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双盖转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106阅读:1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双盖转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铃,是一种自行车转铃。
现有自行车转铃,其铃盖是用螺纹连接在铃架的中轴上,能随手将其拧上拧下,正因为如此,所以铃盖易被人随手摘走,时有铃盖丢失的不快情况发生,实是一种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不良行为。稍加观察就会见到有不少的自行车铃的铃盖没有了,只剩下残缺不全的铃架;有的车主因怕重演不快之事,索性不给车子配铃。为了防止铃盖被人摘走,有的车铃就配上了防丢卡子,但卡子强度并不可靠,稍用力一推卡子就离位,仍可将铃盖拧下,卡子固在铃上不仅未完全达到铃盖不被人拧下的目的,而且不美观。有时还会碰到铃盖影响铃的音质和音量。除此之外,铃的防雨水性能差,雨水易进到铃内引起运转件生锈,影响铃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避免上述技术中不足处,而提供一种不能随手摘掉铃盖及有防雨水性能的自行车转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双盖转铃,它包括铃架、孔端外圆上有挡边的铃盖、中轴等,其特征在于在铃架内孔与铃盖配入铃架孔中的外圆及挡边之间设有防止铃盖被人随手卸掉的铃盖防卸装置。如在铃架内孔的环形槽中设有既不与铃盖相碰,又能防止铃盖被人随手卸掉的挡圈。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铃盖防卸挡圈,使自行车双盖转铃有了可靠的防止被人随手卸掉的功能,将有效地杜绝自行车双盖转铃被人随手卸掉。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双盖转铃的结构示意图,并作说明书摘要附图;图2是防卸挡圈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图3、4、5、6分别是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双盖转铃的铃盖防卸装置实施例2、3、4、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双盖转铃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双盖转铃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铃架1、铃盖2、中轴3、单向超越离合器4、扇形内齿手柄5、球头甩锤6、螺母7、拉簧8、球头甩锤挡块9、10、铃脚14及金属标牌15,铃盖2配入铃架内孔的孔端外圆上有环形或凸缘的挡边11,其特征是在铃架孔中设有槽宽、槽深为0.5-1mm的环形槽,在环形槽中设有既不与铃盖2相碰,又能限制铃盖挡边11作轴向位移,用65Mn制造的挡圈12。挡圈12设有使其具有张缩性的开口21,利用开口21的张缩作用将其装入并牢牢地固在铃架内孔的环形槽中;在开口的两端部设有装卸用孔22,在必要时可方便地将挡圈12卸出,仍可将铃盖2拧下,以便修理或更换铃中机件。装配时先将铃盖2拧上,再装上挡圈12,即成为有铃盖防卸功能的自行车双盖转铃。
图3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在铃架孔中设有动配合的挡圈19,在铃架1与挡圈19上设有对应的孔和螺孔,用螺钉20将挡圈19与铃架相连,必要时仍可卸下螺钉20、挡圈19及铃盖2。
图4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在铃架1孔中设有过盈配合的挡圈18。
图5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在铃架1孔端设有多个内凸缘挡边17。先在铃架1孔端加工成缺口凸爪,将铃盖2拧上后,再将凸爪向内弯倒即成为内凸缘挡边17。
图6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在铃架1孔中设有与铃架孔为螺纹配合的、端面有装卸孔的挡圈24。
为了车铃长期保持光泽美观,铃架、铃盖可选用不锈钢制造。
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双盖转铃,由于采用了多种简便易行的、使铃架与铃盖之间能形成迷宫空间的铃盖防卸装置,使自行车转铃除了具有铃盖防卸功能之外,同时还具有防止雨水进入铃盖内的作用,避免了雨水进入铃内引起机件生锈,从而能保持转铃的运转灵活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双盖转铃,它包括铃架1、孔端外圆有挡边11的铃盖2、中轴3、超越离合器4、扇形内齿手柄5、球头甩锤6、螺母7、拉簧8、挡块9、10及铃脚14,其特征在于在铃架1内孔与铃盖2配入铃架孔中的外圆及挡边11之间设有既不与铃盖相碰,又能防止铃盖被人随手卸掉的铃盖防卸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盖转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铃盖防卸装置是在铃架1孔中环形槽里设有开口挡圈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盖转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铃盖防卸装置是在铃架1孔中设有与铃架孔为动配合的、用螺钉20与铃架1相连的挡圈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盖转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铃盖防卸装置是在铃架1孔端内设有内凸缘挡边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盖转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铃盖防卸装置是在铃架1孔中设有与铃架孔为螺纹配合的、端面有装卸孔的挡圈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盖转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铃盖防卸装置是在铃架孔中设有与铃架孔为过盈配合的挡圈18。
全文摘要
一种自行车转铃,它包括铃架、铃盖、中轴等,其特征是在铃架内孔与配入铃架孔中的铃盖外圆及挡边之间设有既不与铃盖相碰、又能防止铃盖被人随手拧下的铃盖防卸装置。如在铃架内孔的环形槽中设有不与铃盖相碰的、与铃盖挡边形成迷宫的开口挡圈,使其具有了可靠的防卸防雨水的功能。
文档编号B62J3/00GK1083002SQ9211020
公开日1994年3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28日
发明者唐秉盛, 唐桂峰, 唐桂阳 申请人:唐秉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