运至废料存放点集中存放,以便运输车辆运走处理。

2、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一般的运输小车使用过程中,将物料运输至适当的位置,将物料卸下需要人为抬起运输小车的一端,费时费力,降低了运输小车的运输效率,且物料需要堆码时,还需要人为抬升,运输小车不能够将物料升起,降低了运输小车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解决了现今存在的物料卸下需要人为抬起运输小车的一端,费时费力,降低了运输小车的运输效率和物料需要堆码时,还需要人为抬升,运输小车不能够将物料升起,降低了运输小车使用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物料箱,所述主体的内侧连接有挡板,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侧面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底板的下端设置有活动杆,所述物料箱的侧面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转动杆的中心处设置有液压杆,所述电机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的侧面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块。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与物料箱相连接的连接销,所述连接销的直径尺寸与活动槽的内部尺寸相匹配,所述转动杆通过活动槽、连接销与物料箱活动连接。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呈对称分布在物料箱的两侧,且两个转动杆通过轴体与底板转动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的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活动杆设置为一组,两组所述活动杆呈对称分布在底板的下端。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通过轴体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通过轴体与连接块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与丝杆螺纹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物料箱的一端设置有铰接件,所述物料箱通过铰接件与底板转动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1、该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通过设置电机、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丝杆、连接块、活动杆和底板,能够实现对运输小车物料箱高度的调节效果,使运输后的物料上升至一定的高度,便于施工人员对施工物料的堆码使用,提高了运输小车的使用效果。

10、2、该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通过设置液压杆、转动杆、铰接件、活动槽和连接销,能够实现对运输小车物料箱的倾斜倾倒物料的情况,不需要人为手动抬起运输小车,省时省力,提高了运输小车的运输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上端设置有物料箱(3),所述主体(1)的内侧连接有挡板(4),所述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侧面设置有蓄电池(6),所述底板(2)的下端设置有活动杆(7),所述物料箱(3)的侧面设置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10),所述转动杆(9)的中心处设置有液压杆(11),所述电机(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伞齿轮(12),所述第一伞齿轮(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伞齿轮(13),所述第二伞齿轮(13)的侧面连接有丝杆(14),所述丝杆(14)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10)的内部设置有与物料箱(3)相连接的连接销(16),所述连接销(16)的直径尺寸与活动槽(10)的内部尺寸相匹配,所述转动杆(9)通过活动槽(10)、连接销(16)与物料箱(3)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9)呈对称分布在物料箱(3)的两侧,且两个转动杆(9)通过轴体与底板(2)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7)的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活动杆(7)设置为一组,两组所述活动杆(7)呈对称分布在底板(2)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7)通过轴体与底板(2)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7)通过轴体与连接块(15)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15)与丝杆(14)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箱(3)的一端设置有铰接件(8),所述物料箱(3)通过铰接件(8)与底板(2)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施工多功能运输车,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物料箱,所述主体的内侧连接有挡板,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侧面设置有蓄电池。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机、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丝杆、连接块、活动杆、底板、液压杆、转动杆、铰接件、活动槽和连接销,能够实现对运输小车物料箱高度的调节效果,使运输后的物料上升至一定的高度,便于施工人员对施工物料的堆码使用,提高了运输小车的使用效果,同时能够实现对运输小车物料箱的倾斜倾倒物料的情况,不需要人为手动抬起运输小车,省时省力,提高了运输小车的运输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范毓婕,韩静,王燊,张军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龙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