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降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01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降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下降斜面上使用的无动力靠重力滑降的具有车轮的滑降车。
近年来,滑降车作为娱乐设施而被用于丘陵地或其它下降斜面的滑降。这种滑降车在新西兰专利第213951号中有所记载。该专利所述的滑降车结构简单,而没有专门的动力源和制动踏板,其制动机构为,通过操作前轮的手柄的前后动作来制动后轮。而停车时则靠放松手柄使和手柄一起转动的前轮在车体自重作用下屈折,以使车轮前部着地,靠和地面的摩擦来阻止滑降车的任意移动。
这种滑降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即使是完全外行的人也能驾驶,可以体验在很陡的斜面上高速滑降的快感,具有很高的娱乐性。
然而,在上述结构的滑降车中,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当乘客误动作而将手离开手柄时,车体的前部接触地面,车体容易破损,而且急剧的制动力仅仅作用于车体的前部,会使乘客向前倾倒,从而影响滑降车的稳定行驶。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不损坏原有滑降车的结构简单及高娱乐性特点,同时又能确保安全行驶的滑降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成如下设有滑降车本体,支承车体的车轮,操纵车轮的手柄、控制车轮离合的制动机构;至少在下降斜面上利用重力行驶的滑降车中,配置针对后轮的停车用摩擦部件;乘客可前后推拉的手柄,及在放松手柄时,手柄取前方位置,同时后轮与摩擦部件接触,从而阻止后轮的转动;而手柄拉向乘客一方时,则后轮离开摩擦部件。
上述制动机构的构成,也可以设计成具有针对后轮的制动用摩擦部件,当乘客把手柄拉向自己一方超过一定量时,后轮即开始与制动用摩擦部件接触。
使用本发明,乘客在行驶中若手离开手柄使手柄处于放松状态,则后轮被制动,从而避免车本体接触地面,损坏车的本体或突然破坏其行驶稳定性。
此外,用于手柄的前后动作来操纵制动机构,不需要设置另外的制动踏板和专门的操作控制杆,有利于结构的简单化。
进而,如果把可操纵的车轮设计得能保持直线前进的方向,那么即使乘客以单手将手柄拉向自己一侧的姿势操作,也能防止该滑降车急剧地向左右方向旋转。
以下,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滑降车一实施例的整体轴测图;图2是表示卸除了图1中滑降车外罩状态的内部结构轴测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分别表示停车、行驶及制动状态;图4是表示停车状态的后轮侧视放大图;图5是表示无制动力作用的行驶状态的后轮侧视放大图;图6是表示制动状态的后轮侧视放大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前轮附近的仰视放大图;图8是表示图7的前轮被操纵状态的仰视图。
附图中,10是滑降车;12是滑降车本体;14是前轮;16是后轮;18是手柄;30是传动架;34是传动杆;40是制动用摩擦部件;42是停车用摩擦部件;44是摩擦圈。
下面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滑降车一实施例的整体轴测图,图2是表示其内部结构的轴测图。符号10表示滑降车整体,其主要结构有可以座乘客的滑降车本体12,在滑降车本体12前侧设置的一个前轮14,后侧设置的左右一对后轮16及可以左右操纵前轮的手柄18。
手柄18的形状象三轮车手柄那样近似为Y形,其底端可旋转地插入并贯穿手柄支持部22,与庞大的前轮支持部24同时做终端运动。在前轮支持部24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向后下方延伸的支架25,在该支架的前端部位设置有前轮轴27,该前轮轴27支承可以回转的前轮14。这样,围绕垂直轴左右旋转操作手柄18,则前轮14通过左右的支架25而左右摇动,从而实现对滑降车10的操纵。
