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902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行车的车座。
我国是具有十二亿人口的大国,自行车在我国使用又相当普遍。而传统自行车又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统的车座坚硬,传统的自行车车座是在车的后立管上装有支承架,在支承架上通过支承压簧装有支承环,在支承环上的从前部上的一点向其后部放射式装有数根拉簧,形成一个三角形平面,并与支承环组成车座面,在车座面上装有加固层、柔软层及面料层。由于人身的臀部压在数根绷直的拉簧上面因此骑行时人体的会阴部感到不适,当长途骑行时,人会抬一抬身、欠一欠臀、缓解一下车座对会阴部的压力,缓解一下酸、麻、胀、痛感,长时间的压迫还会影响穴位,和神经对人体造成如前列腺炎等性功能方面的病灶,因此,不少人在车座的改进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因结构复杂、成本高,或因设计不合理而可靠性差,不大适应广大用户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富有弹性、柔软的车座。该车座骑坐舒适,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该车座装有直立压簧、前拉簧、后拉簧,使该车座富有弹性,并且该车座的中心线部位有一个悬空带,因此该车座对人体的臀部无压力感,骑坐舒适。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如
图1、图2所示,这车座,是在支承架7上通过支承压簧8装有支承环1,该支承环1的外围轮廓为三角鞍座轮廓,该支承环1的上侧面的前部为凸部,该支承环1的后端边为凸边,在该支承环1的凸部的后缘的两个端角上各设一个连接片2,所述每个连接片2上各接一根前拉簧3,所述每根前拉簧3的另一端各接一根固定在所述支承环1的上侧面的中部的对称两个边点上的直立压簧4,从所述的每个直立压簧4分别与后端凸边上的半月形连接板6连接数根后拉簧5,形成两个后拉簧组,每组中靠近车座中心线的一根后拉簧5与车座中心线基本平行排列,其余的后拉簧5分别向所靠近的斜边倾斜排列,从而使车座的中心线临近部位形成一个悬空带,在所述支承环1的凸部和凸边、以及所述前拉簧3、后拉簧5所形成的平面上装有垫层9。
垫层和传统车座的垫层一样,由加固层、柔软层及面料层组成。
支承环可采用钢条弯制而成,其前部的凸部是由钢条弯成凸框。支承环也可以采用钢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一改传统车座的陈阳的结构方式,由数根紧绷的拉簧改成由直立压簧、前拉簧、后拉簧组成的两个弹簧组,前后、上下都有弹性,并在两个弹簧组之间有一个悬空带,因此人体坐上该车座后,既感到有弹性又无压力感。为了方便,在该车座的前拉簧和后拉簧的下部可装有一小型工具袋。
综上所述,本车座富有弹性、柔软,骑坐舒适,结构简单、成本低。
权利要求1.一种车座,是在支承架(7)上通过支承压簧(8)装有支承环(1),该支承环(1)的外围轮廓为三角鞍座轮廓,其特征在于,该支承环(1)的上侧面的前部为凸部,该支承环(1)的后端边为凸边,在该支承环(1)的凸部的后缘的两个端角上各设一个连接片(2),所述每个连接片(2)上各接一根前拉簧(3),所述每根前拉簧(3)的另一端各接一根固定在所述支承环(1)的上侧面的中部的对称两个边点上的直立压簧(4),从所述的每个直立压簧(4)分别与后端凸边上的半月形连接板(6)连接数根后拉簧(5),形成两个后拉簧组,每组中靠近车座中心线的一根后拉簧(5)与车座中心线基本平行排列,其余的后拉簧(5)分别向所靠近的斜边倾斜排列,从而使车座的中心线临近部位形成一个悬空带,在所述支承环(1)的凸部和凸边、以及所述前拉簧(3)、后拉簧5所形成的平面上装有垫层(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车座。该车座包括有支承架、支承压簧、支承环、垫层。该支承环的前凸部的后缘边的两个端角上各设一个连接片,每个连接片各接一根前拉簧,每根前拉簧的另一端各接一根固定在支承环的上侧面的中部的对称两个边点上的直立压簧,从每个直立压簧分别与支承环的后端凸边连接数根后拉簧,形成两个后拉簧组,在两个前拉簧和两个后拉簧组的中间有一悬空带。该车座富有弹性,柔软、骑坐舒适,结构简单。成本低。
文档编号B62J1/00GK2208522SQ94231960
公开日1995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29日
发明者赵俊海 申请人:赵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