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履带式多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39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履带式多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折叠履带式多用车,属日常生活用品。
现有的行李车,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体有两轮型、星轮型、杠杆型、排轮型、链条型等各种方式。这些行李车,大多数只能平路上拉着走,只有少数能拉着爬楼梯走,但在爬楼时,还需另加附加装置或工具。特别其爬楼动作是间断的、冲击大,因此载物重心运动轨迹波动大,不够省力,且结构复杂、体积大、笨重、功能少、用途较窄,有些即使可折叠,折叠后体积仍较大,不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行李车存在的上述的不够省力、且较复杂、体积较大、较笨重、折叠不方便、功能少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省力、折叠方便、功能多、用途广、不用任何附加装置即能爬楼梯的折叠履带式多用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结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图1为折叠履带式多用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爬行机构装配示意图。多功能履带折叠式爬楼用具由主架1、车把8、履带行走机构、折叠连杆机构,托物架收、放、固定装置,头枕装置、绑带装置共同组成,其中,履带行走机构由皮带或链条21,前、后皮带轮或链轮19、27,连接体组件22,前、后地滚轮18、25构成,而连接体组件22由内接板24、外接板23通过定位件连接成刚体,并由压紧导向轮31与两端尽量靠近前后皮带轮或链轮19、27及尽量贴近皮带或链条21下部的一排小辊轮或滑轨34组成,皮带或链条21上部装有压紧导向轮31和用于调整皮带或链条21松紧的皮带或链条张紧调整装置35,该张紧装置35由带螺纹的轴环15、压紧件17、调节螺母16组成,并安装于前轮轴20与连接体组件22之间;折叠连杆机构由两折叠连杆11、14相铰接组成,其铰接点与折叠连杆11、14的另一端各自铰接点中心连线的向前夹角必须小于180°;托物架收放固定装置由连接于后轮轴26并铰接于连接轴36的支撑滑杆28和托物架29组成;头枕装置由头枕卡横7、头枕拉手5、头枕板6组成并铰接在车把8上,或用绑带钩4直接钩住车把8便可构成;绑带装置由调节扣2、绑带3、绑带钩4组成;前、后地滚轮18、25的外径必须分别稍大于前、后皮带轮或链轮19、27的外径,两者同轴并分别在前后轴套32、33上转动,前、后轮轴20、26的轴间距应为2或3个楼梯阶梯尖顶连线长度;它们的相互连接关系为主架1下端连接后轮轴26并经螺母39压紧后轴套33使后轮轴固定并通过销10、13,压紧轴12、折叠连杆11、14与前轮轴20连接,前轮轴20两端分别经螺母38压紧前轴套32和内接板24使前轮轴20固定,前轮轴20通过内接板24与后轮轴26相连接;主架1上端通过连接轴37与车把8铰接,且车把8由弹性卡轴9固紧于主架1上,车把8上端铰接于被头枕卡簧7卡紧在车把8的头枕板6上;托物架29的上端固定绑带3的一端,绑带3的另一端通过绑带钩4固定在头枕拉手5或车把8上,以构成简易沙滩躺椅,绑带3上安装有可调节绑带3长度的调节扣2,托物架29通过销30铰接于主架1上,托物架29的下部通过连接轴36与支撑滑杆28上端铰接,支撑滑杆28通过其下端的导向定位槽与后轮轴26连接,皮带或链条21经压紧导向轮31的下部并绕过前、后皮带轮或链轮19、27及辊轮或滑轨的下部传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各类行李车相比,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1)无需增加任何附加装置和工具,如
图1所示状态即可实现平地、过水沟,上、下楼梯行走。在平地行走时,矮个子可手拉车把使车行走,高个子可松开枕头卡簧7并手拉头枕拉手5使车行走。此时四个地滚轮着地转动,前、后皮带轮或链轮、皮带或链条均离地不转动,比较省力。过水沟或转弯时,只要稍提起前地滚轮便可。上楼时,前地滚轮18在前,下楼时,后地滚轮25在前,手拉车把,人沿着楼梯斜平面方向施加拉力便可;(2)可作沙滩躺椅用。将绑带钩4钩住头枕拉手5,打开托物架29,适当调整调节扣2的位置,使绑带调到自我感觉舒适的理想长度,人可躺在绑带上,头靠在头枕装置上;(3)可用于搬运物品、煤气瓶等。打开托物架29,支撑滑杆的导向定位槽卡住后轮轴26使托物架固定,运载物的重心设在前、后轮轴之间,并调整调节扣2使绑带绑紧运载物便可。若将主架1与托物架29制成圆弧状,其圆弧半径与煤气瓶半径相近,便可成为搬运煤气瓶的小车。当提起压紧轴12,并折叠折叠连杆11、14,收起前轮轴20至主架1上,松开弹性卡轴9,折回车把8,将头枕卡簧7卡紧在车把8上,使本用具成半折叠状态,即可当作载运煤气的用具,放置于自行车或摩托车的尾架上一起运载;(4)结构简单、容易折叠、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5)功能多、用途广,例如在履带行走机构及车架上安装上婴儿坐垫,即可成为婴儿手推车;若在履带行走机构及车架上安装货物箱,即可成为货物车或餐车。
