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4185发布日期:2024-03-22 10:26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使用,具体为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


背景技术:

1、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摩托车经历百年风雨,正在向着更新、更快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现代摩托车产业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光通信电子控制系统、雷达测距自动控制系统、电子地图导向系统、声波电子消声系统等高新技术在一些概念摩托车中的运用,则使现代摩托车变得更加完美,更加具有震撼力。

2、经过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行车灯如公开号为cn108708991a公开的一种摩托车行车灯,通过设置有彩灯灯珠,可进行红蓝光信号的切换,使得来往车辆更加清楚直观的观察到车辆信号的改变,方便做出正确的应对,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设置有眩目罩覆盖在彩灯灯珠上,可避免在开启彩灯灯珠时对其它车辆造成炫目的情况,使得该装置使用更加安全,从而使得车辆形成过程中安全性更高。

3、现有的摩托车行车灯的主要结构过于简单,无法将灯源灯管进行高效散发,摩托车行车时的警示效果与行车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提高了灯源灯光的散发效果,从而保证了摩托车行车时的警示效果与行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具备行车警示效果高的优点,以解决现有的摩托车行车灯的主要结构过于简单,无法将灯源灯管进行高效散发,摩托车行车时的警示效果与行车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包括外罩和底壳,其中所述底壳前表面通过螺丝安装有外罩,所述外罩内表面安装有加强环,所述外罩后表面安装有灯罩,所述灯罩后表面通过螺丝安装有灯源,所述灯罩前表面呈蜂窝型凸面设置,所述底壳后表面中间安装有控制器。

3、优选的,所述底壳外表面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共设有三个,且三个所述连接座分设于外罩两侧与顶部中间位置处。

4、优选的,所述外罩内表面安装有线型架,所述线型架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线型架分设于外罩内底部位置处。

5、优选的,所述加强环共设有十八个,且十八个所述加强环分设于外罩内表面,十八个所述加强环呈蜂窝六边形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底壳后表面中间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内表面中间安装有线束,所述线束末端安装有线束插头。

7、优选的,所述底壳后表面四个角位置处均安装有支撑凸台,所述底壳后表面靠近线束位置处安装有保护凸台。

8、优选的,所述底壳后表面一侧安装有排气电机,所述排气电机输出轴安装有叶片b,所述底壳后表面位于排气电机位置处设有排气孔。

9、优选的,所述底壳后表面一侧安装有进气电机,所述进气电机输出轴安装有叶片a,所述底壳后表面位于进气电机位置处设有进气孔。

10、优选的,所述进气孔与排气孔均采用z型设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灯罩前表面设置蜂窝型凸面,达到实现对灯源灯光进行高效散发的效果,在外罩后表面设置灯罩,以解决摩托车行车灯的主要结构过于简单,无法将灯源灯管进行高效散发,摩托车行车时的警示效果与行车效果不佳的问题,提高了灯源灯光的散发效果,从而保证了摩托车行车时的警示效果与行车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风电机和进风电机,达到对灯源进行高效降温的效果,在底壳后表面一侧设置排气电机,在排气电机输出轴设置叶片b,在底壳后表面位于排气电机位置处设有排气孔,在底壳后表面一侧设置进气电机,在进气电机输出轴设置叶片a,在底壳后表面位于进气电机位置处设有进气孔,以解决灯源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较高,在高温环境中,灯源极易损坏的问题,降低了灯源的使用温度,从而提高了行车灯的使用寿命。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环和线型架,达到增加外罩强度的效果,在外罩内表面设置十八个加强环,且十八个加强环呈蜂窝六边形相连接,以解决行车灯的使用强度较低,受摩托车行驶过程中振动影响而损坏的问题,降低了行车灯的损坏几率,从而提高了行车灯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包括外罩(1)和底壳(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9)前表面通过螺丝安装有外罩(1),所述外罩(1)内表面安装有加强环(5),所述外罩(1)后表面安装有灯罩(7),所述灯罩(7)后表面通过螺丝安装有灯源(12),所述灯罩(7)前表面呈蜂窝型凸面设置,所述底壳(9)后表面中间安装有控制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9)外表面安装有连接座(6),所述连接座(6)共设有三个,且三个所述连接座(6)分设于外罩(1)两侧与顶部中间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内表面安装有线型架(2),所述线型架(2)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线型架(2)分设于外罩(1)内底部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5)共设有十八个,且十八个所述加强环(5)分设于外罩(1)内表面,十八个所述加强环(5)呈蜂窝六边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9)后表面中间安装有密封环(11),所述密封环(11)内表面中间安装有线束(4),所述线束(4)末端安装有线束插头(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9)后表面四个角位置处均安装有支撑凸台(8),所述底壳(9)后表面靠近线束(4)位置处安装有保护凸台(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9)后表面一侧安装有排气电机(17),所述排气电机(17)输出轴安装有叶片b(18),所述底壳(9)后表面位于排气电机(17)位置处设有排气孔(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9)后表面一侧安装有进气电机(15),所述进气电机(15)输出轴安装有叶片a(16),所述底壳(9)后表面位于进气电机(15)位置处设有进气孔(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14)与排气孔(19)均采用z型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其技术方案包括:外罩和底壳,所述底壳前表面通过螺丝安装有外罩,所述外罩内表面安装有加强环,所述外罩后表面安装有灯罩,所述灯罩后表面通过螺丝安装有灯源,所述灯罩前表面呈蜂窝型凸面设置,所述底壳后表面中间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底壳后表面中间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内表面中间安装有线束,所述线束末端安装有线束插头,所述底壳后表面四个角位置处均安装有支撑凸台。一种蜂窝型摩托车行车灯解决了现有的摩托车行车灯的主要结构过于简单,无法将灯源灯管进行高效散发,摩托车行车时的警示效果与行车效果不佳的问题,提高了灯源灯光的散发效果,从而保证了摩托车行车时的警示效果与行车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龙琳玉,黄金文,李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克林索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5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