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式双托弹力车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00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动式双托弹力车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轻工业产品制造技术。
现行自行车车座,均为鞍座。这种车座,最大的缺点是车部分所支撑的是两大腿内侧,而人体坐姿运动时的最佳受力部位应是两坐骨尖端;人体坐姿运动时,腿部与臀部是运动的,而鞍座却是固定的;此外,鞍座通风性差,特别是夏季天气炎热时,这个缺点显得尤为突出。
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现在使用的鞍座,易造成人体肛门红肿,使用不舒适,严重的引发痔疮等自行车综合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移动现有车座对人体的支撑点,使之科学合理;将现有车座的全部固定变为部分转动,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体磨损;改善现有车座通风透气不良的现象,促进人体局部血液循环。
转动式双托弹力车座,由双层弹性支架和两个凹形支托(6),以及两个可使凹形支托定向转动的U形支架(3),两个复位弹簧(4),利用现有自行车车座的插入杆与夹紧片组成。
1层弹性支架(1)形状如


图1所示,它是一平放的长方形,它的一端有榫(7)与自行车夹紧片连接;另一端有若干孔(10)起两个作用;连接2层弹性支座,可使2层弹性支座根据需要前后移动。
2层弹性支架(2)形状如图3所示,是一平置O形,下部正中有孔,通过橡胶垫与1层弹性支架相连接,上面有两列左、右对称的孔若干(9),起两个作用;连接U形支座,可使U形支座根据不同人体需要左右移动。
U形支座(3)上部两侧有对称的孔,通过销轴(8)与凹形支托的Y形支腿(5)相连接,下部正中有孔与2层弹性支架相连接,支座顶部的侧边有一定的角度(11),其作用是使凹形支托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向后时至水平状态止,向前时与水平状态最大成80°角时止。
两个凹形支托(6)是冲压成如
图1、图2所示形状的两块铁皮,它的下部正中各焊有一个Y形支腿(5),支腿上有孔,通过销轴(8)与U形支座相连接,两块凹形支托上面有与凹形支托形状、大小相同的橡皮垫,橡皮垫和凹形支托上有若干上下贯通的通风孔。
复位弹簧(4)是两个直径略大于U形支座宽度的压环,装配时套在U形支座上,它的作用是使凹形支托在无外力作用时呈水平状态。
同现有车座相比,这种车座具有制造工艺简单、通风性好、人体磨损小,使用舒适等优点。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是三视图,
图1是主视图,图2是俯视图,图3是左视图。
下面结合
图1、图2、图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1层弹性支架(1),它的一端有榫(7)与自行车夹紧片相连,另一端有若干孔(10)可连接2层弹性支架(2),2层弹性支架(2)的上部也有若干左、右对称的孔(9),以连接U型支座(3),U型支座(3)的两侧上部有孔,通过销轴(8)与凹型支托(6)的Y型支腿(5)连接,U型支座(3)的顶部侧边有一定的角度(11),U型支座(3)外边套有复位弹簧(4)。
使用该装置时,根据不同人体腿部长短不同的情况,通过孔(10)调整2层弹性支架在1层弹性支架上的前后位置,根据不同人体两坐骨尖端间距不同的情况,通过孔(9)调整两块凹形支托之间的大小间距。
人在骑车时,两块凹形支托随两腿的不同起落而起落,无外力作用时,两块凹形支托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呈水平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转动式双托弹力车座,其特征在于采用双层弹性支架,上用两个U型支座,两块凹形支托和两个复位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式双托弹力车座,其特征是最下层弹性支架(1)为一平置长方形,二层弹性支架(2)为一平置O形,与弹性支架(1)90°相交装配,U型支座(3)分别装入弹性支架,(2)的左右两端,两块凹形支托为园形,内部衬垫软材料,以使人体舒适,下部正中焊有Y形支腿(5),通过销轴(8)与支座(3)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动式双托弹力车座,其特征是弹性支架(1)、(2)顶端有若干孔(9),(10)。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动式双托弹力车座,其特征是U型支座顶端的侧边有一角度(11)。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动式双托弹力车座,其特征是弹性支座(1)的底端有同自行车插入杆夹紧片相连接的榫(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托式弹力车座,属于轻工业产品制造技术,适用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一切自行车、三轮车等脚踏车。它由两块加工成一定形状的弹簧钢、两个凹形支托、两个可使凹形支托定向转动的U形支座和两个复位弹簧组成,所用各种材料经调质处理后达到相应的机械性能要求。两个凹形支托可根据不同的人体体形需要作上下前后左右移动,以将车座与人在骑车时的接触点调整到最合适的部位,两个U形支座使两块凹形支托分别跟随腿部的起落而转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体磨损。
文档编号B62J1/00GK2148007SQ9223097
公开日1993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16日
发明者赵鸿骥 申请人:赵鸿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