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踩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355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人踩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可同时乘坐多人并由乘坐者共同踩踏驱动的自行车。
现今,自行车已成为人们常用的人力交通运输工具,人们需要一种既可乘坐多人,同乘者又都能出力驱动该车的自行车,以此增大自行车的适用范围,并使同乘者能轮换踩踏、相互照顾,又能在多人协力下使车载增加,车速加快。
但是,目前的自行车大都是由单人踩动回转式脚蹬来驱动的二轮自行车或三轮自行车,因单人驱动力量所限,在载人运物时会降低车速和增大劳动强度。目前虽然也有过多人共驱的自行车,但因套用回转式脚蹬至使结构较复杂。
本实用新型舍去回转式脚蹬运动这种传统形式,采用上下踩踏式脚蹬,以坐的姿态踩动脚蹬,蹬力经蹬杆上的弧形齿条和与之相啮合的中轴上的齿飞轮传递给中轴,中轴上可装多付齿飞轮,可由多个乘坐者踩动多付脚蹬来共同踩转同一中轴,再由中轴上的链轮经链条带动主动轮转动,以此达到多人同乘共驱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几人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个装有二个或二个以上车轮的车架,车架上可以带有车箱,车架上安装有二排或多排坐橙,每排坐橙可坐一人或多人,车架前面的车轮是由龙头或园形方向盘操纵的转向轮,后轮是主动轮;二是由一组或几组装于车架上的踩踏传动机构,每组由一根中轴和前后两根支点轴构成,中轴上装有几对齿飞轮,支点轴上装有前踩式或后踩式的上下踩踏式脚蹬,齿飞轮内装有自行车飞轮结构,只能单向拖转中轴,上下踩踏式脚踏由蹬杆弧形齿条及踩板组成,可绕支点轴转动,每二只齿飞轮、二根踩踏脚蹬组成一对,供一人踩踏,踩动脚蹬时,两脚蹬由装于坐橙下面的滑轮组经牵引绳连在一起,形成一边踩下,另一边必被拉起的效果。脚蹬拉起时,弧形齿条只能带齿飞轮空转。自行车的主动轮可以由一组踩踏传动机构带动,也可由前后两组或多组踩踏传动机构带动;三是一些常规的必需部件或附件,如中轴上的大链轮链条主动轴上的飞轮刹车装置、车铃、车灯、摩擦发电机、变速机构以及车蓬、车壳、车辆倒退机构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形式是相当于目前二轮自行车形态尺寸的双座位二人踩踏自行车,它配备前后二付上下踩踏脚蹬,又一种形式是相当于目前三轮自行车形态的双排座可乘三、四人的踩踏自行车。它配有一组三、四付踩踏脚踏的传动机构;再一种形式是四排座可乘坐七、八人的配有二组有三、四付踩踏脚蹬的踩踏传动机构的多轮自行车;其它用增加排座或每排坐位的方式形成可供更多人乘用的自行车,其结构原理同前几种形式是相同的。
踩踏传动机构最好形成一个独立的结构,它由中轴、支点轴及装在中轴、支点轴上的齿飞轮和上下踩踏脚蹬等组成,为了保证齿飞轮与脚蹬上的弧形齿条啮合,中轴和支点轴的中心距尺寸应保证一定的精度,因此在两头使用两个支承座,支点轴用螺母固定在支承座上,中轴通过装在支承座内的轴承可灵活转动,这样就可由支承座上中轴轴承孔和支点轴安装孔的孔间距尺寸精度来保证弧形齿条与齿飞轮的啮合精度。
本实用新型除有普通自行车快速、省力、无能源消耗、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外,还有坐姿自行车乘用舒适的特点,多人合驱一车,不但驱动力强大,可因此增大负载和加大车速,共乘者还可相互照顾,轮换休息。多人车与单人车相比,有明显的综合效益以乘员而论,一车可顶几车用,一辆多人车比之同功用的几辆单车其耗材、费工要省得多。在使用和停放中,一辆多人车所占路面和地盘也比同功用的几辆车要少得多。而且,多人踩踏自行车在体育运动和娱乐上也可为自行车运动另辟天地,说不定自行车团体赛就可能团到一辆车上赛一赛,多人合驱一车,同进同退同使劲,也是更符合团体精神的,而为娱乐用制造较多甚至很多乘位的自行车按此构造原理也不会有技术上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其体形式和局部结构将举例说明,请参见附图。
其中附


图1.牵引绳构造示意图。
附图2.踩踏式脚蹬构造示意图。
附图3.踩踏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4.具有四付踩蹬脚踏的一组踩踏传动机构示意图。
附图5.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6.双轮两人踩踏自行车示意图。
附图7.三轮双排座三人踩踏自行车示意图。
附图8.三轮四排座八人踩踏自行车示意图。
图2所示为踩踏式脚踏式脚蹬的几种结构形式,按踩踏部位在中轴的前后方位置不同,踩踏式脚蹬分为前踩式和后踩式两类,前踩式如图中的(1)、(2)所示,需用内弧形齿条(3),后踩式如图中(4)、(5)所示需用外弧形齿条(6),踩踏式脚蹬由踩板(7)、蹬杆(8)、弧形齿条(3)或(6)、轴孔座(9)等组成,为了能使蹬杆(8)让开中轴(13),有时需在蹬杆(8)上相应于中轴的部位制有一个弧形环圈(10),在弧形齿条(3)、(6)顶部或蹬杆(8)上按需要钻有一个螺孔(11)以联结牵引绳,踩踏脚蹬经轴孔座(9)装配到支点轴(12)上,使弧形齿条(3)、(6)与齿飞轮(14)啮合,在踩动中,前后支点轴还起踩踏限位的作用。踩板(7)与蹬杆(8)用销连接,如图中(2a)所示,能摆动一定的角度使之在踩踏中踩板(7)一直能贴着脚底。
