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05571发布日期:2024-03-13 20:53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平衡车,具体涉及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电动平衡车,由于其操作便捷、小巧且具备驾驶乐趣而成为当代年轻人常选的出行方式之一,常规电动平衡车在面对颠簸路段时通过减震装置提供减震效果,避免使用者由于平衡车的猛烈晃动而导致脚脱离,导致使用者受伤,但常规设计的独轮平衡车的减震器在位移吸能的减震过程中,减震器与安装支架之间缺少导向结构进行限位,若减震器的位移方向与安装支架的受力方向偏移,则容易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导致使用者的驾驶姿态因颠簸而变形,无法满足使用者对平衡车的减震效果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独轮平衡车的减震器在位移吸能的减震过程中,减震器与安装支架之间缺少导向结构进行限位,无法满足使用者的减震效果需求。

2、本实用新型其中一方案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包括:

3、减震器,设置有滑块;

4、安装支架,包括容置凹位,用于容置所述减震器,所述容置凹位侧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容置凹位与所述减震器相适应,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安装支架可动连接;

5、所述滑槽设置有两道,且两道所述滑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置凹位两侧。

6、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容置凹位的两侧设置有滑槽,使得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安装支架的滑动位移更加顺畅,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7、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减震器包括上轴、下轴,所述上轴套设于所述下轴的顶端,且所述上轴与所述下轴可动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下轴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将所述减震器与车架连接;所述上轴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避让开口,所述避让开口的对应所述上轴,且所述避让开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轴的中心轴相同。

10、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减震装置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与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块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锁紧件从所述第二定位孔嵌入至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将所述减震器固定至所述安装支架;

11、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安装支架的配合安装用于实现颠簸路段的减震,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可拆卸的上述锁紧件,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选择将所述锁紧件从所述第二定位孔嵌入至所述第一定位孔,实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减震器的锁定,使得应用本减震方案的平衡车在平缓无障碍的场地使用时,具有较快的行进速度,同时给使用者较好的震动反馈,帮助使用者更好的调整控制行进路线;以及在障碍物较多、容易引起大幅度颠簸的使用路况时,可将所述锁紧件从所述第二定位孔中取下,令所述减震器恢复与所述安装支架的滑动性能,实现减震。

12、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所述锁紧件,可实现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控制,适用不同的场景需求,并且调整过程简单,便于使用者根据场景灵活切换。

13、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还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孔下方,所述收纳槽用于收纳所述锁紧件。

14、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收纳槽,在减震装置应用于颠簸路段时,可将所述锁紧件从第二连接孔取下,恢复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减少颠簸路段对平衡车的运行影响,同时取下的所述锁紧件可以收纳在所述收纳槽内同步随车携带;从而在有快速通行的使用需求时,方便从所述收纳槽取用所述锁紧件,无需额外携带。

15、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减震器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减震器对称设置于车架两侧。

16、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

17、在其中一场景中,所述安装孔可选用螺纹连接孔、卡扣连接孔、插销孔或弹性拔插孔中的任一种。

18、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还指出了一种车架结构,包括如上述多个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减震装置以及踏板,所述踏板与所述减震装置中的安装支架连接,所述踏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端。

19、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可转动的所述踏板,便于使用者将所述踏板转动收起,节省空间,便于将应用有该车架的平衡车收纳于较小的空间中,从而便于收纳。

20、在本方案中的其中一实用场景中,所述踏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用于辅助增加使用者脚部与踏板的摩擦力,在行驶过程遇到颠簸时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21、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还指出了一种平衡车,包括如上述多个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减震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上轴、下轴,所述上轴套设于所述下轴的顶端,且所述上轴与所述下轴可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将所述减震器与车架连接;所述上轴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避让开口,所述避让开口的对应所述上轴,且所述避让开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轴的中心轴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与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块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锁紧件从所述第二定位孔嵌入至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将所述减震器固定至所述安装支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孔下方,所述收纳槽用于收纳所述锁紧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减震器对称设置于车架两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

9.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的减震装置、踏板,所述踏板与所述减震装置中的安装支架连接,所述踏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端。

10.一种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的减震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平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器,设置有滑块;安装支架,包括容置凹位,所述容置凹位侧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容置凹位与所述减震器相适应,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安装支架可动连接;所述滑槽设置有两道,且两道所述滑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置凹位两侧。本技术的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安装支架的滑动位移更加顺畅,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丛林狼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3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