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式自行车车头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062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式自行车车头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式自行车车头碗,主要将上、下塞的相对端的外侧面设计为斜面,与其配合的车架体外套管内环面设有相对应的斜面,两者可利用斜面压紧达到方便定位的功效。
一般的自行车前叉结构中,车架体与前叉的结合是如图2所示,利用一外套管30设于上、下塞40、41间,而上、下塞40、41有各自的滚珠结构,可以允许前叉及车把自由转向而不影响车架体。现有的结构中,车架体外套管30必需经过较严格的计算方能恰好的套设在上、下塞40、41间,若太短则在外套管30与上、下塞40、41间会产生间隙,使车体在受震时产生杂音,进而损坏上、下塞40、41及外套管30;而若外套管30稍长,在组装时便必需调整上、下塞40、41的螺合状态,以使两者间的距离可以容纳稍长的外套管30;另外,外套管30的管径亦必需与上、下塞40、41的外径配合,否则不论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套合时的问题。而机械加工的产品,尺寸上的误差在所难免,故而不论是上、下塞40、41或外套管30的误差,都可能造成太松或太紧的问题,所以制造者不容易进行质量管理。
加上组装时必需调整螺合间距及外套管大小等的时间,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现有的组装方式即使配合的裕度均符合需要,尚必需用油压的机械将上、下塞40、41压套在外套管30两端,组装时所需的机械装备复杂,组装的技术要求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式自行车车头碗,利用上、下塞及外套管间斜面压紧的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不需仔细对准,只要套合便可完成一种与上、下塞组成一体的简单而实用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式自行车车头碗,主要在前叉管上设上、下碗,而在其中上、下塞外侧套设车架体外套管,其特征在于上、下塞的外侧面设计成一环斜面,而在相对外套管的内环面,相对上、下塞斜面处也设计为斜面。
前述的卡式自行车车头碗,其特征在于上、下塞与外套管的斜面为十五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加工技术要求不高,组装容易,成本低,定位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平面图。
图2为本现有的组装平面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将上、下碗10、11的上、下塞12、13下段外侧环面设计为一约为十五度的斜面14,而在车架体外套管20与上、下塞12、13套合的内环面部份也相应地设计为相同的斜面21,组装时仅需将上、下塞12、13套入外套管20中即可,不需再作调整,上、下塞12、13与外套管20的两斜面14、21便会自动在适当的接触面上抵接,此时略加压力施予上、下塞12、13,便可达到如同推拔套筒般的压紧功能,而使外套管20及上、下塞12、13间固定定位,整个组装的流程简便。
在制造上,本实用新型在上、下塞12、13的外环面上车制一斜面14,加工的技术要求不高,其间发生加工精度不易达到或加工成品质量管理产生问题的几率极低;而在组装上,本实用新型不需调整上、下塞12、13的间距以恰好容纳外套管20的置入,而仅需由上、下塞12、13加相对压力便可将上、下塞12、13利用斜面14、21的特殊形态压紧在外套管20中,而一般我国外销的自行车前叉组都是将上述组件结合为一后再外销,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方式可有效提高组装的速度,即使与较新型的一体成型的上、下塞12、13间也可达到良好的配合效果,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前瞻性的特性得以充份显示。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也包含上、下碗与上、下塞一体制成的结构中,只要在与外套管斜面配合的部份也设计成斜面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卡式自行车车头碗,主要在前叉管上设上、下碗,而在其中上、下塞外侧套设车架体外套管,其特征在于上、下塞的外侧面设计成一环斜面,而在相对外套管的内环面,相对上、下塞斜面处也设计成斜面。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式自行车车头碗,其特征在于上、下塞与外套管的斜面为十五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式自行车车头碗,主要是把上、下塞的相对端外侧设计成斜面,而车架体外套管的内环面也设计成相对应的斜面,使组装时利用两斜面的压紧可直接固定外套管。
文档编号B62K21/00GK2167030SQ9321723
公开日1994年6月1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日
发明者纪易成 申请人:裕盛交通器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