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式横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10108发布日期:2024-05-17 12:22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框架式横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架式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1、传统横梁主要为单横梁结构。这种结构形式能满足常规车辆运行工况。若单横梁结构的车辆在矿山、水泥厂等特殊工况下使用,横梁损坏较多。其原因在于单横梁结构的抗扭性能较差,在矿山、水泥厂等工况下使用,横梁易扭曲失效,与此同时动力系统、悬架部分也受扭曲影响,容易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框架式横梁结构,解决了传统横梁结构的抗扭性能较差,在矿山、水泥厂等工况下使用,横梁易扭曲失效,与此同时动力系统、悬架部分也受扭曲影响,容易出现故故障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框架式横梁结构,包括箱型横梁、背靠背横梁以及横梁连接板;所述箱型横梁和背靠背横梁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通过横梁连接板连接;所述箱型横梁底部和背靠背横梁底部分别为变截面拱型结构。

4、优选的,所述箱型横梁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设置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两个腹板。

5、优选的,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分别为“几”字型的变截面拱型结构。

6、优选的,所述背靠背横梁包括两个l型横梁和两个弧型翼板;两个所述l型横梁倒向背对背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弧型翼板设置在两个所述l型横梁底部两侧。

7、优选的,所述弧型翼板为“ω”型的变截面拱型结构。

8、优选的,所述腹板两端、l型横梁的竖直部两端均为c型结构,且对称向外设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箱型横梁、背靠背横梁和横梁连接板三者之间形成框架式结构,可满足电路布线要求以及满足车辆横梁维修需求;箱型横梁底部的变截面拱型结构用于满足动力系统加装液力缓速器的空间要求;背靠背横梁底部的变截面拱型结构,用于满足传动轴运动时的空间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框架式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型横梁(1)、背靠背横梁(2)以及横梁连接板(3);所述箱型横梁(1)和背靠背横梁(2)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通过横梁连接板(3)连接;所述箱型横梁(1)底部和背靠背横梁(2)底部分别为变截面拱型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横梁(1)包括上翼板(4)、下翼板(5)、以及设置在上翼板(4)和下翼板(5)之间的两个腹板(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式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4)和下翼板(5)分别为“几”字型的变截面拱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式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背横梁(2)包括两个l型横梁(7)和两个弧型翼板(8);两个所述l型横梁(7)倒向背对背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弧型翼板(8)设置在两个所述l型横梁(7)底部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式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型翼板(8)为“ω”型的变截面拱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式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6)两端、l型横梁(7)的竖直部两端均为c型结构,且对称向外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框架式横梁结构,包括箱型横梁、背靠背横梁以及横梁连接板;所述箱型横梁和背靠背横梁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通过横梁连接板连接;所述箱型横梁底部和背靠背横梁底部分别为变截面拱型结构;本技术箱型横梁、背靠背横梁和横梁连接板三者之间形成框架式结构,可满足电路布线要求以及满足车辆横梁维修需求;箱型横梁底部的变截面拱型结构用于满足动力系统加装液力缓速器的空间要求;背靠背横梁底部的变截面拱型结构,用于满足传动轴运动时的空间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元博,赵新刚,常斯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1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