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类车辆的座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922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类车辆的座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阐述了对特别适合于用作娱乐性之类车辆的车座结构进行的改进,这类车辆中有自行车、三轮车、机动自行车、两轮摩托车等,以及公园中的各种娱乐性运载装置,这样的车座结构,例如在蹬骑过程中,比方说能为乘骑人员提供舒适的座位,可使之自由地运用其腿;例如在由于路面崎岖或需进行复杂操作时,乘骑人员,可在蹬踏之际或车辆拥挤时,于此车座位置上简单而连续地调整方向;同时可以产生扭转力矩,使乘骑人员在临时地迫离其正确位置或失去平衡时,得以重新恢复到舒适位置上,座子的工艺技巧完全表现在能设计出严格符合被动乘坐者舒适要求的座位,已提出过许许多多的自行车类车辆的座子,用以适应各种骑自行车的方式,或用于在速度或方向发生快速变化时改进车辆的平衡性或座位的取向。不过迄今所知,还没有恰如其份地设计出能为乘客提供从解剖学上看属于最佳的支撑和舒适的座子,亦未能提供合适的结构使乘坐者得以在其所坐位置上能连续地取向;或提供出这样的扭转力矩,使之在运行期间能令乘坐者本身与车辆重新准直与平衡。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改进了的车座,它能使乘客获得最佳的支托与最大的舒适感,即使是乘坐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也仍然如此,而且这样的车座具备了上述
出的那些改进之处,同时避免了同类的常规车座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车座,它特别适用于自行车或蹬骑型的车辆,符合乘骑者的生理学特点,使之不舒畅和疲劳感降到最小限度,而从事长时间的蹬骑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车座,它具有一个主臀部的支持部,其外形尺寸从侧向上跨越过乘骑者臀部的对峙方向,在后方超越过乘骑者的脊骨和后臀部,而向前终结于一对复杂弯曲的臀部前沿支撑用唇形部,这对唇形部则分别从居于会阴之下的座子中央或其弧矢部的相对两旁,沿侧向延伸到前述主臀部支持部的相应两前侧。
座子的主部相对于它的弧矢或中央平面,取对称式的略带碟形的结构,其形状依随乘坐者臀部的轮廓,并使会阴支持于弧矢部分之上或略与其接触。弧矢部有一悬臂式地伸出部分,居于会阴之前,并由一略呈水平的顶表面和一对与弧矢平面相平行并为其分隔的取大腿立式走向的边部所界定。
每一个前沿支撑用唇状部在相对于弧矢部下述部分而露出的内外端之间有一侧向延伸部,弧矢部的这一部分邻近伴随之相交的大腿取向侧以及上述主要部的侧向前缘之最后端。每一个唇形部还包括一通过其侧向延伸部向上下弯曲的曲线段,从它的内、外端向后,并从这对内、外端向下,使得相对于上述弯曲段而向后弯曲部分的中央区居于上述内、外端的后方,每一前沿支撑用唇形部还在其整个侧向距离上,依随着乘坐者大腿与臀部后上方之间的生理褶皱而取形。
凭借上述结构,居于这种座位上的乘骑人员,通过使其大腿之间与弧矢部的前方延伸部相贴合,可以迅速地使自己在座子上取定方向,此时的大腿从支撑用唇形部前方的臀部上,朝前并向下伸展。从现在的情况看来,若是同那种通常的向前收敛式或尖前端式的自行车座相比,这种在其前方延伸部上有平行侧边的结构乃是一种重要的设想。当乘骑者坐的不恰当时,上述的平行侧边能在增加对大腿的压力同时,使居中大腿的运动减到最小,而当乘骑者有目的地压向前述延伸部的相邻侧,企图使移位的乘坐者回复到此座位上的平衡位置时,则又能提供一对向此大腿作用的最大扭转力矩。
