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端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4003发布日期:2024-01-23 10:3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车辆前端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热管理,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前端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前端结构主要采用散热器与散热风扇的结合来实现散热,散热风扇的高速运行会额外增加车辆的能量消耗,从而导致车辆的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端结构及车辆,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前端结构,包括前舱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用于供换热介质流通,所述换热器连接在所述前舱内,所述换热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前舱的底部并穿出所述前舱的底部,以使车辆行驶中的气流能够与所述换热器穿出所述前舱的部分接触实现热交换。

3、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前舱设置有进气部件,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进气部件的后方,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后方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前舱的底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部分穿出所述前舱的底部。

4、可选地,所述前舱的底部具有底板,所述第一换热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部分经所述开口穿出所述前舱。

5、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管以及散热翅片,所述换热管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换热管用于供换热介质流过,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散热翅片连接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壁,所述散热翅片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端穿出所述前舱的底部。

6、可选地,所述车辆前端结构还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进口用于导入换热介质,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出口用于导出换热介质,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出口连接。

7、可选地,所述车辆前端结构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或所述第二管。

8、可选地,所述开关阀构造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车辆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9、可选地,所述车辆前端结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车辆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10、可选地,所述车辆前端结构还包括第三管和第四管,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进口用于导入换热介质,所述第三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出口用于导出换热介质,所述第四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出口连接;

11、其中,所述第四管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管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或者,

12、所述第三管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管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连接。

13、可选地,所述进气部件包括进气格栅或主动进气格栅。

14、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前端结构。

15、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换热器至少部分设置在前舱的底部并穿出前舱的底部,使得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流动的气流能够快速与换热器接触,提高换热器与外界的热交换,从而实现换热介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可大大降低车辆的能量消耗。本车辆前端结构采用换热器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方式,使得车辆行驶过程中换热器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能够进行散热或者吸热,从而实现车辆的热管理。

16、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舱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用于供换热介质流通,所述换热器连接在所述前舱内,所述换热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前舱的底部并穿出所述前舱的底部,以使车辆行驶中的气流能够与所述换热器穿出所述前舱的部分接触实现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前舱设置有进气部件,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进气部件的后方,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后方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前舱的底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部分穿出所述前舱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的底部具有底板,所述第一换热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部分经所述开口穿出所述前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管以及散热翅片,所述换热管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换热管用于供换热介质流过,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散热翅片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壁,所述散热翅片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穿出所述前舱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端结构还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进口用于导入换热介质,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出口用于导出换热介质,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出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端结构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或所述第二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构造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车辆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端结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车辆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端结构还包括第三管和第四管,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进口用于导入换热介质,所述第三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出口用于导出换热介质,所述第四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出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件包括进气格栅或主动进气格栅。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端结构。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前端结构及车辆,本车辆前端结构包括前舱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用于供换热介质流通,所述换热器连接在所述前舱内,所述换热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前舱的底部并穿出所述前舱的底部,以使车辆行驶中的气流能够与所述换热器穿出所述前舱的部分接触实现热交换。本车辆前端结构采用换热器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方式,实现换热介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可大大降低车辆的能量消耗。

技术研发人员:潘可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