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软座脚踏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115阅读:1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靠背软座脚踏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蹬三轮车的改进。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
目前,常用的脚蹬三轮车,具有H型车架,其缺点之一是脚蹬部件安装在座位下方,骑车人在向下蹬动脚蹬时,带动链轮及链条,使车前进。这时所用的力量一般不会超过自身的重量,因而蹬车费力。缺点之二是车座采用的是鞍座,这种鞍座靠座管,车架立管安装在脚蹬中轴上方。这种结构的车骑起来时间一长,会阴部不舒服,并有臀部疼痛的感觉。鞍座座位较高,人骑上去失去安全感。缺点之三是车把是在车前轮,车架前管上方,骑车人二手长时间握住车把,骑车时身体微向前倾,支撑身体一部分重量,会造成手臂麻木,疼痛,肢体协调度降低等不良反应。缺点之四是骑车人座位较高,与乘车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难以加进二人共用的车蓬。
为克服上述常用三轮车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省力,方便舒适的脚蹬三轮车,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脚蹬三轮车的基础上,对鞍座、脚蹬部件、车把进行改进。具体说,将原来鞍座改成靠背软座,原位于鞍座下方的脚蹬部件前移,原位于前轮上方弯手车把改成由操纵车把,转向车把,转向操纵连杆操纵车把固定管组合成一体的直杆车把。操纵车把后移至座位前沿(指前座)25公分处。刹车部件及其位置关系同现脚蹬三轮车。
现结合附图
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方案。
附图为脚蹬三轮车改进的结构图。其中1为车架前管,2为转向车把,3为脚蹬部件(其中包括脚蹬、曲柄、中轴、中轴管、链轮),4为转向操纵连杆,5为操纵车把固定管,6为操纵车把,7为后座,8为车前座(即靠背软座),9为车架管,10为链条,11为座位固定管,12为座位支撑管。
从附图可看出,顺车架管9纵向并排焊接二只座位固定管,该座位固定管与车架焊成一体,做成二只座椅支撑管12,其一侧面和靠背软座的座底面焊牢,另一侧面分别插入二只座位固定管内,二只座椅支撑管外,壁直径尺寸小于座位固定管内直径以使支撑管插入固定管后,可前后移动,从而调节座位与脚蹬之间的距离。当距离按需要调整确定后,即靠座位固定管上的螺钉固定。座位固定管中心线距中轴管65公分,距后座前沿45公分,位置高度与中轴管平行。靠背软座(即前座)纵宽35公分,横宽40公分,后座纵宽35公分,横宽55公分。
参见附图,脚蹬部件3安装在座位前方,距车架前管后20公分处,中轴管与车架管焊接,链条适当加长。脚蹬、曲柄、中轴、中轴管、链轮等各部件安装方式与现有的脚蹬三轮车相同。
参见附图,车把是由转向车把2,操纵车把6,转向操纵连杆4,操纵车把固定管5组合成一体的车把。转向操纵连杆4一端与转向车把连接,另一端与操纵车把6连接,操纵车把固定管5与车架焊为一体。转向车把牵动二根转向操纵连杆与靠近座位的操纵车把连接,操纵车把通过连杆拨动前方转向车把使之转动方向。操纵车把安装在靠背软座(前座)前沿25公分处。
因骑车人与坐车人同一水平,可以在二人座位上加折叠布蓬,布蓬靠支架固定在后座扶手上。
改进后的三轮车,由于脚踏部件前移,又因软座安装在与脚踏等高的平面上,让骑车人像半躺着踩脚蹬,利用软座靠背的反作用力和大腿与小腿的爆发力,这样不用格外用力,就能使车前进。车座由原来的鞍座改成软座,坐起来不仅安全,且舒适。又因操纵车把后伸,握把姿势与驾驶汽车双手握方向盘相似,因此克服了原双手紧握车把还要支撑一部分身体重量所产生的重大压力,解除了因压力所造成的手背的麻木,无力,疼痛,肢体协调度降低等不良反映。
车身后半部分可乘人、装物。由于安装了折叠式布蓬,可遮光、挡风、避雨。
权利要求1.一种靠背软座脚蹬三轮车,其特征在于a、脚蹬部件安装在座位前方,距车架前管后20公分处,中轴管与车架管焊接;b、顺车架管纵向并排焊接二只座位固定管,座位支撑管插入座位固定管内,并靠螺钉固定,座位固定管与车架焊成一体,座位固定管中心线距中轴管65公分,距后座前沿45公分,位置高度与中轴管平行;c、由转向车把、操纵车把、转向操纵连杆、操纵车把固定管组合成一体车把,转向操纵连杆二端分别与转向车把和操纵车把连接,操纵车把固定管与车架焊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靠背软座脚踏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前后座位上加折叠布蓬,布蓬靠支架固定在后座扶手上。
专利摘要一种靠背软座脚踏三轮车,是在现有的三轮车基础上的改进。将原来安装在座位下方的脚踏中轴移至前方,移到车架前管后20公分处,鞍座改成靠背软座,将原车把相弯部分扶手,改成转向车把,牵动二根转向操纵连杆与靠近座位的操纵车把连接,操纵车把通过连杆拨动前方的转向车把转动方向。同时还可在乘车人与骑车二个座位上加折叠布篷。改进后的脚踏三轮车,速度快,安全,舒适。解除了原脚踏三轮车因压力所造成的手背的麻木,无力疼痛。
文档编号B62K5/00GK2093804SQ9120289
公开日1992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1年2月28日
发明者姜仕亮 申请人:姜仕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