此种主要的座位部能对乘坐者的重量起到舒适的起决定性的支撑作用,而该复杂的弯曲形前缘支撑用唇形部,则能沿着身体的曲折部对臀部的前部提供连续的支托。在此座位上,会阴是高于弧矢部的上方或至多是轻微地支托于此弧矢部上,而这一对大腿不论是处于蹬骑中的静止或运动状态,都能位于向前或向后的位置,由此能使居于此位置上的乘骑者,在蹬骑过程中获得最大的舒适感,而只受到座子顶端的最小干扰。
图1是实施本发明之车座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车座的正视图。
图3是沿图1中3-3线,大体上通过坐骨区之箭头方向所取的横侧向截面图。
图4是沿图1中4-4线箭头方向所取的弧矢截面图。
图5是取自平行于图1中截面4-4,但沿图1中5-5线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下面对照所附的图来说明适用自行车座的一种座子,包括有一主臀部支撑部9,它在弧矢的或居中的平面10对峙侧的中央部9a处略呈碟形,同时向上弯曲到一位于高处的边缘9b,此边缘沿着主部9的两侧和后方延伸。
从主部9向前是一中央的弧矢延伸部11,它具有一略带水平的上表面11a和由弧矢面10对称分开的侧边11b(图2)弧矢延伸部11的上表面随着此座位的中央会阴部或弧矢部12而消失在后面的方向上,适合使其处于坐在此座子上之乘骑人员的会阴下方。会阴部12的顶部表面大致地平行于顶表面11a,而延伸到大致通过此座子的坐骨区的一横贯线13处,但它在弧矢平面10的相对两侧上的位置13a与13b之间则可因人而异。
从上面的横贯线13开始,座子的主部9沿着弧矢平面10逐渐向后倾斜至一定位的边缘9b,然后迅速地上弯而包含此边缘9b的后部。在弧矢平面10的每一侧,座子的主部9沿着上述横贯线13逐渐地下倾至邻接着坐骨区13a、b或略居于其侧旁的碟形部分9a,然后逐渐地沿侧向倾斜到边缘9b,并在此边缘9b处迅速向上弯曲(图3)。
座的前侧由一对复杂的弯曲的臀部前沿支撑用唇形部所界定,这一唇形部如图4和图5所示,朝上然后陡然地向下弯曲。每一唇形部14从一内端14a出发沿侧向延伸,并入弧矢的延伸部11,然后在其外端14b结合到座子主部9的前部中。每一唇形部在其端部14a与14b之间的延伸部上的弯曲情形,严格地依随乘骑者在臀部与大腿后部之间居于此座位上的生理褶皱,按照这样的尺寸,使得沿唇形部横向弯曲部分而确定的中点位于内端14a与外端14b二者的后方。最好是如图1所示,此内、外端14a与14b应近似地处于同一前部位置。此外,该唇形部14是从与其内、外端14a、14b之中部的相邻处向上弯曲。如图5所示,碟状部分9a的表面以大致与弧矢延伸部11顶表面相平行的路径延伸,并通过一小的倾斜部而与唇形部14会合。
乘坐此种座子上的乘骑人员,利用上述的前方延伸部与上翻的边缘9b,可以迅速地让其身体舒适地与其臀部对正,大致地定心在侧边9b之间,而乘骑者向前伸倾的大腿则分跨在突出部11之上。他的臀部此时将位于区域13a至13b之中,而其向前且倾斜的大腿后部位的生理褶皱将由伴随的前倾之唇形部14支撑,此唇形部14从它的端部14a和14b向后并朝下弯曲,从接合处14a的相邻处,即从其与会阴的接合处而沿着它的侧向限度之主要部分延伸。
尽管一种规格的车座就能适合一系列不同形体的乘骑者,但最好提供各种尺寸的座子,例如小型、中型和大型的,同时保留图中所述的尺寸比例性质。这里是相对于水平位置中的表面11a,就各种倾斜与偏斜的座位表面来描述的。在使用过程;乘骑人员可根据其个人的舒适需要,使本座倾斜成任何角度。
此延伸部11对于一个身材高大的人通常不要宽于2英寸,而对于身材较小的乘骑者则最好是稍小一些,以免磨
大腿,并能舒适地配合在大腿的V字形部位内而不产生楔入作用。它的相平行之两侧11b要充分地超越乘骑者会阴部的前方例如3至5英寸,以使例如骑自行车的人保持其高驾驶位置,不论他是蹬踏,下坡或在崎岖的路上行驶而要求其急速调整,从而有可能使之甩出其坐位之上时。