手柄支持部22被一对水平轴26支承,各水平轴26的端部分别被轴承座28支承并可旋转。各轴承座28用小螺钉固定于滑降车本体12内。因此,如图3所示,乘客前后摇动手柄18,即围绕水平轴26摇动,前轮14通过支架25被拉入车本体12内,或从本体12内恢复到下方位置。特别是当手柄18处于放松状态时,靠车本体12的重量使前轮14移入本体12内,使手柄18处于保持向前方倾斜的状态。
水平轴26,在轴承座附近通过小尺寸的支架29(参见图3)和矩形传动架30相联接,而传动架30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通过传动杆34和后述的后轮车轴相联接。
前述的一对后轮16,可以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水平延伸向左右方向的车轴32的两端位置。在该车轴32的中央部向前方整体延伸有近似为三角形的延长部33。传动杆34的端部在不松驰状态下与延长部33相联接。
如图4至图6所示,车轴32的两端伸出后轮16,被支承于摇杆36的下端。摇杆36的上端联着水平轴38并可自由摇动,故两后轮16可以围绕水平轴38在一定范围内摇动。水平轴38左右两端被限定于轴承座39中,两轴承座39用小螺钉固定于车本体12中。
图4中标号44是摩擦圈,它和后轮16设置成一体。面向摩擦圈44后方一侧的弓型摩擦部件42和面向其前方一侧的摩擦部件40被分别固定于轴承座39上。这些摩擦部件42、40都可以更换。摩擦部件42是停车时用的摩擦部件,而摩擦部件40是在行驶中制动用的摩擦部件。
作为前轮14支持结构的支架25,具有使前轮14保持直线前进位置的功能。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及图8所示,为了使手柄18进而使前轮14保持直线前进的位置,设置有另外的激励装置。即在手柄18下端的前轮支持部24及左右轴承座28各自之间用弹性材料,如橡胶带48进行联接。靠这些橡胶带48使手柄18及支承前轮14的支架25朝着沿直线前进的位置被激励。如图8所示,沿一个方向操纵时,一边的橡胶带松驰同时另一边的橡胶带被拉紧。而放松手柄18,前轮14会象图7所示那样回到直线前进的位置。当然,也可以不用橡胶带,而设置螺旋弹簧等其它的装置来代替它。
图2中符号50是橡胶垫,用以当路面有小的凸凹时保护滑降车本体,同时当滑降车旋转而使车本体左右倾斜时,用以支承车本体。图1中符号52是安装于手柄18端部贯穿滑降车本体12的孔洞处的保护套,用以挡住地面卷起的尘埃和砂子以保护乘客。
下面对上述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参照图3,用实线表示没有制动力作用的正常行驶状态,双点划线表示放松手柄时的停车状态,虚线表示行驶中有制动力作用的状态。而图3是以传动架和传动杆34为基准描绘的。
首先,手柄18处于放松状态时,如双点划线所示,前轮14靠滑降车整体10的自重通过支架25围绕水平轴26摇动并被牵引入车本体12的内侧,故手柄18取前方位置即几乎直立的位置。这时,后轮16靠传动架30及传动杆34被推出车本体后方。如图4所示,其摩擦圈44压紧停车用摩擦部件42。因此,滑降车10即使在坡道上停车也能保持其位置。而且这时滑降车本体10的前部不象原来那样接触地面。
在停车状态乘客座入滑降车本体12中,如图3的实线所示,稍微将手柄拉向自己一侧,则前轮14与手柄18一起顺时针方向摇动,前轮下方压紧地面,靠其反力举起滑降车的前部。同时,传动架30靠支架29的摇动被拉向前方,故后轮16如图5所示围绕水平轴38顺时针方向摇动。因而后轮16的摩擦圈44脱离停车用摩擦部件42,成为无制动力的状态,使滑降车10在斜面上滑降。行驶中将手柄18绕垂直轴旋转,则前轮14亦同方向转动,由此即可进行操纵。
行驶中想刹车时,如图3的虚线所示,将手柄18进一步拉向自己。这样前轮14就进一步直立,也就进一步举起滑降车本体12的前部,同时也进一步将传动架30拉向前方。如图6所示,这时后轮16通过支架36围绕水平轴38进一步顺时针方向摇动,摩擦圈44就接触到制动用摩擦部件40。靠调节手柄18的牵引量可以调整其制动力。
本实施例的滑降车在行驶中,手柄18处于拉向乘客一方的状态。当乘客误动作,手离开手柄18时,后轮16如图4所示接触到停车用摩擦部件42,因而对后轮作用形成制动力,可以防止以前的滑降车本体前部接触地面并向前倾倒的事情发生,确保其安全行驶性。
由于行驶中手柄18处于拉向自己一侧的状态,故乘客有意或无意一只手离开手柄时,容易出现手柄向另一只手方向急剧摆动的倾向,使滑降车急速旋转。然而,上述实施例中设置有使手柄18及前轮14保持直线前进的装置(橡胶带48),从而能够防止这种急速摆动的发生。
