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3162发布日期:2023-12-06 20:1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配件,具体为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自行车的曲柄长度固定,但曲柄作为发力杠杆来说,更长的曲柄就意味着力臂越长,根据杠杆原理,力臂越长越为省力,并且更长的曲柄在骑行时,其轨迹更大,从脚踏的最高点到最低点更容易发力,但力臂增加仅仅是通过延长曲柄的长度,而曲柄均为长条状,其长度增加后,使得在骑行时,曲柄弯曲形变的概率越大,存在安全风险,实用性不强,

2、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备实用性,才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曲柄易弯曲形变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与车架对接,包括:

3、第一力臂组件,包括内圆环,所述内圆环的内圆壁焊接连接有第一连接臂,

4、第二力臂组件,包括外圆环,所述外圆环套设于内圆环上,所述外圆环的外圆壁设置有第二连接臂,

5、所述内圆环和外圆环通过一组第一连接块焊接连接,

6、所述第一连接臂上开设有用于与中轴对接的第一连接孔,

7、所述第二连接臂上开设有用于与脚踏板对接的第二连接孔。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位于同一直线上。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与内圆环共圆心,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轴心线相互平行。

10、进一步地,所述内圆环和外圆环为同心圆结构,所述内圆环和内圆环处于同一垂直面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外圆环设置为n个,n≥1,所述外圆环由内到外内径逐渐增大。

12、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外圆环之间通过一组第二连接块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呈交错式分布。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与外圆环外圆壁焊接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焊接连接的第二连接杆。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外圆环所处垂直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所述第二连接杆与外圆环所处垂直面相互平行。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行车力臂结构由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构成,且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设置有同心圆结构的圆环,通过改变圆环的圈数,来增加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间距,以此来提高整个力臂长度,使得骑行更为省力;

16、传统的力臂增加来提高曲柄长度,而本装置通过增加圆环圈数,而圆环某个点受力后,力可以向四周均匀分散开,进而承压效果更好,进而圈数的增加并不会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与车架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位于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与内圆环共圆心,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轴心线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环和外圆环为同心圆结构,所述内圆环和内圆环处于同一垂直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环设置为n个,n≥1,所述外圆环由内到外内径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外圆环之间通过一组第二连接块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呈交错式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与外圆环外圆壁焊接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焊接连接的第二连接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外圆环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所述第二连接杆与外圆环所处平面相互平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力臂结构,与车架对接,第一力臂组件,包括内圆环,所述内圆环的内圆壁焊接连接有第一连接臂,第二力臂组件,包括外圆环,所述外圆环套设于内圆环上,所述外圆环的外圆壁设置有第二连接臂,所述内圆环和外圆环通过一组第一连接块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上开设有用于与中轴对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臂上开设有用于与脚踏板对接的第二连接孔。该自行车力臂结构由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构成,且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设置有同心圆结构的圆环,通过改变圆环的圈数,来增加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间距,以此来提高整个力臂长度,使得骑行更为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兢,张作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兢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