在上述生理褶皱下的复杂弯曲之前方的唇形部14之下,给乘骑自行车的人员之臀部提供了一个主要支撑部,使乘骑人员之大腿后表面无论是在静止或处于踏蹬过程,受到此车座的干扰为最小。除此,这一对平行的边部11b使乘坐者不论其是否恰当地就位和平衡,而能迅速地通过向大腿加压而调整方向,于此同时,也产生了扭转力矩,通过把一条或另一条大腿压向其相邻的平行边11b,就能使其重新正位,这一对平行边11b的优点若同那种典型的向前变窄式或前尖式的自行车座相比,是极其显著的,尽管这样的车座用在自行车上有其明显的优点,但它并不局限于用在自行车上。
当乘骑者处于上下起伏状态时,如同通常坐在躺椅一类的位置上相比,这时处于进行圆周运动方式的一对大腿基本上是平行的,而他的一对膝盖则分开的很有限。要是没有这一延伸部11,或者此部分朝前变窄,则不仅不利于乘骑者相对于此延伸部来调整其位置,还有害于他凭借将某一条腿压向该部分来迫使自身返回到一最优的骑坐位置,这是由于必须使大腿居中地摆动较大的距离才能贴合那种逐渐变窄的前突部,从而就丧失了扭转力矩。在极端情形,骑车人的双膝将并在一起,以防止在大腿与该突出部之间产生任何有影响的重新准直的力。这样,当上述的平行式两侧边11b与前方的支撑用唇形部14相结合。而此唇形部的外形依随并居于臀部与大腿后部间的生理褶皱时,在这一座位上,就能对臀部提供最佳的支撑作用和舒畅的座位,同时可让骑车人通过他所坐的车座连续调节方向,并借他的扭转力矩控制这一位置,而不会干扰其大腿在蹬踏过程中的运动。
延伸部11除了能有效地用来支持骑车人在此车座取定方向和控制其位置外,需要强调的是,它更能保持骑坐者本身与车辆的平衡,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当此骑车人被迫从该座子上抬起,或当他采取一种高升的或骑马式的姿势时。在这样的位置上,他可以用大腿为杠杆顶向平行式的边部11b来抵消侧向的不平衡。于是,由这一狭窄的延伸部11之平行侧所提供的控制作用就变得十分明显了。另一方面,应用此延伸部11来进行的平衡控制常常是几乎觉察不到的,这是由于骑车人和车辆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总是处于运动中的平衡态,而许多轻微施加的平衡作用,又总是同用来为了调整和保持一舒适座子位置时之身体的其它运动相结合在一起。不过,当把大腿压向延伸部11的适当一侧时,由于骑车人常会自然地倾斜其身体,就会发生车辆的连续再平衡问题。
权利要求
1.适合用于自行车的一种车座,此车座具有一主要的臀部支撑表面和一向前的延伸部,其特征为,此延伸部的两侧帮与上述主表面从前到后的中线相平行并由其分开,而且此延伸部从上述主表面的前沿向前方突出,所说的车座包含有沿着乘骑者的两侧臀部与大腿后部之间的生理褶皱并在乘骑者上述的两侧褶皱与会阴的前方两侧会合处为其臀部的主前部提供支撑的部位,这样的部位包括一对臀部前沿的支撑用唇形部,它们在上述延伸部的相对两侧分别界定出前述主表面的两前侧,每一唇形部在分别并入此延伸部和主表面之侧边的内、外之间,有一侧向宽度,而每一唇形部在其整个侧向宽度上有朝前和向下弯曲的复杂曲线,而此曲线部还从其内、外端向后弯曲,使得沿该曲线所度量的侧向宽度上的中点位于上述内、外端的后方,而居于此唇形部外端后方的主表面之周边部分则向上弯曲。
2.按照权利要求
1设计出的一种车座,用来容纳乘骑者隆突之臀部的部件包括一属于上述中线每一侧之主表面的碟状部分。
3.按照权利要求
2而设计出的一种车座,每一唇形部之复杂曲线还从邻接上述的中点起,向上弯曲至它的内端与外端。
4.按照权利要求
3而设计出的一种车座,每一唇形部之复杂曲线的最低部位沿侧向由此唇形部的中点所分开。
5.按照权利要求
2而设计出的一种车座,所说之延伸部之上表面以及主表面之中线从一条垂直于该中线且通过前述中线每一侧之碟状部之底端的直线起前面的部分基本水平并相互大致同平面配置。
6.按照权利要求
1而设计出的一种车座,每一唇形部之内部之内端与外端相对于同一唇形部的中点向前伸出的距离大致相等。
7.按照权利要求
