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60671发布日期:2023-10-06 15:4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助力车轮,具体为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


背景技术:

1、童车是一种专门供小朋友骑行、训练的工具,但孩子的体力始终有限,为了避免他们在行驶的途中体力耗费过多,可选择于后轮胎上加装助力机构,在平常的踩踏时通过蓄电器积攒电力,力有不逮时则启动马达输出电力,以便车体自动行驶,但以往的助力组件多数仅凭壳体安装在车轮的两侧,缺少支撑部件而难以维持自身的稳定,在车轮转动时极易因振动而松脱,甚至损坏内部零件。

2、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组件稳定性欠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包括主盘体和马达,所述主盘体的右侧安装有马达,所述主盘体的左侧安装有蓄电器,所述马达与主盘体的顶部固定焊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套筒,所述插杆与套筒的一端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套筒的顶部横向焊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的一侧之间活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前端的两侧之间固定焊接有齿杆,所述空腔内部一侧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两组齿轮,所述壳体外部的顶端设置有安装片,所述主盘体的外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轮胎。

3、优选的,所述齿轮对称设置在齿杆的上下两处,所述齿杆可于齿轮之间横向抽动。

4、优选的,所述套筒外部一侧之间的顶端固定焊接有空心框,所述空心框的内槽设置有活动腔室,所述活动腔室内部的上方与下方分别安装有弹簧轴,所述弹簧轴之间固定连接有收卷盘,所述收卷盘的外侧缠绕有线束,所述套筒前端的内部纵向设置有通道。

5、优选的,所述线束的两侧分别穿过通道分别与马达、蓄电器固定相连,所述弹簧轴与收卷盘处于同一垂直面。

6、优选的,所述马达与蓄电器两端的底部之间分别活动铰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透明板,所述套筒前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螺栓。

7、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下方与框体顶部的两端活动相连,所述框体套接在套筒及马达、蓄电器之间。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不仅实现了快速稳定组件,实现了整理线束,而且实现了保护结构;

9、(1)通过在套筒的顶部横向焊接有壳体,根据轮胎的直径尺寸,沿着插杆抽拉外部套接的套筒,拧紧第一螺栓加以固定,再捏住两侧的壳体沿着空腔水平对向拉扯此物,在空腔两端多个齿轮的限制下,通过其与多个齿杆的啮合推送,调整壳体的间距,而后再以安装片将结构顶端固定在自行车的后方坐垫之下,既保障两侧马达及蓄电器的位置稳定,又可在二者蓄电供电之时维持机构正常运行;

10、(2)通过在套筒外部一侧之间的顶端固定焊接有空心框,线束的主体绕接在收卷盘表面之上,此物的两侧分别穿过通道与马达、蓄电器相连,且收卷盘由弹簧轴安装在活动腔室中,避免此物拖拽而卷入支架里,又能根据助力机构框架的改变来调整线束的位置,而不影响两侧马达及蓄电器的正常使用;

11、(3)通过在套筒前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于马达或蓄电器的外侧分别扭转铰接的框体,根据此物顶端的高度,再使用螺钉将定位块固定在套筒的表面,继而拧紧第二螺栓,锁紧框体与定位块,避免二者松脱,从外部罩住机构主体,在多面透明板的保护下防止助力机构受到伤害与污染。



技术特征:

1.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包括主盘体(1)和马达(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盘体(1)的右侧安装有马达(2),所述主盘体(1)的左侧安装有蓄电器(14),所述马达(2)与主盘体(1)的顶部固定焊接有插杆(13),所述插杆(13)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套筒(11),所述插杆(13)与套筒(11)的一端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栓(12),所述套筒(11)的顶部横向焊接有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6),所述空腔(16)内部的一侧之间活动安装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前端的两侧之间固定焊接有齿杆(7),所述空腔(16)内部一侧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两组齿轮(6),所述壳体(10)外部的顶端设置有安装片(9),所述主盘体(1)的外侧设置有支架(15),所述支架(1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轮胎(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6)对称设置在齿杆(7)的上下两处,所述齿杆(7)可于齿轮(6)之间横向抽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1)外部一侧之间的顶端固定焊接有空心框(5),所述空心框(5)的内槽设置有活动腔室(17),所述活动腔室(17)内部的上方与下方分别安装有弹簧轴(18),所述弹簧轴(18)之间固定连接有收卷盘(21),所述收卷盘(21)的外侧缠绕有线束(20),所述套筒(11)前端的内部纵向设置有通道(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20)的两侧分别穿过通道(19)分别与马达(2)、蓄电器(14)固定相连,所述弹簧轴(18)与收卷盘(21)处于同一垂直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2)与蓄电器(14)两端的底部之间分别活动铰接有框体(3),所述框体(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透明板(24),所述套筒(11)前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3),所述定位块(23)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螺栓(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栓(22)下方与框体(3)顶部的两端活动相连,所述框体(3)套接在套筒(11)及马达(2)、蓄电器(14)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包括主盘体和马达,所述主盘体的右侧安装有马达,所述主盘体的左侧安装有蓄电器,所述马达与主盘体的顶部固定焊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套筒,所述插杆与套筒的一端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套筒的顶部横向焊接有壳体。该用于童车的内置式助力车轮组件通过在套筒的顶部横向焊接有壳体,沿着插杆抽拉外部套接的套筒,拧紧第一螺栓加以固定,再捏住两侧的壳体沿着空腔水平对向拉扯此物,在空腔两端多个齿轮的限制下,通过其与多个齿杆的啮合推送,调整壳体间距,而后再以安装片将结构顶端固定在自行车的后方坐垫之下,解决了组件稳定性欠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沈柏根,沈耀平,费杭燕,吕宵,倪建良,谭忠,耿毓,李飞保,李迦南,赵佳峰,闫绍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萧山钱鸿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