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功能旅行车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11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功能旅行车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既能折成座椅或躺椅,又能搬运行李及携重物上楼的四功能旅行车椅。
以往,已出现了多种能上下楼的小车。这些小车大部分采用了行星轮作为其上楼机构的基本结构,其工作机理是在拉力作用下,当一个行星轮抵住楼梯台阶时,整车以这个行星轮为支点,向上一级台阶摆动,直至另一行星轮抵住上一台阶为止。在拉力作用下,整车又以第二个行星轮为支点,向第三级台阶摆动。每上一级小车的运动轨迹都是一个园弧。由于行星轮的支臂必须做得较长,以至小车在上楼的过程中重心波动较大,不够平稳。同时,采用行星轮结构,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上下楼梯更平稳、省力,同时,既能坐又能躺,并能搬运物品的四功能旅行车椅。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采用了以下方法1.本实用新型的上楼机构,根据物体在斜面上滚动(或滑动)既平稳又省力的原理,设计成滑板式。滑板总长至少能跨越三级台阶,以使滑板上下楼的任何时刻,都能跨越两个以上台阶,保证滑板能在楼梯上平稳滑动。滑板内装有拉簧,拉簧经柔性件(绳索等)绕过滑板尾部的转轴与车椅的车轮轴相连。上下楼时,滑板平躺在楼梯的棱角上,形成一个斜面,车椅置于滑板上。在拉力作用下,车椅沿滑板所形成的斜面运动,同时拉伸拉簧,当车轮碰到上一级台阶棱角时,车椅稍抬起,滑板上的压力因此而顿失,滑板上楼机构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滑动,从而达到下一台阶。此种动作,反复进行,从而实现搬运重物上楼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将上楼机构与车椅做成可分离式。两者分离,将滑板前端的插栓插入车椅上的预留孔,滑板既成了车椅的后撑脚,同时移动转角限位套及支撑架的位置,可使下活动框与主框之间夹角为135°。经此调整,即可成为一个躺椅。
3.本实用新型为了减少体积,滑板做成可折叠式,一为固定滑板,一为活动滑板。平时折叠,上楼时打开。当固定滑板作为躺椅的后撑脚时,活动滑板可扣在上活动框的加强杆上,形成三角型结构,增加后撑脚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将上楼的阶梯运动变为斜面运动,所以平稳,省力;并增加了躺椅的功能。同时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不需精加工,所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1、
图12、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不同用途时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由上楼机构与车椅两部分组成。
上楼机构由连接杆(1)、活动滑板(2)、销(3)、固定滑板(4)、车轴限位扣(5)、车轴连接扣(6)、柔性元件(7)、连接杆(8)、转轴(9)、轴套(10)、橡胶垫(11)、弹性元件(12)、插栓(33)组成。
图1为上楼机构的立体结构图。活动滑板(2)可绕销(3)转动。平时折起(如
图1),上楼时打开,使固定滑板(4)加长。
车椅由车轮轴(13)、车轮轴套(14)、车轮锁止销(15)、车轮(16)、下限位销(17)、锁钩(18)、锁环(19)、靠垫活动销(20)、防滑钉(21)、靠垫(22)、加强杆(23)、上活动框(24)、卡销(25)、主框(26)、上限位销(27)、加强杆(28)、铰节(29)、转角限位套(30)、下活动框(31)、支撑架(32)、吊钩(34)、座垫(35)组成。图2是车椅的立体结构图。其铰节(29)可在主框(26)的上限位销(27)、下限位销(17)之间滑动,上活动框(24)、下活动框(31)均可转动;车轮(16)、车轮轴套(14)可绕车轮轴(13)转动,但不能左右移动。转角限位套(30)可前后移动,也可转动。
平时上楼机构由车轴连接扣(6)扣在车轮轴(13)上,前端挂在吊钩(34)上,整车叠起。图3是本实用新型叠起的立体结构图。
一、拉起上活动框(24),靠在锁钩(18)上,锁环(19)套入锁钩,后移转角限位套(30)使之凸台卡在铰节(29)的台肩上。放下下活动框(31),与主框(26)成立90°。下活动框随铰节滑到下限位销(17)处,放下支撑架(32),即为搬运小车。图4为此时的机构示意图,
图11为其的立体结构图。
二、上活动框(24)前折,下活动框上拉,铰节(29)滑到上限位销(27)处。下活动框(31)放平,上活动框(24)上的卡销(25)卡在下活动框(31)上的卡耳内。插入车轮锁止销(15)使车轮不得转动。拧松靠垫活动销(20),取下靠垫,装在主框(26)的预留孔内,即为座椅。图5为此时的机构示意图,
图12为其立体结构图。
三、松开吊钩(34),将车轴限位扣(5)前端后推,使之脱离固定滑板(4)上的挂钩,车轴限位扣(5)向后打开,将车椅(车轮轴)从车轴连接扣(6)上取下,即可将上楼机构与车椅部分分开。将车轴限位扣(5)扣回,然后将固定滑板(4)前端的插栓(33)插入主框(26)横担上的预留孔,将活动滑板(2)扣在加强杆(23)上。取下支撑架(32),下端装在下活动框(31)中部的预留孔内。前移转角限位套(30),使下活动框(31)与主框(26)成135°,支撑架(32)支在下限位销(17)上。插入车轮锁止销(15),把靠垫(22)装在上活动框(24)上的预留孔内,即为躺椅。图6为此时的机构示意图,
