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2105发布日期:2023-09-24 08:2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1、汽车的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发动机产生的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之一,汽车的汽车前围板位于驾驶舱与发动机舱之间,起到隔热、传力和保护驾驶舱空间的作用。

2、然而,汽车前围板距离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较近,发动机运行时会将振动传递给前围板,导致前围板因振动产生较大噪声,从而导致驾驶舱内的噪声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可以减小发动机舱噪声向驾驶室的传递,降低驾驶舱内的噪声。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包括:汽车前围板,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加强结构,包括加强件以及加强座,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汽车前围板沿第二预设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汽车前围板的厚度方向互相垂直;所述加强座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加强座分别位于所述加强件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两侧,所述加强座与所述汽车前围板以及所述加强件连接;加强梁,位于所述汽车前围板与所述加强件之间,所述加强梁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汽车前围板、所述加强件以及所述加强座连接;所述加强梁内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排布的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所述第一降噪腔体以及所述第二降噪腔体均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以贯穿所述加强件。

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长方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支撑性,可以较好的提高加强梁的稳定性和支撑性,可以防止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发生变形,此外,使得噪音进入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后噪音可以在腔体的内侧壁面之间反复反射,从而使得噪音可以在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内充分震荡衰减,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

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1,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2,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1,与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2;其中,所述b1大于或等于所述a1的0.9倍,所述b2大于或等于所述a2的0.9倍。可以增大噪音在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中沿第二预设方向传播时的路径长度和能耗,以使得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具有更好的隔声性能。

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1,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2,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1,与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2;其中,所述a1与所述a2相等,所述b1与所述b2不相等。便于将第一降噪腔体与第二降噪腔体一起加工成型,同时使得加强梁可以对沿更多角度传播的噪音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

6、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降噪腔体位于所述第一降噪腔体远离所述汽车前围板的一侧,所述b2大于或等于所述b1的1.2倍,且小于或等于所述b1的1.5倍。使得在加强梁沿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有限的基础上,保证第一降噪腔体在第二预设方向上具有足够长度,以保证第一降噪腔体的降噪效果,同时使得第一降噪腔体与加强件在第二预设方向上具有足够的间距,这样可以防止第一降噪腔体中的噪音直接传递至加强件。

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梁靠近所述汽车前围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加强梁以及所述汽车前围板连接。第一翻边可以便于汽车前围板与加强梁的连接。

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梁一体成型。进一步提高加强梁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加强梁的稳定性和支撑性,此外,还可以提升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的密封性,进一步提升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的降噪效果。

9、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的整体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加强件的第一锐角处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加强梁连接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加强件的第二锐角处连接有用于与汽车的地板连接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可以较好的提高加强件的稳定性和支撑性,使得加强件能够为加强梁和汽车前围板等部件提供稳固的支撑。

10、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内设置有多组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排布的第三降噪腔体,每组所述第三降噪腔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吸能腔,所述第三吸能腔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以贯穿所述加强件。第三降噪腔体能较好吸收车辆正面碰撞的能量,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碰撞保护,此外,第三降噪腔体同样可以起到降噪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

1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所述车体具有发动机舱以及驾驶舱,所述汽车前围板位于所述发动机舱与所述驾驶舱之间,所述汽车前围板、所述加强座以及所述加强件均与所述车体连接。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能较好吸收车辆正面碰撞的能量,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碰撞保护,并且汽车前围板振动产生的噪声传递至加强梁时,噪声会在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内震荡衰减,而且相对于固体传音,噪音通过空气传播时能耗更大,因此,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也可以起到隔声效果,从而可以利用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降低前围板因振动产生的噪声辐射,减小发动机舱噪声向驾驶室的传递,降低驾驶舱内的噪声,从而可以提升乘客舒适性;此外,第一降噪腔体与第二降噪腔体沿第二预设方向排布,汽车前围板产生的噪声传递至驾驶舱的过程中,需要依次经过第一降噪腔体与第二降噪腔体,因此,第一降噪腔体与第二降噪腔体可以起到双重隔声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1,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2,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1,与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1,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2,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1,与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噪腔体位于所述第一降噪腔体远离所述汽车前围板的一侧,所述b2大于或等于所述b1的1.2倍,且小于或等于所述b1的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靠近所述汽车前围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加强梁以及所述汽车前围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的整体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加强件的第一锐角处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加强梁连接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加强件的第二锐角处连接有用于与汽车的地板连接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内设置有多组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排布的第三降噪腔体,每组所述第三降噪腔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吸能腔,所述第三吸能腔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以贯穿所述加强件。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所述车体具有发动机舱以及驾驶舱,所述汽车前围板位于所述发动机舱与所述驾驶舱之间,所述汽车前围板、所述加强座以及所述加强件均与所述车体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汽车前围结构包括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以及加强梁;汽车前围板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加强结构包括加强件以及加强座,加强件位于汽车前围板沿第二预设方向的一侧;加强座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加强座分别位于加强件沿第一预设方向的两侧,加强座与汽车前围板以及加强件连接;加强梁位于汽车前围板与加强件之间,加强梁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汽车前围板、加强件以及加强座连接;加强梁内设置有沿第二预设方向排布的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以贯穿加强件。降低前围板因振动产生的噪声辐射,减小发动机舱噪声向驾驶室的传递,降低驾驶舱内的噪声。

技术研发人员:米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