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前进与后退的变速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4488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够前进与后退的变速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轮车制造领域。
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领域中的已有技术是现有的人力三轮车的结构设计上一是只有固定的一种速度,由于该速度与载重力的大小相乘再乘以一定系数,就等于人的用力大小,即P人=C人·V车·P载当V车设计时取大值且P载也大时,势必使P人增大。而在载重上坡时,其P人增大有时可增到人力无法胜任,此时V车车几乎降至零,反而失去了设计上欲得V车的意义;二是不能后退,因而使得车夫不得不下车推车后退;三是不能自如地卸货,须将整车扶起,才能将物卸尽,因而费力。总之,现有人力三轮车的技术问题是平路不能多载,坡路寸步难行,无法载重后退,卸货十分艰难。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既能前进又能后退、既能重载省力又能轻载高速的灵活变速的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是在由车架、车厢、前轮、后轮、中轴、后轴、链轮和链条等组成的现有人力三轮车的基础上,1.将现有人力三轮车的结构改为两种速度。低速,适用于载重物上坡时,目的是省力;高速,适用于走平路或轻载,目的是高速省力。低速档为4公里/小时左右,主要适用于道途中的坡路,一旦进入平路则速转换为高速档,高速则不低于现有人力三轮车的速度12公里/小时左右。这样,既可省力,又能使人力三轮车真正具有其本身的主要功能,而又不失原有V的值,以实现载重时能够多载上坡省力,平路速度高且省力的效果其原理是载重上坡换速时,人不下车,只需用脚将定位杆26一抬,此时结合子7(结合子7与推块8固为一体)由于推块中弹簧9的作用而脱离高速链轮6右移,如图一所示。于是,人继续用脚踏动中轴1,力就传动到轴承座4的左端,只需将推块27一压,结合子2便与低速链轮5结合,从而带动后轴22上的轮转动而使车辆前进(如果需后退,人用脚踏动中轴反转,后轴立即随之反转,实现倒退。尔后又能立即恢复正转。其能够前进与后退的结构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号为88201848.5的《三轮车前进与后退装置》的专利申请中已作详细叙述,在此就不再叙述了)。如果需换高速档,只需将定位杆24一抬,结合子2便左移与低速链轮5脱开,此时推动推块8左移而使结合子2与脚踏子16产生间隙,定位杆26便可由弹簧9的作用而落入间隙中,使结合子与高速链轮6结合,于是脚踏中轴的力又传到了高速链轮6,高速链轮带动后轮使车前进。其结构方案中轴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的端面制有孔,内装弹簧,并且在中轴的中部为轴承座4,轴承座的左、右端的低速链轮和高速链轮是空套在中轴上的,推块呈
字形且与结合子固为一体。结合子套在中轴的左部和右部且通过键与中轴为间隙配合。目的是结合子能在中轴上左右移动。脚踏子分别套在中轴的左、右端部,并且通过销钉将脚踏子与中轴固为一体、弹簧28、9的一端位于中轴左、右端部端面的孔内,另一端与推块的内端面相触,定位杆固定在脚踏子的销钉上,有弹簧位于定位杆上。后轴上的低速链轮20和高速链轮18通过键套在后轴上且在低速后链轮的内侧装有“三轮车前进与后退”专利装置,链条分别将低速链轮与低速后链轮、高速链轮与高速后链轮连接,低速链轮5的左部的结合齿与结合子2相啮合,高速链轮的左部的结合齿与结合子7相啮合。低速链轮5的直径小于低速后链轮20的直径;高速链轮6的直径大于高速后链轮18的直径。2.上面叙述了载重上坡变速省力的结构方案。但是如果人力三轮车这种载重车厢承载后,其前后两种车轮受力分布不合理的话,同样可导致P人过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现有人力三轮车的基础上,通过力系的平衡力的计算而将其车厢的承载重心线12位于后轮垂直中心线13的前边,并且其后轮的直径有时可小到300毫米。车厢承载重心线与后轮垂直于地面的轮心线是可调的,它通过车架的移动而实现的。3.为了解决费力卸货的问题,车架的后部的横向支架上焊有立柱14,并且在立柱的端部制有轴孔,通过轴与车厢上固定的小轴相配合。车厢底部的前部通过连接销11与车架相连接。其工作原理是卸货时,拔掉销钉,使箱绕立柱上端部的小轴向后翻转,而整个车辆的前后轮不动,即可实现快速、干净、省力卸贷的目的,如图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是由于重新构思设计了结构简单且新颖的变速机构和承载力在前后轮上的合理分布以及采用了能载重的小轮径等措施,因而达到了平路多载、坡路载重省力的目的;二是由于采用了三轮车前进与后退装置,因而实现了自如前进与载重后退的目的;三是通过对车厢翻转卸贷的设计实现了快卸、干净、省力的目的。