图13为其立体结构图。
四、将车轴限位扣(5)前端后推,使之脱离固定滑板(4)上的挂钩,车轴限位扣(5)向后打开,将处于搬运小车状态的车椅放在固定滑板(4)上,车轴连接扣扣在车轮轴(13)上车轮轴套(14)的两端。将车轴限位扣扣回固定滑板(4)上的挂钩,使上楼机构与车椅连成一体。同时,打开活动滑板(2),以增加滑板长度。使上楼机构自然躺在楼梯上,橡胶垫(11)与三级楼梯的梭角接触。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楼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拉动上活动框(24),车轮轴(13)压在固定滑板(4)上,车椅沿着固定滑板向上运动,同时通过车轴连接扣(6)及柔性元件(7)使弹性元件(12)受力拉伸。当车轮碰到上一级台阶梭角时,车椅整体绕此梭角向上摆动。此时,车轮轴抬起,固定滑板(4)上的压力顿失,上楼机构与楼梯之间的摩擦力为之突然减小,上楼机构在弹性元件作用下,向上滑动而达到上一级台阶。此种动作,往复进行,以完成搬运重物上楼之功能。
图8、图9是固定滑板(4)的两种形式的尾部形状图,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均能使本实用新型在攀登任何倾角的楼梯时,从平地到楼梯及在楼梯的转弯处都运动自如。图中R为车轮(16)的半径,r1表示车轮轴(13)的半径,r2表示车轮轴套(14)的半径。α是固定滑板作为后撑脚时,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五、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转角限位装置的装配图,反映了转角限位套(30)的各种状态及铰节(29)的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四功能旅行车椅,该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上楼机构、座椅转角限位装置、活动靠垫及稍经组合可成为躺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楼机构由连接杆(1)、活动滑板(2)、销(3)、固定滑板(4)、车轴限位扣(5)、车轴连接扣(6)、柔性元件(7)、连接杆(8)、转轴(9)、轴套(10)、橡胶垫(11)、弹性元件(12)、插栓(33)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滑板(4)前部截面可以是矩形、圆形或∩形形状,厚度(包括下面的橡胶垫)在0.6~0.8(R-r2)之间;后部上面的圆弧半径为(R-r1),下面的圆弧半径为R(R为车轮半径,r1为车轮轴半径,r2为车轮轴套半径);后端面与底平面的夹角是作为后撑脚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12)一端固定在固定滑板(4)前面的销(3)上,另一端与柔性元件(7)连接;柔性元件(7)绕过转轴(9)、轴套(10),改变方向并与车轴连接扣相连;车轴连接扣(6)紧紧扣在车轮轴(13)上,并将扣爪分置于车轮轴套(14)的两侧;车轮轴的运动方向与弹性元件拉伸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座椅转角限位装置的结构说明置于下活动框(31)上的转角限位套(30)和铰节(29)均有台肩,当转角限位套(30)前移,其台肩与铰节(29)的台肩分离时,可使下活动框(31)自由转动;当其后移,台肩与铰节台肩相合时,可使下活动框(31)与主框(26)成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靠垫(22)的结构说明,拧松靠垫活动销(20),靠垫(22)既可以拆下,并能装在上活动框(24)或主框(26)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躺椅时的结构说明打开车轴限位扣(5),上楼机构就能与车椅部分分离;其固定滑板(4)前端的插栓(33)插入主框(26)横担上的预留孔,其活动滑板(2)前端扣槽扣在加强杆(23)上,即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后撑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四功能旅行车椅,该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上楼机构、座椅转角限位装置、活动靠垫及稍经组合可成为躺椅。本实用新型根据提升物体沿斜面运动既平稳又省力的原理,将上楼的阶梯运动,变为斜面运动。并保持了现有旅行小车搬运行李及折叠成座椅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稍经组合,即可躺靠,增加了躺椅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制造成本低。是外出旅行搬运物品及休息、居家买米买煤上下楼的理想工具。
文档编号B62B5/02GK2111906SQ9120277
公开日1992年8月5日 申请日期1991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1年2月20日
发明者唐渡生, 李国珍 申请人:李国珍, 唐渡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