1而设计出的一种车座,每一唇形部的复杂曲线,还从侧向上与此同一唇状部之中点分开一定距离的某点起,朝其内端与外端弯曲向上。
8.按照权利要求
7设计出的一种车座,任一唇形部之内端与外端都相对于同一唇形部之中点向前伸出的距离大致相等。
9.按照权利要求
8设计出的一种车座,用来容纳乘骑者隆突之臀部的部分包括在上述中线每一相对侧主表面上的碟状部、前述延伸部之上表面,以及此主表面的中线从一垂直于该中线且通过中线任一侧碟状部的底端的直线起前面的部分,基本上成水平的配置且相互间大致在同一平面上。
10.按照权利要求
3设计出的一种车座,沿着平行于前述中线的第一条直线,从任一唇形部之中点起,至垂前于所说中线并通过任一碟状部底端之第二条直线的距离,大致两倍于在上述第一条直线之延长线上从前述中点至一连接此同一唇形部之内端与外端的联线距离。
11.按照权利要求
10设计出的一种车座,任一唇形部的前述内端与外端,都相对于同一唇形部之中点向前伸出的距离大致相等。
12.按照权利要求
8设计出的一种车座,上述延伸部垂直所说中线之横截面宽度,约为此中线任一侧唇形部内端与外端连线长度的四分之一,而此延伸部从唇形部内端朝前突出的长度,大致两倍于在前述第一条线之延线上,从前面谈及的中点起至同一唇形部内端与外端联线的距离。
13.按照权利要求
1设计出的一种车座,所说的延伸部从唇形部内端向前突出之长度,约为沿着一与所述中线平行且过中点之线上,从任一唇形部之中点至同一唇形部之内端与外端联线的距离的两倍。
14.按照权利要求
13设计出的一种车座,每一唇形部的复杂曲线,从同一唇形部之中点侧向分隔开的一个地点起,还向上朝着其内、外端弯曲。
15.按照权利要求
14设计出的一种车座,所说延伸部垂直前述中线的横截面的宽度,约为在中线任一侧之唇形部内端与外端联线之长度的四分之一;而此延伸部从唇形部内端前突的长度,约为沿着一与所说中线平行且过中点的线上,从任一唇形部之中点至同一唇形部之内端与外端联线的距离的两倍。
16.按照权利要求
15设计出的一种车座,每一唇形部的内端与外端相对于同一唇形部所说之中点向前伸出的距离大致相等。
17.按照权利要求
16设计出的一种车座,其中,用来容纳乘骑者隆突臀部的部分,包括在前述中线每一相对侧之主表面上的碟形部,沿着平行于所说中线的第一条线上,从任一唇形部之中点起,至垂直于中线且通过任一碟形部底端的第二条线之距离,约两倍于沿前述第一条线之延线上,从所说中点至同一唇形部内端与外端联线的距离。
18.按照权利要求
11的一种车座,所说延伸部的上表面以及前述主表面的中线。从垂直于该中线且通过中线任一侧之碟形部的底端的直线向前的一段,基本上成水平的配置且相互间大致在同一平面上;前述延伸部垂直该中线的横截面宽度,约为在所说中线任一之唇形部的内端与外端联线距离的四分之一;而此延伸部从唇形部内端前突的长度则约为两倍于沿着与该中线平行且过中点的一条直线上,从每一唇形部之中点起至连接同一唇形部的内端与外端之联线的距离的两倍。
19.按照权利要求
18设计出的一种车座,每一唇形部上复杂曲线的最低部从侧向上与该唇形部之前述中点分开。
专利摘要
用于自行车上的一种座子,它有适合用在乘者会阴下主臀部支持部和一中央的弧矢部。从该弧矢部向前延伸出一悬臂部分,其两侧面平行于弧矢平面并由其分开,以便乘骑者能在他处于车座子上时选择方向,同时为其大腿提供扭转力矩,以便重新调整其位置和使其本身与车辆保持平衡。主臀部支撑部沿着从弧矢部侧向延伸的一对复杂曲线向前终结在主臀部支撑部相对峙的两前侧上,每条曲线都随着乘者在臀部与大腿后部之间的生理弯曲部为臀部的主前部提供无干扰的支撑。
文档编号B62J1/00GK85106689SQ85106689
公开日1987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85年9月5日
发明者罗伯特·C·戈尔登, 马丁·J·约米尔 申请人:罗伯特·C·戈尔登, 马丁·J·约米尔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