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柱上段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6758发布日期:2023-11-30 01:3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A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交通工具,尤其涉及一种a柱上段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a柱上段结构包含有a柱内板总成结构、a柱加强板总成结构、a柱外板结构。其中内板总成及加强板总成是车身碰撞性能及弯扭刚度达标的重要保障,内板同时承担着为线束、气囊、饰板、仪表横梁等其它专业总装零件提供安装点的功能。因此,设计出一种即满足a柱区域功能及性能要求,又不影响周边零件的布置、安装,且能达到车身轻量化目标的结构,往往是车身a柱区域结构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2、a柱每个位置截面积是变化的,每个截面的刚度与强度要求存在差异。现有的a柱上段结构,一般包含有3-5层板结构。其中每个板结构均为同种材料,这种a柱结构容易导致车辆碰撞时,发生板折弯进而导致板撕裂等问题。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a柱上段结构及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防碰撞效果好的a柱上段结构及车辆。

2、本申请公开了一种a柱上段结构,包括加强板、内板以及外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上硬区、第一下硬区以及位于第一上硬区与第一下硬区之间的第一软区。

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硬区包括位于所述加强板的顶部的水平部以及自所述水平部向下弯折的倾斜部;所述第一软区与所述倾斜部连接并进一步向下倾斜延伸。

4、进一步地,所述内板包括与所述第一上硬区、所述第一下硬区以及所述第一软区对应设置的第二上硬区、第二下硬区以及第二软区。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区与所述第一上硬区及所述第一下硬区通过激光拼焊技术连接;所述第二软区与所述第二上硬区以及第二下硬区通过激光拼焊技术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区及所述第二软区与所述第一上硬区、所述第一下硬区、所述第二上硬区以及所述第二下硬区采用的材料强度不同;所述第一软区及所述第二软区采用1000mp强度钢材料,所述第一上硬区、所述第一下硬区、所述第二上硬区以及所述第二下硬区采用1500mp强度钢材料。

7、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上设有补丁板;所述补丁板覆盖所述第一软区、部分所述第一上硬区及部分所述第一下硬区。

8、进一步地,所述补丁板采用2000mp强度钢材料;所述补丁板与所述加强板紧密贴合;所述加强板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补丁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9、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内板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位置对应。

10、进一步地,所述a柱上段结构包括内板加强板;所述内板加强板位于所述内板与所述加强板之间。

11、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a柱上段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加强板包括第一上硬区、第一下硬区以及位于第一上硬区与第一下硬区之间的第一软区,提升了该区域受碰撞时的折弯角,规避了车辆发生碰撞时该区域发生折弯进而发生结构撕裂的问题,提升了车辆的防碰撞性能。

1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技术特征:

1.一种a柱上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内板以及外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上硬区、第一下硬区以及位于第一上硬区与第一下硬区之间的第一软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上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硬区包括位于所述加强板的顶部的水平部以及自所述水平部向下弯折的倾斜部;所述第一软区与所述倾斜部连接并进一步向下倾斜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上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包括与所述第一上硬区、所述第一下硬区以及所述第一软区对应设置的第二上硬区、第二下硬区以及第二软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柱上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区与所述第一上硬区及所述第一下硬区通过激光拼焊技术连接;所述第二软区与所述第二上硬区以及所述第二下硬区通过激光拼焊技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柱上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区及所述第二软区与所述第一上硬区、所述第一下硬区、所述第二上硬区以及所述第二下硬区采用的材料强度不同;所述第一软区及所述第二软区采用1000mp强度钢材料,所述第一上硬区、所述第一下硬区、所述第二上硬区以及所述第二下硬区采用1500mp强度钢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上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设有补丁板;所述补丁板覆盖所述第一软区、部分所述第一上硬区及部分所述第一下硬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a柱上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丁板采用2000mp强度钢材料;所述补丁板与所述加强板紧密贴合;所述加强板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补丁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上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内板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位置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上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上段结构包括内板加强板;所述内板加强板位于所述内板与所述加强板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a柱上段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A柱上段结构及车辆。A柱上段结构包括加强板、内板以及外板;加强板位于内板与外板之间;加强板包括第一上硬区、第一下硬区以及位于第一上硬区与第一下硬区之间的第一软区。本申请在车辆A柱的易弯折区设置软区,提升了该区域受碰撞时的折弯角,规避了车辆发生碰撞时该区域发生结构撕裂的问题,提升了车辆的防碰撞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杜文鑫,李国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