图3表示踩踏传动机构的构造,它由中轴(13)、前后支点轴(11)和再个支承座(15)组成,支点轴(11)与支承座(15)经螺母拧紧成一刚性架子,中轴(13)通过装于支承座(15)内的轴承可灵活转动。中轴(13)上装有几只齿飞轮(14)及大链轮(16),前后支点轴(11)分别装有几付踩踏式脚蹬(1)、(5)(图中只画出二只齿飞轮和二根脚蹬)组装成的踩踏传动机构通过中轴(13)和支点轴(11)、支承座(15)等部位安装于车架(17)上。
图4表示一组有四付脚蹬能供四人驱动的踩踏传动机构的装配图,其中中轴(13)上装有八只齿飞轮(14)和一只大链轮(16),两支点轴(11)上各自装有二付四只脚蹬(1)和(5),每付脚蹬经牵引绳(18)通向坐橙下面的滑轮组。
图5即表示牵引机构,它装于坐橙下边的橙架(19)上,由滑轮架(20)、滑轮组(21)和牵引绳(18)组成,滑轮架(21)可在橙架(19)上移动以调整牵引尺寸。牵引绳(18)如图所示,为一根钢丝绳或尼龙绳,两头套一个中间有台阶小孔的螺钉(22),绳头部打结或焊块使之不能从螺钉的台阶小孔穿出,螺钉(22)拧紧在踩踏脚蹬的螺孔内。
图6所示为双轮两人踩踏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它同现有的二轮自行车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配有前后两只坐式橙座(23)和配有一组踩踏传动机构来代替回转式脚蹬,这组踩踏传动机构有前后两付脚蹬(1)、(5)配合中轴上的四只齿飞轮(14)组成,可乘坐两人,两人共驱。
图7所示为三轮三人踩踏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它同现有的三轮回转式脚蹬自行车相似,带有一个车箱,不同之处在于配有前后两排坐橙(24),每排可乘坐二人,配有一组踩踏传动机构,该机构有一付前踩式踩踏脚蹬(1)和二付后踩蹬脚蹬(5)配合6只齿飞轮(14)组成。
图8所示为三轮八人踩踏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它在机构(17)上装有四排坐橙(24),每排可乘坐二人,配有前后二组踩踏传动机构,每组机构有前踩式脚蹬(1)和后踩式脚蹬(5)各二付,前后组踩踏传动机构中轴上的大链轮(16)分别拖动主动轮轴上的二只飞轮。
图6、图7、图8中,一些自行车的常用部件,如刹车、车铃、车灯,图7、图8中应能装备的车蓬或车壳等都未画入,至于多人踩踏自行车的倒退传动机构、变速机构等也未画入,也不再在本说明书中论及。
权利要求1.一种采用多排座橙和多付上下踩踏式脚蹬配以自行车的一些常规另部件所组成的能多人一起共同采踏驱动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一根或多根加长中轴,加长中轴上装一组或几组齿飞轮,每组齿飞轮配有一付踩踏脚蹬,以此组成踩踏传动机构,并配以一排或多排能坐多人的坐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其踩踏传机构是由前后支点轴、中轴和支承座组成一架子,再在中轴上装有多只齿飞轮和大链轮,在支点轴上装有相应于齿飞轮数的踩踏脚蹬、齿飞轮与踩踏脚蹬上的弧形齿条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其在中轴上装的齿飞轮是一种外圈以齿轮代替链轮的自行车飞轮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其踩踏脚蹬由踩板、蹬杆和装于蹬杆上的弧形齿条组成。蹬杆可以是一根有弯头的直杆,也可在蹬杆中部相当于碰撞中轴的部位带有一个包套中轴的弧形环圈。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其踩踏脚蹬上的弧形齿条是一个以支点轴园心为园心的内齿轮或外齿轮的一段弧齿条,经组装成踩踏传动机构后,其弧形齿条应与齿飞轮正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其踩踏传动机构由中轴上的大链轮经链条拖转主动轴上的飞轮,有二组或二组以上踩踏传动机构时,主动轴上需配有二只或二只以上飞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其每付踩踏脚蹬需配有牵引装置,牵引装置由牵引绳、滑轮、滑轮架组成,牵引绳穿过滑轮组后两头联着两只脚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其牵引绳由钢丝绳或尼龙绳制造,两头穿有中心有阶梯小孔的螺钉,并在绳头部打结或焊块使之不让螺钉从绳上掉下,螺钉分别拧紧在两只脚蹬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其可以是配有二付脚蹬的双座双人两轮自行车,也可是配有三、四付脚蹬的双排座三轮带拖箱自行车,或配有二组踩踏传动机构,有较多付脚蹬的多排座多轮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其坐橙是一种固装在车架上的单座位或多座位的坐椅或坐垫。
专利摘要多人踩踏自行车是一种可乘坐多人,乘坐者能共同出力驱动车辆的自行车。它采用加长中轴上装有多付单向受力的齿飞轮配以踩踏式脚蹬。几人一起各自用力踩动脚蹬使中轴得到多股蹬力产生较大力距。使车载增加。车速加快,供二人以上乘用的二轮、三轮自行车,可方便地用作人力交通运输工具。多排座、能供较多人采用的自行车还可作为一种集体锻炼用的器械或娱乐用设施。
文档编号B62M1/24GK2043214SQ8821385
公开日1989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88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88年8月29日
发明者朱学良, 曹龙生, 曹嘉生, 顾兴隆 申请人:朱学良, 曹龙生, 曹嘉生, 顾兴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