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独立转向电机的转向组件及其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1824发布日期:2023-12-30 00:5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独立转向电机的转向组件及其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架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独立转向电机的转向组件及其汽车。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线控底盘汽车的转向轮采用独立转向电机带动转向节的方式进行转动。如公开号为“us10940885b2”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轮转向装置,包括与转向轮连接的转向节、独立转向电机和支撑件,其中独立转向电机与支撑件固定连接,其输出轴与转向节连接并可带动转向节运动,支撑件与汽车的下横臂连接。通过独立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向节运动来带动转向轮转向。

2、但是由于现在的线控底盘汽车的线路布局方式以及采用软件进行控制的原因,当发生软件故障或电路故障,都会导致独立转向电机的输出轴过度旋转,最终导致转向节转向过度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独立转向电机的转向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节会发生转向过度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具有独立转向电机的转向组件,包括轮端模块、与所述轮端模块连接的转向节、转向电机和与所述转向电机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转向节和所述转向电机之间,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转向节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转向限位块,所述转向节转动至极限位置后,所述转向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块或所述第二限位块抵接。

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转向电机输出轴带动转向节及轮端模块转动过程中,安装座固定不动,转向限位块在转向节转动到极限位置即将发生过度转向时就会与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碰撞抵接,阻止转向节继续转动,通过机械结构实现轮端模块转动角度在限制的范围内。其中限位组件可与安装座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分开成型后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组装;其中固定连接组装方式有焊接、铆接、紧固件连接和卡扣连接等。

5、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固定连接。

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通过如卡扣连接或紧固件连接的方式与安装座连接,只需要在安装座上设置多个卡扣连接的位置或螺纹孔即可以让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安装在不同的位置上来实现不同的转动角度限制范围。而由于不同的车型的轮端模块的转动角度的范围是不一样的,若是将限位组件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直接通过焊接、铆接方式与安装座连接或者与安装座一体成型,那么针对不同车型就要对应产出不同的安装座,这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升高。而上述限位组件与安装座可拆卸固定连接,只需要生产一种安装座再根据需要更换限位组件即可,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7、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转接板,所述转接板设置有供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均安装于所述转接板上。

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需要与转向限位块发生碰撞,若是仅仅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通过卡扣连接或者紧固件连接的方式与安装座连接,因为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体积太小,卡扣和紧固件能够提供的紧固力不会太高而导致牢固性难以保证,可能会发生脱落或断裂的情况。而将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安装在转接板,再将转接板安装在安装座上,这样安装座也无需生产多种款式,而转接板也具有更多的面积从而能够牢固地与安装座连接。此时将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通过如铆接、焊接的方式固定的转接板上,能够保证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与转向限位块碰撞后不会发生脱落或断裂的情况,使用更加牢靠。

9、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均与所述转接板焊接。

1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通过满焊固定连接在转接板上,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与转接板的连接更加牢固。

11、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通孔的轴线的连线以及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通孔的轴线的连线的夹角为130-180度。

1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转向节是绕着转向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转动,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共线,使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范围可在130-180度之间,也就是转向节带动轮端模块的两个极限位置之间转向角度的范围为130-180度。

13、进一步,所述转向节包括用于与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安装部和连接所述安装部和所述轮端模块的连接节部;所述转向限位块位于所述连接节部。

1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安装座或转接板与安装部的顶面贴合,而为了让转向限位块与转向节具有更大面积的接触空间来使得转向限位块强度更高以及避免影响安装部与安装座或转接板贴合,转向限位块位于连接节部上且可与转向节一体成型。

15、进一步,所述转向限位块的顶面在沿所述转向电机的轴线方向上不高于所述安装部的顶面。

1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转向限位块不会凸出于安装部,避免转向限位块顶起安装座或转接板而影响装配。

17、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厚度均小于所述转向限位块的厚度。

1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安装座或转接部与安装部的顶面贴合之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厚度均小于转向限位块的厚度可以避免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因为厚度太大而与转向节发生干涉。

19、进一步,所述转向限位块的顶面在沿所述转向电机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安装部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厚度均与所述转向限位块的厚度一致。

20、根据上述的技术手段,此时转向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厚度达到最大,转向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抵接时的面积更大,限制效果更好。

21、一种汽车,包括安装于车体内的下摆臂和上述的具有独立转向电机的转向组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下摆臂转动连接。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转向限位块在转向节发生过度转向时就会与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碰撞,阻止转向节继续转动,通过机械结构实现轮端模块转动角度在限制的范围内,在汽车发生软件故障和电路故障的时候也能够确保轮端模块不会发生过度转向,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独立转向电机的转向组件,包括轮端模块(1)、与所述轮端模块(1)连接的转向节(2)、转向电机(3)和与所述转向电机(3)固定连接的安装座(4),所述转向电机(3)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向节(2)连接,所述安装座(4)位于所述转向节(2)和所述转向电机(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上设置有限位组件(5),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第一限位块(501)和第二限位块(502);所述转向节(2)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501)和所述第二限位块(502)之间的转向限位块(201),所述转向节(2)转动至极限位置后,所述转向限位块(201)与所述第一限位块(501)或所述第二限位块(502)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独立转向电机(3)的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与所述安装座(4)可拆卸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独立转向电机(3)的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还包括转接板(503),所述转接板(503)设置有供所述转向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的通孔(5031);所述第一限位块(501)和所述第二限位块(502)均安装于所述转接板(50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独立转向电机(3)的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501)和所述第二限位块(502)均与所述转接板(503)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独立转向电机(3)的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501)与所述通孔(5031)的轴线的连线以及所述第二限位块(502)与所述通孔(5031)的轴线的连线的夹角为130-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具有独立转向电机(3)的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2)包括用于与所述转向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的安装部(202)和连接所述安装部(202)和所述轮端模块(1)的连接节部(203);所述转向限位块(201)位于所述连接节部(2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独立转向电机(3)的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限位块(201)的顶面在沿所述转向电机(3)的轴线方向上不高于所述安装部(202)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独立转向电机(3)的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501)和所述第二限位块(502)的厚度均小于所述转向限位块(201)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独立转向电机(3)的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限位块(201)的顶面在沿所述转向电机(3)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安装部(202)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限位块(501)和所述第二限位块(502)的厚度均与所述转向限位块(201)的厚度一致。

10.一种汽车,包括安装于车体内的下摆臂(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具有独立转向电机(3)的转向组件;所述安装座(4)与所述下摆臂(6)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独立转向电机的转向组件及其汽车,包括轮端模块、与轮端模块连接的转向节、转向电机和与转向电机固定连接的安装座,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向节连接,安装座位于转向节和转向电机之间,安装座上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转向节上设置有位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转向限位块,转向节转动至极限位置后,转向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抵接。通过转向限位块在转向节发生过度转向时就会与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碰撞,阻止转向节继续转动,通过机械结构实现轮端模块转动角度在限制的范围内,在汽车发生软件故障和电路故障的时候也能够确保轮端模块不会发生过度转向,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