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32328发布日期:2024-05-17 13:1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车辆后纵梁一般作为车辆后悬架拖曳臂的安装点,然而,现有车辆后纵梁的结构设计不合理,车辆后悬架拖曳臂的安装不便,并且,车辆后悬架拖曳臂安装点的动刚度较差,导致车辆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差,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驾驶体验与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车身组件,该车身组件可以降低车辆后悬架拖曳臂的安装难度,并且,能够提高车辆的nvh性能,能够提高车辆的驾驶体验与乘坐体验。

2、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包括:纵梁本体和门槛梁,所述纵梁本体与所述门槛梁连接,所述门槛梁限定出第一容纳腔;第一安装件,所述纵梁本体具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安装件设于所述纵梁本体且与所述第一避让孔对应,所述第一安装件适于与所述车辆的悬架拖曳臂配合装配;密封件,所述纵梁本体靠近所述门槛梁的一端具有第二避让孔,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纵梁本体且与所述第二避让口对应以遮挡所述第二避让孔,沿所述车身组件的高度方向,所述密封件沿远离所述第二避让孔的方向凹陷;加强梁,所述加强梁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4、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车身组件,通过设置第二避让孔,可以对车辆后悬架拖曳臂进行避让,可以降低车辆后悬架拖曳臂的安装难度,通过设置遮挡第二避让孔的密封件,可以提高车辆后悬架拖曳臂安装点的动刚度,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nvh性能,能够提高车辆的驾驶体验与乘坐体验。

5、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密封件具有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的密封翻边,所述密封翻边具有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一安装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避让孔且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6、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车身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于所述纵梁本体且套设于所述密封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7、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连接的第一加强本体和第一连接翻边,所述第一连接翻边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8、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沿所述车身组件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加强件设于所述纵梁本体靠近所述门槛梁的一端,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连接的第一加强本体和第一翻边,沿所述车身组件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翻边夹设在所述纵梁本体和所述门槛梁之间,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高度方向均相互垂直。

9、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车身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加强件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方,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纵梁本体均连接。

10、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

11、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车身组件还包括:第三加强件,所述纵梁本体限定出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三加强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且沿所述车身组件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三加强件间隔排布设置,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三加强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高度方向垂直。

12、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车身组件还包括:第四加强件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四加强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四加强件设于所述第三加强件远离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加强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且穿设于所述第四加强件,所述第二安装件适于与所述车辆的后悬架配合装配。

13、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车身组件还包括:第五加强件和第三安装件,所述第五加强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五加强件设于所述第四加强件远离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且穿设于所述第五加强件,所述第二安装件适于与所述车辆的后悬架配合装配。

14、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车身组件还包括:第一延伸梁、第二延伸梁和第三延伸梁,所述第一延伸梁、所述第二延伸梁和所述第三延伸梁均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沿所述车身组件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延伸梁与所述第一加强件对应所述第二延伸梁与所述第四加强件对应,所述第三延伸梁与所述第五加强件对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5、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车身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门槛梁与所述加强梁之间,沿所述车身组件的第一方向,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

16、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加强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门槛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板。

17、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车身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门槛梁与所述加强梁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且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正投影具有重合区域。

18、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

19、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具有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的密封翻边,所述密封翻边具有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一安装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避让孔且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于所述纵梁本体且套设于所述密封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连接的第一加强本体和第一连接翻边,所述第一连接翻边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身组件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加强件设于所述纵梁本体靠近所述门槛梁的一端,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连接的第一加强本体和第一翻边,沿所述车身组件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翻边夹设在所述纵梁本体和所述门槛梁之间,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高度方向均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加强件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方,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纵梁本体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加强件,所述纵梁本体限定出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三加强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且沿所述车身组件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三加强件间隔排布设置,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三加强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高度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加强件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四加强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四加强件设于所述第三加强件远离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加强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加强件和第三安装件,所述第五加强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五加强件设于所述第四加强件远离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延伸梁、第二延伸梁和第三延伸梁,所述第一延伸梁、所述第二延伸梁和所述第三延伸梁均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沿所述车身组件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延伸梁与所述第一加强件对应所述第二延伸梁与所述第四加强件对应,所述第三延伸梁与所述第五加强件对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门槛梁与所述加强梁之间,沿所述车身组件的第一方向,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加强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门槛梁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门槛梁与所述加强梁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且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正投影具有重合区域。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车辆的车身组件包括:纵梁本体和门槛梁,纵梁本体与门槛梁连接,门槛梁限定出第一容纳腔;第一安装件,纵梁本体具有第一避让孔,第一安装件设于纵梁本体且与第一避让孔对应,第一安装件适于与车辆的悬架拖曳臂配合装配;密封件,纵梁本体靠近门槛梁的一端具有第二避让孔,密封件设于纵梁本体且与第二避让口对应以遮挡第二避让孔;加强梁设于第一容纳腔内。由此,通过设置第二避让孔,可以对车辆后悬架拖曳臂进行避让,可以降低车辆后悬架拖曳臂的安装难度,通过设置遮挡第二避让孔的密封件,可以提高车辆后悬架拖曳臂安装点的动刚度,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NVH性能,能够提高车辆的驾驶体验与乘坐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杨延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