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成型的全塑复合汽车车壳及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060阅读:9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一次成型的全塑复合汽车车壳及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外壳整体结构。同时又是一次成型的全塑复合汽车车壳制造工艺。
现有的汽车制造技术中,汽车外壳制造工艺一般最常见的为金属板分块冲压成型的金属外壳。必须经冲压成型、切边、拼装焊接、去锈、去油、磷化上漆诸工序。然后装上底盘,最终装上内饰工艺复杂,生产投资巨大,制造成本极高,投产周期长另有一种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造的车壳,但由于受材料特性所限,到目前为止,主要靠手工操作,不宜于大批量生产。材料在模具上的固化时间很长,产品一致性差;模具要多,相应生产成本也高而采用注塑成型由于对模具的要求及工作母机的要求更高,制作成本也就更大,而采用吸塑,由于负压压力的限止难于复杂的造型,也无法使产品正确到位定型。所以塑料,目前还仅仅用于前后保险扛以及两旁车身护板等小件的生产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外壳同内饰整体化的同时又能在相应机械设备上一次成型的,全塑复合汽车车壳及其制造工艺以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制造工艺,提高产量所述的一种汽车外壳,具有外壳、内饰,中介层二层同时成型复合的结构。即由按车型形状成型的工程塑料内饰外层以及使他们结合成整体的填充粘结层组成,三层是用一次成型而成的。
所述的外包层、内饰层、粘接复合层,这种一次形成型的全塑汽车车壳的制造工艺,主要采用工程塑料如ABS、尼龙、环氧树脂或聚胺脂塑料等为原料。采用的内外壳成型整体复合粘接一步法生产工艺如下1、选用相应工程塑料原料,按要求加工成所需工程塑料板材。
2、如采用的是热固型塑料必须在紧接上一工序,即趁板材拉出未固化状态时按预先要求的形状、尺寸在相应成型机上用模具使外壳内饰同时上下初步成型(一般可用负压)。如用热塑型塑料可将加工成的板材,二次加热后成型。
3、在上述内、外壳分别单独初步成型的同时,趁加工过程板材未固化(热固型塑料)或一次热熔(热塑型塑料)时将已初步形成的内饰在模具上同模具一起套入已初步成型的外壳模中,使外壳与内壁按要求的尺寸定位并使两层间密封。然后再用装置在内外二层间注入高压气体使两层成型到位。
3、成型完毕后释放高压气体即在两层中间注入填充粘接层一般可用发泡塑料。按内外层材料及车辆的要求可采用如ABS发泡,环氧树脂发泡,或聚胺脂发泡等。使两层成为整体,并使之固化。
制成的汽车外壳凡内外层直接接触部份皆相互熔合,如门框周围,前后风窗周围以及前后车盖周围。其余部份皆为按要求厚度尺寸的三层复合体。制成的车壳切除门、窗,前后盖的框内部份,即成一完整的,整体的汽车车壳。送入装配线经表面油漆,配以底盘、发动机、门玻璃、前后盖、电气部份即成整车。
本发明所述的一次成型复合车本壳的强度、外壳光洁度均符合规定的要求。既具有塑料汽车的所有优点且制造工艺简单,投资省,投产周期短。特别由于是整体的,使车壳整体强度好。由此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适合目前国内消费水平。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次成型的汽车车壳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次成型汽车顶蓬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次成型汽车前盖(发动机盖)示意图。
由按要求形状成型的工程塑料外包层1,和内饰层, 2,以及充注在两层之间的粘接复合填充层3组成。
按上述一次成型整体汽车外壳制造工艺。根据不同需要和用途可采用热塑型工程塑料如ABS等(也可用增强)。加工成按要求厚度的板材按要求形状、尺寸在相应设备预制模具上成型加工。同时制成汽车车壳的外包层1和内饰层2,也可采用热固性塑料在加工成板材(固化前)同时即送入上述设备模具上加工成型(也可先加工成板材,密闭隔氧保存,后定时取出加工成型)
外壳成型及内饰成型同时进行将已初步成型的内饰层外壳层在两层处于热熔状态或未固化前按定尺寸套装在一起,使两层按形状要求定位此时必须使两层之间保持密封状态,然后用相应装置在两层间注入高压气体,(或高压液体)使外壳、内壁彻底到位成型。然后侍稍冷却或固化卸去高压(如用液压需抽去液体)用专用设备在两层间注人中介填充粘接层。一般可采用发泡塑料,如环氧树脂发泡、ABS发泡、聚胺脂发泡按需要向定也可用其它粘接填充材料使两层能按各自形状、尺寸紧紧固定在一起。然后使其冷却或固化后既为一整体的汽车车壳在加工过程中,外壳内壁各自在自身模具上初步成型可用负压。两层合并后需用高压气体或加热的液体成型到位。中间层注入采用专用高压发泡机械在两层底部开孔注入。
权利要求
1.一次成型的全塑复合汽车车壳,其特征在于具有按车型形状成型的工程塑料外包层(1)及同样按车型内壁形状成型的内饰层(2),外包层(1)和内饰层(2)之间为粘接复合层(3)。
2.如权利要求所述的全塑复合汽车车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包层(1),内饰层(2)、粘接复合层(3)为整体成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塑复合汽车车壳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生产工艺产聚如下①选用工程塑料原料,按要求加工成工程塑料板材,②将上述板述材加热后或者趁其未固化前按车壳要求形状、尺寸在相应设备的模具上初步负压成型,制成汽车外包层(1)和内包层(2),③紧接上一工序,趁两层尚未冷却或固化时,再将外包层(1)内包层(2)在相应的设备和模具上,使之按要求套在一起,并使周边密封,④在上述外包层(1)和内包层(2)之间充入高压气体或加热高压液体,使两层定形到位,稍自冷却或固化后卸压(或抽液),并充注入粘接复合材料,形成粘接复合层(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塑复合汽车车壳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接复合材料为发泡剂或粘接剂。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塑复合汽车车壳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工艺采用负压、正压交叉进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塑复合汽车车壳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车壳材料采用热塑型或热固型塑料为原料,其两层中间采用相应塑料发泡剂。
全文摘要
一次成型全塑复合汽车壳,具有复合的内中外三层结构,即由按一定形状成型的工程塑料或环氧树脂外包层和工程塑料内饰层及环氧、塑料或聚胺酯发泡中间层组成。整个车壳部分是整体的一次成型的,生产工艺简单,投资省投产周期短、强度、外壳光泽度等符合规定要求,具有塑料车壳的所有优点。由此制造的汽车的成本大大降低,适合目前我国消费水平。
文档编号B62D29/00GK1124217SQ9411970
公开日1996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7日
发明者杨清时 申请人:杨清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