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距可变的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4284阅读:2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轮距可变的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车。
目前已有的三轮车,几十年来改进不大。其后轮轴车架与前车架是个刚体结构,两后轮的轮距固定不变,车架与车轴之间无减振装置。转向重心偏移大,容易翻车,颠簸勋害,骑车人辛苦,骑行速度不能太快,三轮车的宽窄不能变化等问题,不适应农村及城市家庭用户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轮距可变的三轮车,该车的后轮车架与前车架不是同一刚体构件,而采用两个部件活动连接在一起,两后轮距能根据使用需要变化距离,车箱采用能伸缩、折叠的构件制作并能随后轮距的变化而扩大或缩小;两轮轴与后车架的连接处设置了减振装置。所以该车在转向时重心偏移小,提高了转向稳定性。在坑洼不平的路况行驶振动小,骑车人舒适,因此可提高骑行速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三轮车进行详细的叙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轮车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三轮车后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三轮车减振装置装配在前车架(3)及主梁(12)上的示意图。
图4是三轮车后车架总成的连接轴(10)与前车架(3)上的连接座(9)连接示意图。
根据附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三轮车是现有三轮车的结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包括前车轮(1)、车把手(2)、前车架(3)、链轮(4)、鞍座(5)、链壳(6)、车箱(7)、后车轮(8)等部件构成。它的特点是前车架与后车架不是同一个刚体构件,而是采用后车架总成与前车架(3)活动连接的形式而构成一个整体三轮车车架。因此,三轮车的后车架总成的主梁(12)能绕前车架(3)转动,使得三轮车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三个车轮始终压在地面上,不会发生某一个车轮悬空现象,后车架总成由主梁 (12)、左侧梁(13)、右侧梁(14)、驱动轴(15)、从动轴(16)、飞轮(17)、万向轴套(18)、万向轴心(19)构成。飞轮(17)与万向轴心(19)连接,万向轴套(18)与驱动轴(15)连接,万向轴心(19)套在万向轴套(18)内并能轴向移动,从而使飞轮(17)与驱动轴(15)的距离能增长或缩短、驱动轴(15)与右侧梁(14)固定连接,从动轴(16)与左侧梁(13)固定连接,左侧梁(13)、右侧梁(14)分别套在主梁(12)上,用销或键固定。且能轴向移动来调整两侧梁的间距离。主梁(12)的中间设有与梁垂直的连接轴(10)、轴的两侧面设有两弹簧下座(20)。车架(3)的右端下侧设置连接座(9),连接轴(10)与连接座(9)采用轴承连接,这样,就使前车架(3)与后车架总成连成一体,构成了三轮车的整体车架,左侧梁(13)、右侧梁(14)可以绕连接座(9)转动,其两侧梁的间距又可以调整,这样,就使得三轮车的两后轮可以上、下相对运动,同时两轮距又可在300-650mm范围调整,三轮车的车箱(7)采用能伸缩、折叠的构件制作,这样车箱(7)的宽窄可随后轮距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三轮车整体宽窄的变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为了减少三轮车行驶中的振动频率和降低振幅,在主梁(12)与前车架(3)连接处的两边设有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由两个弹簧(21)、两个弹簧下座(20)、两个弹簧上座(22)及两个螺杆(11)构成,如图3、4所示,弹簧上座(22)设置在前车架(3)端头的两边,弹簧下座设在主梁(12)上,调节螺杆(11)与弹簧下座的距离,即可调节车架摆动角度的大小,如果将此螺杆下拧,使弹簧上座和下座连接起来,即可固定主梁,使之不转动,成为目前已有的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三轮车相比,结构新颖、使用方便三轮车的宽窄可以调整,能适应不同用户的要求;转向性能好、行驶速度高、不容易翻车,在不平路面行驶时震动小,骑车人舒适。
权利要求1.后轮距可变化的三轮车,包括前车轮(1)、车把手(2)、前车架(3)、链轮(4)、鞍座(5)、链壳(6)、车箱(7)、后车轮(8)等部件,其特征是三轮车的车架是由前车架(3)与后车车架总成两部份连接构成后车架总成,由主梁(12)、左侧梁(13)、右侧梁(14)、驱动轴(15)、从动轴(16)、飞轮(17)、万向轴套(18)、万向轴心(19)构成,飞轮(17)与万向轴心(19)连接,万向轴套(18)与驱动轴(15)连接,万向轴心(19)套在万向轴套(18)内并能轴向移动,驱动轴(15)与右侧梁(14)固定连接,从动轴(16)与左侧梁(13)固定连接,左侧梁(13)、右侧梁(14)分别套在主梁(12)上用销或键固定,且能轴向移动调整两侧梁的间距,主梁(12)的中间设有与梁垂直的连接轴(10)、轴的两侧面设有两弹簧下座(20),车架(3)右端下侧设置连接座(9),连接轴(10)与连接座(9)采用轴承连接,左侧梁(13)、右侧梁(14)可以绕连接座(9)转动,主梁(12)与前车架(3)连接处的两边设有减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距可变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减振装置由两个弹簧(21)、两个弹簧下座(20)及两个螺杆(11)构成,弹簧上座(22)设置在前车架(3)端头的两边。弹簧下座设在主梁(12)上,调节螺杆(11)拧在弹簧上座中,调节螺杆(11)与弹簧下座的距离,即可调节车架摆动角度的大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三轮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其特征是三轮车的车架,是由前轮车架和后轮车架采用轴承连接构成。两后轮距能根据用户要求变化距离,车箱采用能伸宿、折叠的构件制作,能随轮距的变化而扩大或缩小,两后轮轴与后车架的连接处设置了减振装置。所以该三轮车在转向时重心偏移小,提高了转向稳定性,在坑洼不平的路况行驶振动小,不容易翻车,骑车人舒适并可提高骑行速度。
文档编号B62K5/00GK2052386SQ8921244
公开日1990年2月7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5日
发明者胡久明 申请人:胡久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