图1是能够前进与后退的变速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三轮车前进与后退机构》19。
图2是能够前进与能够后退的变速三轮车侧视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1-中轴轴心线2-左端结合子3-脚踏子4-中轴轴承座5-低速链轮6-高速链轮7-右端结合子8-右端推块9-弹簧10-左调整螺钉11-销12-车厢承载重心线13-后轮中心垂直线14-卸贷回转小轴15-右调整螺钉16-脚踏子17-后轮18-高速后轮19-《三轮车前进与后退机构》20-低速链轮21-后轮22-后轴23-链条24-左端定位杆25-中轴两端小孔26-右端定位杆27-左端推块28-弹簧实施例图1是能够前进与后退的变速三轮车的一种实施例。
能够前进与后退的变速三轮车的实施先在轴承座4上装上两端轴承并穿上中轴1,再在中轴1的两端分别装链轮5与6、结合子2与7、脚踏子3与16,在固定3与16之后,便将定位杆24与26装好,这时便可将弹簧28与9分别装入中轴的左右端的小孔内,于是将推块27与8用固定的螺钉分别固定在2与7上,使27与2、8与7固为一体。至于19这套《三轮车前进与后退机构》的专利机构,在此处就不细述了。卸货装置与力的合理分布装置见图2。
权利要求1.一种能够前进与后退的变速三轮车的现有技术是由车架、车厢、前轮、后轮、中轴、后轴、链轮、链条和三轮车前进与后退装置等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a、中轴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的端面制有孔,内装弹簧,并且在中轴的中部为轴承座4,轴承座的左右端面的低速链轮5和高速链轮6是空套在中轴上的,两端推块与结合子分别固为一体,结合子套在中轴的左部和右部且通过键与中轴为间隙配合,脚踏子3与16分别套在中轴的左、右端部,并且通过销钉将脚踏子与中轴固为一体,弹簧9与28的一端位于中轴左、右端部端面的孔内,另一端与推块的内端面相触,定位杆装在脚踏子的销钉上,有弹簧位于定位杆上;低速后链轮20和高速后链轮18通过键套在后轴22上且在低速后链轮20的一侧,链条分别将低速链轮与低速后链轮、高速链轮与高速后链轮连接;b、车厢的承载重心线12位于后轮垂直中心线13的前边,并且后轮的直径可选用300毫米;c、车架的后部的横向支架上焊有立柱14,并且在立柱的端部制有轴孔,通过轴与车厢上固定的小轴相配合,车厢底部的前部通过连接销11与车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前进与后退的变速三轮车,其特征是低速链轮6的左部的结合齿与结合子2相啮合,高速链轮6的右部的结合齿与结合子7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前进与后退的变速三轮车,其特征是低速链轮5的直径小于低速后链轮20的直径;高速链轮6的直径大于高速后链轮18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前进与后退的变速三轮车,其特征是推块8与27呈
字形。
专利摘要能够前进与后退的变速三轮车是通过对其传动机构的重新构思而设计的一种结构新颖的人力三轮车。其中轴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的端面制有孔且内装有弹簧,中轴的中部为轴承座,轴承座的左右端面的低速链轮和高速链轮空套在中轴上,两端推块与结合子分别固为一体,脚踏子分别套在中轴的左、右端部,定位杆装在脚踏子的销钉上,弹簧位于定位杆上,低速后链轮通过键套在后轴上且在低速后链轮的一侧。
文档编号B62M9/00GK2061152SQ8922006
公开日1990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21日
发明者罗汉江 申请人:罗汉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