对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
图1为折叠履带式多用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爬行机构装配示意图。在
图1、图2中,1为主架、2为绑带调节扣、3为绑带、4为绑带钩、5为头枕拉手、6为头枕板、7为头枕卡簧、8为车把、9为弹性卡轴,10、13、30均为销,11、14为折叠连杆、12为压紧轴、15为轴环、16为调节螺母、17为压紧件、18为前地滚轮、19为前皮带轮或链轮、20为前轮轴、21为皮带或链条、22为连接体组件、23为外接板、24为内接板、25为后地滚轮、26为后轮轴、27为后皮带轮或链轮、28为支撑滑杆、29为托物架、31为压紧导向轮、32为前轴套、33为后轴套、34为辊轮或滑轨、35为张紧装置,36、37均为连接轴,38、39均为螺母。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实施①按照附
图1所示,主架1、车把8、托物架29等均可用金属管由弯管机弯曲成形,管径可采用φ14~φ16mm,管壁厚可为1~1.5mm;内、外接板24、23及折叠连杆11、14、支撑滑杆28等均可由厚度为2~3mm的钢板冲压成形;前、后地滚轮18、25,前、后皮带轮或链轮19、27,辊轮或滑轨34及压紧导向轮31等均可用注塑方法制造;皮带可采用标准三角皮带、平皮带等,绑带可采用尼龙、帆布织带;②按
图1、图2所示及上面说明书所述的各机构的组成及其相互连接关系,生产制造或购买所需零部件后,再按普通的机械装配方法进行装配和适当调节,便可很好实施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由主架、车把、托物架、地滚轮等组成的折叠履带式多用车,其特征在于它还由履带行走机构、折叠连杆机构,托物架收、放、固定装置,头枕装置、绑带装置共同组成,其中履带行走机构由皮带或链条(21)、前、后皮带轮或链轮(19)、(27)、连接体组件(22)、前、后地滚轮(18)、(25)构成;折叠连杆机构由两折叠连杆(11)、(14)相铰接组成,其铰接点与折叠连杆(11)、(14)的另一端各自铰接点中心连线的向前夹角必须小于180°;托物架收、放、固定装置由连接于后轮轴(26)并铰接于连接轴(36)的支撑滑杆(28)和托物架(29)组成;头枕装置由头枕卡簧(7)、头枕拉手(5)、头枕板(6)组成并铰接在车把(8)上或用绑带钩(4)直接钩住车把(8)便可构成;绑带装置由调节扣(2)、绑带(3)、绑带钩(4)组成;前、后地滚轮(18)、(25)的外径必须分别稍大于前、后皮带轮或链轮(19)、(27)的外径,两者同轴并分别在前、后轴套(32)、(33)上转动,前、后轮轴(20)、(26)的轴间距应为2或3个楼梯阶梯尖顶连线长度;它们的相互连接关系为主架(1)下端连接后轮轴(26)并通过销(10)、(13),压紧轴(12)、折叠连杆(11)、(14)与前轮轴(20)连接,前轮轴(20)通过内接板(24)与后轮轴(26)相连接,主架(1)上端通过连接轴(37)与车把(8)铰接,且车把(8)由弹性卡轴(9)紧固于车架(1)上,车轴(8)上端铰接于头枕卡簧(7)卡紧在车把(8)的头枕板(6)上,托物架(29)的上端固定绑带(3)的一端,绑带(3)的另一端通过绑带钩(4)固定在头枕拉手(5)或车把(8)上,以构成躺椅,托物架(29)通过(30)铰接于主架(1)上,托物架(29)的下部通过连接轴(36)与支撑滑杆(28)上端铰接,支撑滑杆(28)通过其下端的导向定位槽与后轮轴(26)连接,皮带或链条(21)经压紧导向轮(31)的下部并绕过前、后皮带轮或链轮(19)、(27)及辊轮或滑轨的下部传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履带式多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履带行走机构中的连接体组件(22)由内接板(24)、外接板(23)通过定位件连接成刚体,并由压紧导向轮(31)与两端尽量靠近前、后皮带轮或链轮(19)、(27)及尽量贴近皮带或链条(21)下部的一排小辊轮或滑轨(34)组成,皮带上部装有压紧导向轮(31)和用于调整皮带或链条(21)松紧的皮带或链条张紧调整装置(35),而该张紧调整装置(35)由带螺纹的轴环(15)、压紧件(17)、调节螺母(17)组成并安装于前轮轴(20)与连接体组件(22)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折叠履带式多用车,它由履带行走机构、折叠连杆机构、托物架收放固定装置、头枕装置、绑带装置共同组成。其中,履带行走机构由皮带或链条、皮带轮或链轮、连接体组件、地滚轮构成;折叠连杆机构由折叠连杆相铰接组成;托物架收放固定装置由支撑滑杆和托物架组成;头枕装置由头枕卡簧、头枕拉手、头枕板构成;绑带装置由绑带、调节扣、绑带钩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折叠、体积小、便携带、多功能、用途广。
文档编号B62B5/02GK2144080SQ92244969
公开日1993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18日
发明者罗嘉 申请人:罗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