另外,即使传动架30或传动杆34破损,手柄18的操作传递不到后轮16时,后轮的摩擦圈44也会围绕水平轴38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摇动,摩擦圈44就会接触摩擦部件40或42中的一个,从而使滑降车制动,停止运动。这样就不需要专门设置以前常见的紧急制动机构。
本实施例中,前轮14的牵引、上升与滑降车的制动操作无直接关系,因此不一定要把前轮14做成上述实施例那样可摇动的,例如也可以设置成不绕水平轴转动的固定式的。这样,开始出发时拉手柄的力就不需要太大,故力气比较小的儿童也能够快乐地驾驶该滑降车了。
本实施例中,行驶中的制动操作,是靠手柄来实现的,为了解决在行驶中手离开手柄造成车本体前部接触地面的问题,只要使后轮和摩擦部在手柄处于放松状态时接触就可以,故行驶中的制动也可以用另外的制动踏板等操作来进行。此外,还可以变摇动后轮接触固定的摩擦部件的方式为移动摩擦部件接触后轮的摩擦圈的方式。而且,上述实施例中的手柄18也不限于近似为Y形,手柄也可以为环状。
如上所述,对于本发明来说,即使行驶中乘客的手离开了手柄,也不会发生以前那种车本体前部碰撞地面的事情,因后轮被制动,所以具有确保行驶安全性的效果。
此外,行驶中靠手柄的牵引制动后轮,所以整个滑降车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提供很高的娱乐性等优良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至少在下降斜面时利用重力行驶的滑降车,它包括滑降车本体,支承车本体的车轮,操纵车轮的手柄,及控制车轮离合的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装有针对后轮的停车用摩擦部件;和乘客可前后推拉的手柄,以在放松手柄时,手柄取前方位置,同时后轮和上述摩擦部件接触从而阻止后轮的转动,而在乘客将手柄拉向自己一侧时后轮和摩擦部件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降车,其特征在于,后轮的前后运动是通过手柄前后移动的连动而实现的;摩擦部件固定于车本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降车,其特征在于,后轮由安装在车本体上的可摇动的摇杆支承,以通过摇杆的摇动实现后轮的前后运动;且后轮通过连杆机构与手柄联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降车,其特征在于,制动机构为面向后轮设置有制动用摩擦部件;乘客将手柄拉向自己一侧达一定量以上时后轮开始与制动用摩擦部件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降车,其特征在于,后轮联接为与手柄的前后移动连动而前后运动;在手柄放松时后轮移向的一侧固定有停车用摩擦部件,相反一侧固定有制动用摩擦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降车,其特征在于,后轮由安装在车本体上的可摇动的摇杆支承,以通过摇杆的摇动实现后轮的前后运动;且后轮通过连杆机构与手柄联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降车,其特征在于,车轮中设有使被操纵的车轮保持沿直线方向前进的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结构简单、娱乐性强且能够确保行驶安全性的滑降车。该滑降车由车本体12、支承车本体的车轮、操纵车轮的手柄18、及控制车轮离合的制动机构组成。该滑降车至少可以在下降斜面利用重力行驶。车轮中面向后轮16设置有停车用摩擦部件42。手柄相对乘客可前后移动。手柄放松时手柄取前方位置,同时后轮接触摩擦部件而阻止后轮回转;手柄拉向乘客一方时则后轮离开摩擦部件。
文档编号B62L1/04GK1115732SQ94113430
公开日1996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31日
发明者川手浩三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本陆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